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寒潮
寒潮的思维导图,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出现时间: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结束最晚是第二年5月。
这是一篇关于气象辐射雾思维导图,包含降温形式、常出现地区和季节、形成条件、 基本天气形势等。
这是一篇关于强对流天气的思维导图,包含特点、 形成条件、 发生过程中、 分类、 分析和预报等。
旋转坐标系大气运动方程组思维导图,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确定的参考系进行的。运动本身不受参考系的影响,但是对运动的描述却随着参考系的不同而不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寒潮
概述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
降温
大风
冷空气的源地
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
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
冰岛以南的洋面上
寒潮关键区: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
冷空气的路径
西北路(中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河套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下游及江南地区
东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到我国华北北部,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再从黄河下游向南可达两湖盆地
西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
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段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出现时间: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结束最晚是第二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的10-11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季节。每年12月和1-2月天气最冷却不是寒潮高发季节,因为寒潮标准的规定有两个,一个是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一个是日最低气温,12月和1-2月气温低但是降温幅度不大。
寒潮天气系统
能够反映寒潮冷空气及其活动的这些系统
极涡:说明冷空气的寒冷程度
在地面上表现为很浅薄的冷高压,700hpa高度上是低压,到了500hpa高度变为一个绕极的气旋式涡旋,所以在高空之所以成为一个气旋式涡旋是因为冷空气堆积。
移动路径
径向型运动:一边在北美加拿大,一边在欧亚大陆附近我国更容易发生寒潮天气
纬向型运动
转游性运动
根据极涡中心的分布特点
绕极型
偏心型
偶极型
多极型
极地高压:使的极涡分裂
使极涡分裂,才会使冷空气南下。极地高压出现后使环流形势径向度增大,才使冷空气容易从高纬度下来
定义:(1)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得等高线;(2)有相当范围的单独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3)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4)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
阻塞高压;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它的暖空气比一般的暖空气更活跃,更深入
寒潮地面高压
寒潮冷锋
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倒“Ω”流型
初始阶段:太平洋东部高压脊和大西洋上的高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Ω”流型
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在乌拉尔山(引导冷空气南下侵入我国)和鄂霍茨克海(维持系统,把冷空气堆积在贝加尔湖附近)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倒“Ω”流型(我国预报员经常把乌拉尔山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天气系统的关键系统)
爆发阶段:,每一次寒潮的爆发,都是脊得到了很强的发展,径向度很大,使得冷空气从高纬度南下
极涡偏心型
大型槽脊东移型
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
小槽发展型(由小槽小脊不稳定发展,一般是偏西北路径),亦称为脊前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
横槽型
横槽转竖
低层变形场作用:低层的锋生作用使的寒潮冷空气蓄起然后爆发
横槽旋转南下
低槽东移型(偏西路径)
寒潮的预报
寒潮强冷空气堆积预报:看500hpa上的冷中心还有地面冷锋和冷高压的情况
寒潮爆发预报:槽脊的预报
寒潮的强度和路径预报:风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