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思维导图,汇总了重力 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力的知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必修一前几章,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初中物理,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运动和力
重力 力的合成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受到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记为 g,在 SI制中g的单位是牛/千克,用符号表示N/kg。
G=mg
实验测得.在地球表面附近比值g的大小约为 9.8 牛/千克,读作 9.8 牛每千克,它表在地球上质量为 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 牛。
g的大小反映了物体所在的星球对物体吸引作用的强弱。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实验证明: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之差,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二力平衡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学中就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沿同一条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当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物体在滚动时也受到阻碍运动的滚动摩擦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也可以增大摩擦。
使接触面尽可能平整光洁,在摩擦面之间加润滑油,减小两物体之间的压力等,这些方法都能减小摩擦。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的性质,物理学中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在拉丁语中它的意思是情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 大,惯性就越大,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困难。
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当物体不受力时,总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原先静止,就始终静止不动;如果原先运动,就始终以原来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力
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把上述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
力的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
只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过分强调有向线段的长短和起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测量力的仪器叫做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由外壳、面板、弹簧、圆环、拉杆、指针和挂钩组成。
直线运动
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在机械运动中,我们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用来判断物体 A 是否运动的物体 B 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所选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