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教材上编综述知识点,介绍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编辑于2023-07-12 16:26:4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依法从严改革军队,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外交经济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涉及:zg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广州起义、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洛川会议、皖南事变、延安整风、zg七大、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等。
23法考主观题,真题链接:(2002年 · 卷二 · 38题)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对甲乙该如何处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依法从严改革军队,这样才能全面解决外交经济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涉及:zg一大、二大、三大、国民党一大、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广州起义、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洛川会议、皖南事变、延安整风、zg七大、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等。
23法考主观题,真题链接:(2002年 · 卷二 · 38题)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对甲乙该如何处理?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
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求生存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殖民主义
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它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附庸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的中法《黄埔条约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1]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所以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其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农民单凭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求得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官僚买办资本家
他们是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民族资本家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岀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而当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近代以来,世界上的主要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中国从鸦片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均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
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
怎样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