导图社区 碗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第一单元详细介绍。
编辑于2020-02-20 15:29:15微课设计与制作(第一单元)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新角色(1)(2)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度前进
信息技术重塑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浪潮一波接一波
学习型社会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
1998年 ◆《中国教育报》“制高点专题新闻”专栏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2000年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陈至立部长)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2年 ◆《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2015年 ◆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 总理)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
①形成与田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信息化体系 ◆②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服务体系 ④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级各学校宽带网络全面 ◆⑤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害提高 ◆⑥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标准
2004年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学人员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教育信息化互补配合协同创新
2012年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意识态度 知识技能 应用创新 社会责任
2014年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规划设计 组织实施 评价推动
带头人
组织者
践行者
引领发展 协同创新 提升素养
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工作中担任什么角色?
信息化教学设计者
运用系统方法 以学为中心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恰当利用信息资源 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各要素 实现教学过程优化
设计
数学化学习资源开发者
构建信息化环境 获取网络数学资源 制作多媒体素材 制作课件 C录制微课 建设微课程 当建设幕课 建设专业学资源库
创作
信息化教学评价者
量规量表 电子档案袋 电子作品集 网络问卷 QQ微信 电子表格 在线测验 信息评价系统
评价
信息化教学研究者
教学理论 教学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 网络教研 教学能力
研究
网络化学习示范者
网络学习(理论 技术 方法 资源 环境 评价)
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高手
知识发现 获取 保存 共享 转化 应用 融合 创新等方面
管理
什么是微课?
黎加厚界定 微课程是 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的小课程
微课程包括 教师讲授学习内容的微视频 学习单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
焦建利界定 微课程是 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就教学应用为百的 的在线教学视频
张一春界定 微课程是 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FLV 围绕某个知识点就教学环节开展的 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胡铁生界定 微课程是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1 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种情景化、克持多种学习方式 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吴秉健界定 微课程是 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 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动画 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 的维基资源分享内容
桑新民 微课是微小精致的 新一代课程之细胞
郑小军界定
微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微课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 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 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阐明时代背景和宏观作用)
做课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 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做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 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 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微课资源 包除了微视频,还应包含相关教学设计、 素材、课件、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反思 学生反馈、同行专家点评等配套资源
微课资源包: 教学设计 素材课件 练习测评 教学反思 同行专家点评 学生反馈
开展基于微课的网络教研,将成为提 升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 化教研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重要途径。
微课有什么特征?
个性化
微课为支持个性化学习而创生
自选时间 自选地点 自选内容 自选资源 自定步调 自控进程 自主测评 自我反思
个性化微课有生命力,脱颖而出
内容原创 个人创见 个人灵感 隐形知识 典型案例 个性语言 独特方式
同质化、低水平微课自然淘汰
走个性化创作、差异化发展之路
个别化
给学习者一对一、个别化学习的美好体验
一对一 家教 教练 顾问 VIP待遇 亲和力 亲切感
消除学习者班级授课中长期被忽视的负面感受
忽视个趣 忽视各需 忽视特长 独立性受限 自主性受限 表达不充分 情景压力
借鉴可汗学院微课的个别化学习设计
学习者中心 换位思考 动态手写 视觉引导 问题引导 多用你,我们 嵌入测验 系列化
短小精悍
短:时长短 遵循注意力十分钟法则
小:知识粒度小(遵循小步子原则 不超过认知负荷,利于碎片化学习) 容量小(利于网络传输、在线播 放、移动学习)
精:内容精选 设计精心 讲解精细 制作精良
悍:学习效率高 效果好 质量佳 一个顶仨
聚焦知识点
遵循二八定律,围绕重难点,疑点等展开
设计性
好微课是:契合学习需求 精心教学设计 合理教法学法 集合创意灵感 追求艺术品味 巧用信息技术 融合语言技巧
