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业质量评价与考试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林书茵2023.06
关于《学业质量评价与考试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6-12 23:06:05 福建省《学业质量评价与考试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林书茵2023.06.12
学业质量评价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在评价方面具有很多特色
评价方面具体讲了三件事
提出学业质量标准
建立了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推进了考试命题改革
建立了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体系----围绕一个中心(核心素养)
学习质量标准是依据
多元评价是实施路径
考试命题是关键问题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评价
新课标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体化的数学课程体系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评价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一、如何理解学业质量标准
第一、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为依据
是队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并用以反映学段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
三个学段要求
第二、什么是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观?
新课标改变了以数学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
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
新的质量观整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新的学业质量观的理解
既不是孤立零碎数学知识点、学生机械背诵书本知识、固定情境下简单应用知识和技能
指学生在应对和解决各种不确定的真实现实问题或任务中体现出来数学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重组和运用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知识、方法和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整合和重构,而核心素养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和发展起来。
数学学业质量被划分为若干个水平,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体现学业成就的进阶关系,体现逐步低声的学习进阶关系。
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学习不是识记知识,二十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生意义的过程。
第三、如何评估学生学业质量?
评估学生的学业质量关键是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指出评价核心素养的三个角度
知识主题
突出整体性
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统领,在形成与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数学素养。
注意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学段呈现,体现标准设计的学习进阶
问题情境
突出实践性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思维与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
真实问题情境
生活情境
社会情境
科学情境
数学情境
情感态度
突出数学学科育人价值
学生经历数学学习,逐步阐述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自我反思意识。
三个学段要求
情感态度评价三条主线
兴趣
态度与习惯
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的学段要求
二、如何建立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的导向和依据是什么?
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为导向
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促进人人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体系包含了那些要素?
评价形式丰富
书面测试、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报告
小学生数学活动后交流的总结和体会,例如
实践活动的总结
数学调查的报告
数学实验的报告
讨论活动的记录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记录相关资料,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方法。
观察学生的学习困难
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观察学生的学习创意
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
课后访谈
课后访谈是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况。
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
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了解学生的兴趣
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档案袋”评价
系统地收集能够表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与女里,并作为成长证据的记录,该评价的目的促进儿童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学习目标的自我建构
“档案袋”包括
儿童学习过程记录
儿童数学学习代表作
儿童自我评价记录
教师指导与评价记录等
评价维度多元
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
评价主体多样
教师
学生
同学
家长
案例
在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方式为主
第二,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学段可以采用等级和分数结合的方式
过早进行分数评价的弊端
引导学生和家长过渡关注高分,会形成一种“高分即成功”的误解
会使学生和家长忽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丰富的内涵
还会丧失评价应该给与学生的丰富信息
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
有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描述性评价
也称为定性评价,它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状和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
特点
描述性评价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
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数学学科育人作用
是一种真实情境下评价,真正体现学-教-评一致性
也留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创新空间
案例
小小表扬信——激发学生上进心
榜样在身边——取长补短看得见
多一句评价——让我们的批改更有温度
教师评语表
多元评价体系——真实性的评价
在真实的境脉中进行评价
长跨度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
与教师教学具有有机联系
三、如何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考试命题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察,要注重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
不出偏题、怪题。
要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学业质量表征,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极性的
突出核心素养导向
命题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仿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科学的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命题?
第一,重点考察学生对数学之四海的整体理解
以具有联系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
在形成、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过程中
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核心素养
案例
双向细目表分析(三要素)
第二,重点考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考察学生核心素养
设计真实问题情境
包含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
重点设计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
第三,不断探索数学命题的革新创新
命题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和功能
不断探索命题的革新创新,引导学生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对于综合、创新性试题的设置也要以课标为依据,避免超出课标要求和学士认知水平
案例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