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始社会【世界古代史】
人类大约用600万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蜕变,这就是人科的起源。距今约6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是早期的人科成员。 从原始社会的制度出发,学界大都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原始群是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 人类自诞生开始,一方面适应自然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与自然进行斗争。在整个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逐步完善了自身的体质特征,逐渐建立起早期的社会制度,不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总之,先民们在原始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于2023-07-25 10:10:10 新疆【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原始社会 【世界古代史】
知识地图
原始社会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一、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
二、人科的起源与南方古猿
三、人属的出现及其发展阶段
四、人种的类型与地理分布
第二节:原始社会史的分期
一、《古代社会》的分期
二、史前考古学的分期
第三节:早期的人类社会
一、原始群与血缘家族
二、母系氏族社会
三、父系氏族社会
第四节:原始技术与文化
一、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
二、原始手工业与技术
三、原始宗教与艺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论
人科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简而言之,所谓人科的起源,是指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而现代人的起源,则是指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人种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过程。
关于人科起源的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的认识比较一致,即均认为早期的人科成员来自于某种森林古猿。但有关早期人科成员从猿的系统中分离出来的原因和动力等问题,却历来是人类学家们争论不休的命题。
在现代人起源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争议颇大,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单一地区起源论也叫做入侵论、迁徙论或者代替论。
南方古猿则是已经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早期人科成员,其生存的地质时代从第三纪的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的早、中更新世,即从距今约6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其中有一段时间内南方古猿与早期人类(人属成员)共存。南方古猿的化石材料目前已有大量的发现,据粗略统计,这些化石所代表的个体数目当在350个以上。化石地点主要集中在南非和东非两大区域内,非洲以外的有关材料发现得很少,究竟是否属于该类型目前尚不能肯定。 目前国际学术界将这些南方古猿化石标本大体上分为阿法种、非洲种、粗壮种和鲍氏种等四个类型。在相对年代上,阿法种最早,鲍氏种最晚。
人科的起源 与 南方古猿
人属的出现及其发展阶段
从现有的化石证据来看,直立人的祖先最为可能是能人,或者是某种与能人相类似的类型。 所以,目前人们通常把能人当做最早的人属成员来看待,而在人属下面设两个种——直立人种和智人种,分别代表人属进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人种的类型与地理分布
人种,也称为“种族”,是指那些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某些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这些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在漫长的人种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自然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通常将地球上的现生人类划分为蒙古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和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黑种)三个大人种。每个大人种下面又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小人种或种族类型集团。此外,在各大人种之间还存在着若干带有混合人种特征的过渡类型。
第二节 原始社会史的分期
《古代社会》的分期
(一)摩尔根与《古代社会》
美国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于1877年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他在这部巨著中以唯物史观阐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摩尔根将人类文化发展划分为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七个阶段。
(二)恩格斯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就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恩格斯根据摩尔根的著作描绘了人类经过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而达到文明时代的发展途径,并提出了很多新特征。恩格斯将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史前考古学以史前人类的遗迹、遗物为基础,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还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体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为分期断代提供具体的证据。
(一)考古学分期的确立
由于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在制作技术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法国学者因此提出石器时代应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打制石器时代”,晚期为“磨制石器时代”。
(二)旧、新石器时代的划分
1892年英国学者A.布朗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划分了一个过渡期,称之为中石器时代。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增加了铜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于是,史前考古学的时代划分基本齐备,即从早到晚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三)史前考古学的时代划分
铜石并用时代,或称金石并用时代。此时人类使用红铜工具,已掌握铜的冶炼术,用冷锻或铸造法制作红铜器,但主要的
中石器时代,人类依然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使用打制或琢制石器,但磨制石器还没有出现。
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磨制石器、纺织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特征。