好微课是创作,而非简单制作
好微课是两次创造的智慧结晶
创意设计
微课制作
好微课关键在于创意设计
微课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界面设计等
情景化
①遵循情景学习理论,善用信息技术为学习 者创设最佳学习情景。 ②帮助学习者以最短的时间迅速进入学习角 色,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趣味性
①以学习者为中心,熟恶学习者兴趣特点 ②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和画面感的语言 ③多形象直观和动感有趣的画面 ④尽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和代入感 ⑤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
可视化
条分缕析 层次分明 一目了然 逻辑清晰 降低认知难度 减轻认知负荷 增强学习效果
结构性
片头 导入 主体 讨论 练习 小结 扩展 片尾
微课学习过程虽然简短,是结构相对完整
微视频资源包(=主体微视频+配套学习资源)
微视频学习单 教学设计 素材课件 练习测评 教学反思 同行专家点评 学生反馈
微课设计与创作误区
设计理念和理论依据陈日 选题、导入、小结误区 知识点组织不合理 技术使用不当 画面质量较差 微课结构不科学
重技术,轻设计
过度重视制作技术 而忽略选题创意设计
机械套用理论
不能机械套用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课件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等同于课堂实录,教师出镜过多
选题不当
选题太大,太多,没有聚焦
选题太难或太易,适中为宜
选取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
难吃的“压缩饼干”
把一节课强行压成十分钟以内变成难吃的“压缩饼干”,效果极差
节奏过快,信息过窄
赶时间,呈现不清,讲解不明,学习者跟不上
太过正式,严肃
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甚至居高临下,像个职业政治家做报告
平铺直叙,单调古板
缺乏故事,情境,问题和节奏感无趣乏味
语速,节奏太慢
拖沓,缺乏激情,无法打动,感动学习者
使用班级群授词句,缺乏亲切感
张口就是大家好,同学们好,建议使用你好,亲,我们等个性化亲切语言
静态画面太多,太久,缺乏生气
滥用动画,分散注意力
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
画面不简洁,精练和美观
录制时鼠标乱晃,晃晕学习者
微课视频质量差
片桐和导入冗长,低效
追求课的形式完整
缺少案例
忽视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忽视问题引导和引发思考
背景音乐误用
小结流于形式,无效
站在教师“教”的立场
存在结构性缺失
徒有其形而无其神
忽视系统性开发
另起炉灶,忽视微课化改造
微课相关概念辨析
微课≠微视频 微视频∈微课
微课与课堂实录辨析
微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学习内容
课堂实录以教师为中心并不聚焦学习内容
微课学习效果好受学习者欢迎
课堂实录学习效果差比较适合评课和教学反思
微课≠课堂实录
微课与微课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微课件是微课资源包的组成部分 微课件用来录制微视频 微课件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知识点
微课件≠微课
微课与说课,赛课有什么不同?
微课面向学习者不展现教师风采 说课,赛课面向同行,评委侧重展示教师风采 赛课还带有竞争,表演性质 利用微课提升说课,赛课质量
微课程与微课
微课程:为解決单个知识点微课的短板,从一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知识体系出发 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 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微课 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 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
微课≠微课程 系列慕课+系列教学活动=微课程
微课与慕课
做课是慕课的核心学习材料。 微课是慕课的核心组成部分。 做课是慕课的基础。 慕课是“大厦”,微课则是“砖石
微课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历程(国内)
2011,早期探索 2012,酝酿准备 2013,起步 2014,快速发展 2015,加速发展 2016,内涵发展
现状(喜忧参半)
喜的方面
微课学习美妙,认同越来越高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 群众基础好、领导高度重视 数量、规模可观 呈现个性化发展、百花齐放态势 微课常态化教学应用初见端倪
忧的方面
①认识差异巨大 ②慎、麻木、冷淡、冷眼旁观者众多 ③鄙视、反感、抵制、抗拒者为数不少 ④质疑、误区和混乱现象严重 ⑤不知道如何设计微课,感觉像在走迷宫 ⑥粗制濫造多、体现微课优势的精品佳作少 ⑦微课发展动力缺乏可持续性 ⑧受功利目的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驱动 ⑨竞赛赛型、高大上型、钱聖微课大行其道 ⑩实用型、平民化、低门槛技术路线式微 ①①违背微课发展初衷,加重成本负担 ①②新一轮信息化“秀”和浪费
实践先行 研究滞后 理论贫乏 人才匮乏 力量分散
趋势
①从单个知识点微课到系列微课、专题微课程、慕课、学科专业资源库
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学习方式变革互动共生,催生信息化教育新生态
③微课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④慕课、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极大扩展微课的教育价值
⑤微课技术日益平民化
⑥微课应用全面渗诱到教育各个领龙以及企业、行业
⑦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型转变,微课质量攻坚战势在必行
⑧一体化、常态化、个性化发展
谁是比尔·盖茨最喜欢的老师?
微课达人:萨尔曼·可汗
没有受过正规教师训练却凭信数学和计算机的天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短短23年的家教经验,创作了数以干计的免费、使用用微课实现了视烦改造教育的目的
微课给力,打动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最喜欢的老师 创办可汗学院,风靡全球 凭借微课成为世界级偶像 出版《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网络教学先锋 引领网络教育革命 全球百大最具影力人物 坚持免费、拒绝10亿风投 小微课,大境界,大格局
启示:①微课是互联网时代名师的熔炉和试金石 ②微课虽小,但善用者可抵达大境界,创造大格局 ③互联网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慕课、微课是教师走向世界的名片 ④,信息技术不会取代教师,但是不善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将会逐渐被淘汰
为什么要创作微课?
原动力:行政命令驱动 公立竞赛驱动 内在原发动力 (被迫→功利→兴趣→热爱→信念)
大势所趋
时代产物 深刻时代背景 巨大现实需求 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领潮流
世界教育 中国教育 地方教育 所在学校 院系教研室
成为名师
新标准 新内涵 新形象 新职业 教研室
为了学习者
微学习 移动学习 个性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反转学习 泛在学习
兴趣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