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思维导图,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服务效果的优劣程度,即护理效率的高低、质量优劣。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概念
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服务效果的优劣程度,即护理效率的高低、质量优劣。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
护理质量原则
病人第一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实求的原则、标准化的原则、数据化的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质量持续改进原则
护理质量的重点
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
主要内容
检诊分诊
分诊制度流程
有分诊制度、分诊流程等并落实
分诊护士资质
分诊护士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培训
分诊设施设备
电子血压计、多功能监护仪、测温仪、快速血糖仪等
患者信息登记
姓名、性别、年龄、症状、生命体征、住址、来院方式、联系方式等
分区分级管理
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施三区四级救治
三区
红区:抢救室、复苏室、EICU
黄区:诊区、留观区
绿区:快速处置诊室、候诊区
四级
I级(濒危)
开通绿色通道
红区抢救室
先抢救
再办理手续
II级(危重)
办理就诊卡/挂号
诊断、治疗
III级(急症)
黄区诊室诊治
未发生病情变化
再次评估分诊
IV级(非急症)
预检分诊质量
检诊、分诊准确率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抢救。
抢救区护理质量
规范
急诊抢救记录完善,病历资料完整
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记录
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流程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实施
护理记录:急诊抢救护理单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身份识别:患者腕带信息准确,对无名患者,有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护理安全(病情、护理记录、用药、管路、检查、费用等)
急救技术:设备设施熟悉、技术操作熟练规范
转运交接: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单记录全面、详实
标识管理:管道标识、药物标识、设备标识、特殊警示标识(传染病标识、跌倒标识、坠床标识、外渗、禁食等)
急诊绿色通道
重点病种: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等重点病种有急诊服务规范与服务流程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有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
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等重点病种有急诊服务规范与服务流程
掌握、执行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及服务时限。准确记录重点病种救治信息
院前与院内、急诊与丙方要有效沟通衔接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
急救设备有专人保养维护、急救药品有专人管理、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急救设备完好率100%,处于应急状态,有应急调配机制
仪器设备
设备性能检测:建立每日安全确认记录(应包括附件是否齐全、外观是否完好、功能检测是否正常)
设备操作流程:除颤仪自检操作流程、微量泵
设备时钟管理: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
设备管理制度:除颤仪出现故障应急调配制度、抢救设备使用制度
设备定位标识:标识醒目、位置合理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保养内容、保养日期、保养人员
设备使用培训:救护车呼吸机、除颤仪、故障处理
抢救车
急救车建立每班核查记录,包括药品物品数量、性能(封闭管理、开放管理)
急救车高危药品标示、单独存放
急救药品有效期管理、有效期登记
急救车手电筒是否是单光源、听诊器存放是否合理
急救车气管插管用物要符合急救需要、放置是否便于取拿(建议配置应急气管插管车/或盘)
安全转运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
评估分级
内容: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预计转运时间
I级:随时危及生命的临床问题。II级: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问题。III级:生命体征尚平稳
沟通解释
充分准备:转运人员准备、转运装备准备、患者准备、接收方准备
正常转运:病情观察与处理、转运后交接
应对管理标准化:I级:就地抢救<5min。II级: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否则须尽快返回病室抢救<10min。III级:尽快返回病室处理<20min。
应急管理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