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7c文学
17c外国文学,分享了巴罗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古典主义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的知识,欢迎大家学习。
修辞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对文字词句的修饰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修辞作为一个概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修辞在表达思想、说服他人方面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辞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修辞学,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戏剧《欧那尼》(1830),标志了浪漫主义对于古典主义的胜利,浪漫主义并始进人高潮。
19c文学,如●浪漫主义最早在德国产生 ○1798年,施菜格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阐述浪漫主义主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17c文学
巴罗克文学
名词解释
巴罗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在两国文学中占主要地位,后在欧洲各国各艺术领域中传播。“巴罗克”意为不规则的珍珠,后成为艺术批评术语。巴罗克风格指16一17世纪广泛存在于欧洲建筑、绘画,音乐和文学中的特殊艺术风格。巴罗克文学特点表现为对忧郁、悲哀等情感的夸大,对放纵、癫狂、怪诞、残酷的迷恋,对乔装、误会、戏中戏、突变等手法的运用等,甚至混淆现实与幻忽,打破悲喜剧界限,语言华丽雕饰,擅用矛盾修辞法。
代表人物
◆意大利“马里诺派” 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风格奇堀,倩节曲折,奇喻纷呈,语言华丽矫饰,富于音乐性。追随者众多,促进了意大利诗歌的发展。 ◆西班牙“贡戈拉派”(夸饰主义) 贡戈拉的长诗《莱尔玛公爵颂》和《被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意象繁复,辞藻雕琢,譬喻夸张,用词怪僻: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清教徒文学
◆17世纪英国清教徒文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革命叛逆精神常常取材《圣经》弘扬清教徒精神,师发中世纪宗教文学征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重,表现对信仰、理想的执着追求。 ◆清教徒运动在英国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诸如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反对繁琐铺张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浮靡的生活方式,提倡勤劳朴素的生活等。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起源并且兴盛于法国,随后波及到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由于其政治上拥护王权,创作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名古典主义。布瓦洛《诗的艺术》系统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政治基础:专制王权 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性高于情感应对情感进行约束,使之符合道德原则
古典主义文学思想艺术特征
1,拥护王权:维护等级制度与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 2.崇尚理性:宣扬理性,对情感与欲望进行约束和克制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4、要求文学形式遵从规范
三一律
◆地点、时间、情节三整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戏剧法则。即剧情限定为单一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天24小时以内。 ◆最早由意大利学者提出,后传入法、英等国,17世免30年代作为戏剧创作原则被确立下来。 它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创造性理解,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定型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英国文学
■约翰 多思(1572-1631)玄学派《歌与十四行诗》《哀歌》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古典主义诗歌、戏剧、文学理论《论戏剧诗》 ■约翰·弥尔频(1608-1674)清教徒文学佚乐国《失乐园》《复乐国》《力士参孙》 ■约翰·班扬(1628-1688)清教徒文学《天路历程》
法国文学
■高万依 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法国悲剧之父《熙德》 ■拉辛《安德洛马刻》《费德尔》 ■拉封丹《寓言诗》 ■布瓦洛《诗的艺术》 ■贝洛《路易大帝时代》“古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