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格咏复调发展方向
西方音乐史 格里高利圣咏复调发展方向,分享了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克劳苏拉、孔杜克图斯、经文歌的时间、形态、特点等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格里高利圣咏复调发展方向
奥尔加农
时间 是西方音乐史中最早出现的复调
形态
将格里高利圣咏作为主声部,在他上方或下方书写一条新的声部
三种形式特点
平行奥尔加农
格咏作为主声部放在上方,在下方书写一条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旋律
斜向奥尔加农
格咏作为主声部在上方,在下方书写一条与主声部同音开始,斜向发展,最后结束于同音的旋律
华丽奥尔加农
从华丽奥尔加农开始,格咏被规定放在底部,此时上方新创作的声部开始具有华丽性,与下方庄严缓慢的圣咏声部形成对比,此后我们也将圣咏主声部称为定旋律声部
迪斯康特
迪斯康特就是华丽奥尔加农
时间 兴起于11世纪前后的复调音乐,
形态:当时的音乐家们采用六种不同的节奏模式去创造华丽奥尔加农,形成了迪斯康特。
特点
六种不同的节奏模式
采用音与音对位的方式创作
使用大量和谐音程
形成了迪斯康特风格
迪斯康特是华丽奥尔加农,但迪斯康特风格不是
克劳苏拉
时间 11 12 世纪前后
形态:最初是一种单声部,无歌词的旋律。在下方加入二声部后形成复调克劳苏拉
与经文歌的关系:此时二声部上方无歌词,加入歌词后就形成了经文歌
特点:
经文歌的前身
使用迪斯康特风格创作
具有较为明显的节拍
孔杜克图斯
时间 12 13世纪的复调音乐
形态:通常为二至四个声部,三声部最常见每个声部都有歌词,且节奏基本一致
使用迪斯康特风格
不依赖格里高利圣咏
内容:既可表现宗教内容,也可表现世俗内容
歌词:拉丁文,但表现政治时事
后来发展
不再完全受宗教理念的束缚
音乐变得有活力,成为当时流行
经文歌
时间13世纪
形态:源于二声部的克劳苏拉,通常为二至四个声部,三声部最为常见,每个声部都有歌词,且基本一致
特点:
最大特点是不依赖格里高利圣咏
内容:既可表现宗教,也可表现世俗
歌词:最初为拉丁文,后来被方言化,三声部的经文歌甚至可以自由填词
几乎不再受宗教理念的束缚
十三世纪中叶以后,代替孔杜克图斯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