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鼓励教师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发展和学习的;鼓励教师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做出决策;鼓励教师思考如何证明学生正在进行学习、正在迈向成功。本思维导图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知识,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教育法律基础 含义,构成要素,类型 教育法律关系,责任,救济 依法执教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改革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概述 改革的目标 理论基础 基本理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概述
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
特点
学习的分类
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学习
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连锁学习
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 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与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的条件》 几乎概括了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一切学习类型, 低级的动物的学习和高级的人类的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 五种学习类型
言语信息的学习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的学习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策略的学习
属于“认知领域”
运动技能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其他关于学习的分类
依据学习目标分类
🇺🇸布卢姆 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结果
认知学习
情感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
依据学习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策略的学习 道德品质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
依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阿瑟雷伯
内隐学习
有机体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 并因之改变其候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
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联结—试误说)
基本观点
“饿猫打开迷笼”实验得出该学说=S-R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准备律
联系律
效果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反射的基本规律
获得与消退
刺激分化与刺激泛化
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
分化: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 避免盲目行动
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 人与动物共有的因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望梅生津,见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统: 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人类特有的
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基本过程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应答性行为
由特定刺激引起,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
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日常生活中居多
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一级:食物、水、安全、温暖 二级:拥抱、微笑、玩游戏、听音乐
普雷马克原理
祖母原则:用高频刺激低频 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强化的程式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属于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逃避:感觉屋内很吵暂时离开 回避:听到汽车喇叭后迅速躲避
消退
惩罚
插入概要
在教学中的应用
代币法和行为契约法
行为的塑造法
程序教学理论(斯金纳)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参与性学习& 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说
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 或者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注意 保持 再现 动机
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
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与物理条件) 个体(信念、期望、态度与知识) 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述)
强化分为三类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三、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913-1917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提出与当时盛行桑代克的相对立的 完形-顿悟说
学习的过程——顿悟
学习的实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生理结构 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白鼠方位学习实验
学习的实质——期望的获得
期望是核心概念
学习过程——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学习规律
能力律
刺激律
设计材料呈现方式的定律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 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基础是 “认知-同化”理论 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接受式学习 但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
受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影响 得有逻辑意义
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与布鲁纳相反,他认为学习应该通过接受而发生 布鲁纳认为应该通过发现
讲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消除对接受学习认识的误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动机阶段 了解(领会)阶段 获得(习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作业(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又是 皮亚杰!!!
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创始人:瑞士,皮亚杰!!! 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推动
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 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子主题
建构主义 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 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化、独特的经验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 教学观
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访问教学)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情境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交互式教学模式
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对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
对学习观
学习具有 建构性 社会互动性 情境性
对学生观
要了解学生,以引导学生学习材料获得新知识,修正以往概念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兴起的心理学思潮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 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注重过程/知和情的协调发展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 相信学生能“自己指导自己” 教学要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潜能
另一方面,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否定教师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 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因素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尊重、关注和接纳)
同理心 (移情性理解)
浮动主题
属于“情感领域”
属于“动作技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