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如沙门菌属:主要生物学性状,G-, 菌毛,周身鞭毛,无荚膜、无芽胞,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生H2S,抗原构造和分类 , O: 组特异性(42组), A~F, IgM H: 型特异性, IgG - 不稳定,H-O变异【Vi(K): 表面抗原】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分享了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的知识,链球菌属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G+细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肠杆菌科
共同特点
G- 杆菌, 无芽胞
有菌毛,大多有周鞭毛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无
生化反应活泼:鉴别KIA-乳糖分解:肠道致病菌一般不分解
抗原构造:O, H, K(Vi)—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类
鞭毛抗原H
菌体抗原O(内毒素)
多为肠道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
变异: 耐药性变异,H-O变异, S-R变异
H-O- 是指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时O抗原外露,是为H-O变异。 - 属于鞭毛变异。
S-R变异:指细菌菌落从光滑的膨滑状态转变为粗糙而皱缩的状态。 - 在肠道细菌细胞壁上的聚脂多糖的O抗原侧链消失并裸露出来时,便转变为R型 - 常伴有抗原、毒力、某些生化特性的改变。
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湿热及消毒剂敏感;耐低温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共同特点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医学意义:卫生检测指标;重要实验材料
生化反应活泼,分解葡萄糖,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不产生H2S
抗原结构K、O、H
IMViC实验结果:++--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条件致病)——内源性感染 主要由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移位造成化脓性感染
尿路感染:如尿道炎(90%年轻女性首次)、膀胱炎、肾盂肾炎
阑尾炎、腹膜炎、手术创口感染
败血症
肠道感染——外源性感染
胃肠炎 ,主要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与食入污染食 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TEC
旅游者腹泻/婴幼儿腹泻;轻度-霍乱样腹泻
主要致病物质:肠毒素(外毒素,LT、ST) 定植因子(菌毛粘附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与霍乱肠毒素CT结构功能关系密切,AA同源性达75%
A→cAMP(环磷酸腺苷)↑→分泌↑
B: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
耐热肠毒素 ST→cGMP(环磷酸鸟苷)↑→分泌↑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PEC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水样腹泻,无血便) 无外毒素(肠毒素)、无侵袭力 致病物质:Bfp,紧密黏附素等 粘附,在小肠粘膜表面大量繁殖,破坏微绒毛 常为自限性,可转变为慢性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IEC
EIEC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类似志贺菌
类似菌痢,脓血便, 里急后重,炎症型,易误诊
无肠毒素,细胞内吞
致病因子:与侵袭力有关的外膜蛋白(质粒)
在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形成炎症和溃疡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HEC
O157:H7(主要人类致病)
致病因子 - 志贺(样)毒素
出血性结肠炎(HC,血性腹泻)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 种综合征。
主要见于婴幼儿,以学龄儿童 多见,本症是小儿急性肾功能 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
污染食品是主要的传染源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AEC
不侵袭细胞
致病因子
毒素 - 肠道液体增加
菌毛(粘附素Bfp,AAF等)细菌砖状聚集,阻断液体吸收
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水便
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培养与鉴定
(2)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
原理: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待测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实验,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辅助诊断的参考。
结果及意义
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型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出现晚,消失慢。 – O高 H高 肠热症可能性大 – O低 H低 排除 – O高 H低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 O低 H高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史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
肠道杆菌感染微生物学检查法
分离培养鉴定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肥达试验--辅助诊断肠热症
毒素检测
沙门菌属
主要生物学性状 G-, 菌毛, 周身鞭毛 无荚膜、无芽胞 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生H2S 抗原构造和分类 O: 组特异性(42组), A~F, IgM H: 型特异性, IgG - 不稳定,H-O变异【Vi(K): 表面抗原】
致病物质
侵袭力
毒素
内毒素(白细胞下降)
肠毒素(个别,类似ETEC的LT)
人类感染 -肠热症(包括伤寒/副伤寒) - 胃肠炎(食物中毒) - 败血症 - 无症状带菌者
伤寒临床症状: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 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 无芽胞,无荚膜,有菌毛 无鞭毛 — ① 动力(-),无H抗原 分解葡萄糖,大多数不发酵乳糖 不产生H2S 可同沙门菌、大肠埃希区分
志贺菌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流
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因素,只有侵入肠粘膜才致病
靶细胞 — 回肠和结肠的粘膜上皮细
侵袭质粒(侵袭力关键因素) — 诱导细胞内
内毒素
肠粘膜—炎症,溃疡—粘液脓血便
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
植物神经系统—肠蠕动失调和痉挛,直肠括约肌尤甚—腹痛,里急后重
外毒素(志贺毒素)
志贺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
肠毒素活性— 水样
细胞毒活性
神经毒活性—中枢系统症状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