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三概念一原则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三概念一原则的思维导图,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或社会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
4.行政诉讼2的思维导图,如证据指在行政诉讼中,以证明待证案件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实,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行政诉讼独有证据)。
1.行政复议的思维导图,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基于申请而予以受理、审查并作出决定的制度。
4.行政诉讼的思维导图,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对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主持审理行政争议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行政
概念: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或社会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
最终目的:为人民服务
分类
公行政:国家主体和私主体之间的关系(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行政)
私行政:私主体和私主体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
概念:是有关行政的主体及职权、行为及程序、违法及责任和救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
行政法是国内公法(维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
行政法是政治性(与刑法、民法而言)与技术性(与宪法而言)的统一
行政法既是控制法(公权力)又是保障法(私权利)
行政法实质
行政法具有多元性
形式多元
内容广泛、易变
效力多元
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综合(行政法包括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统一
渊源
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包含人大常委)
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有关实现地方自治的综合性法律文件
单行条例: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规章
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省级和设区的市的地方人民政府】
国际条约
法律解释(有权)【有关国家机关】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地方解释
调整对象:行政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形成的或因其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概念:是指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规范调整后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相对人
行政第三人(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
内容:权利与义务的综合
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意思表示上的单方意志性
形态上的多样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救济、行政调解等)
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
内容上的法定性、不对等性、统一性和不可自由处分性
平等但是不对等
因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处理程序的特殊性
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
主体法定
职权法定(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
法律优先(法律优先于行政)
法律保留(对于某些事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法律来规定,其他组织(国务院)不能插手
行政合理性原则
比例原则
适当性:方向与目的相同
必要性:损害最小
衡量性:损害小于利益
平等对待
行政主体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
国家平等对待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公开
程序公正
公众参与
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
信赖保护
高效便民原则(廉价政府)
高效
便民
监督与救济原则(责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