工具仍然是石器,它属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
青铜时代,是继承新石器时代而发展的、使用青铜制作兵器、器皿等器物的时代。
铁器时代。在公元前14世纪的小亚细亚东部最早进入了铁器时代。
(四)史前时期考古学的各个时代
史前考古学的分期
第三节 早期的人类社会
戈登·柴尔德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柴尔德指出,人类在史前时代,因生产方式的变更,经历了两次“革命”。一个是“新石器时代革命”,另一个是“城市革命”。所谓的“新石器时代革命”(也叫“农业革命”)说明了人类由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的一段过程,即原始公社制的产生。而“城市革命”则说明了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过程。 按照血缘世系关系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的历史学者大都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原始群与血缘家族
(一)原始群
原始群是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群体生存的时期是迄今所知原始群形成和产生发展的时期,其经历的时间约从距今1400万年前至距今300多万年前。
(二)血缘家族
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般说来,在能人、直立人与早期智人之时,也就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与中期,人类的社会组织仍保持着血缘家族的形式。所谓血缘家庭就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婚配。因此下一辈子女有共同或混同的血缘,但严格禁止母亲和子女以及孙子女之间的通婚。
所谓的普那路亚家庭,又被称为普那路亚婚或族外群婚,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态。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均有记述,指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兄弟和另一群女子相互通婚,但禁止同胞的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称“普那路亚”,意为“亲密的伙伴”。
(一)普那路亚制
到了一切兄弟姊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的婚姻关系都被禁止的时候,人们就组成一个确定的母系血族集团。于是,氏族便产生了,两个互通婚姻的氏族便组成早期的部落。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居住,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在早期氏族中,由于婚姻是族外的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是按母系计算的,故称为母系氏族。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在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制陶术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定居生活以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也开始发展了。这个时期,婚姻制度由群婚转入了对偶婚。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
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相当于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是一场家庭革命。“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以女性为中心的对偶家庭,过渡到以男性为中心(有时是父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有的是多妻),以实现世系及财产从母系继承制转化为父子继承制,被恩格斯称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深刻的革命之一”。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
与文明产生的同时,父系氏族公社趋于终结,氏族制度也开始解体。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氏族制度解体的时间并不一致:有的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有的发生在青铜时代,有的发生在铁器时代。而人类的一小部分,直到近代还停留在原始或半原始状态。
氏族制度的解体,最早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世界范围来看,氏族制度的解体与金属器的制造有一定关系。
第四节 原始技术与文化
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西亚的“肥沃的新月地带”、美洲和中国是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农业社会人类社会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基础,被称作“新石器时代革命”。
(二)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
从西亚考古发现来看,饲养动物出现的时间可能早于种植农业。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无论南北,都以饲养猪、狗等家畜为主,并且具有与定居农业密切结合的性质。
在整个原始社会阶段,石器一直是生产中的主要工具。从学会制造石器的最初阶段开始,人类就在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改进石器的制造工艺,使工具更适用、更合手。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的石质工具是当时人们谋生的最先进手段。
(一)石器的制造
(二)骨、角、牙、蚌、木、竹和金属器的制造
陶器的发明改善了人类煮熟食物的方式,使推广熟食成为可能。在当时的条件下,熟食大大加快了人类体质和脑力的发展。
同时,陶器的产生及流行也是人类定居生活稳定性的一种反映。陶器在人类智力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直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陶器的发明和制造
(四)纺织品和编织物的制作
原始手工业与技术
原始宗教与艺术
(一)石器时代的宗教
新石器时代的宗教观念已反映出畜牧经济的意识形态,动物已不单是人类猎取的对象,有的已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助手,甚至成为崇拜对象;人类除求食与生殖外已开始重视死亡问题,明确的拟人神观念已开始出现,有较复杂的宗教观念。
(二)原始的艺术
原始艺术形式包括骨角雕刻、洞穴壁画、原始绘画等。上述艺术作品一方面反映出原始社会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情况,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认识,表现出先民们不断提高的认知能力和艺术水平。
本章小结
人类大约用600万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蜕变,这就是人科的起源。距今约6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是早期的人科成员。在人科下面又有南方古猿属和人属。人属可能经历了能人(距今约210万年至170万年左右)—直立人(距今约200万年至20万年左右)—早期智人(约距今25万年前至4、5万年前)—晚期智人(距今约4、5万年前)的进化过程。现代人的起源则是指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人种的形成。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两种理论。
19世纪70年代,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将人类早期的文化发展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过渡到文明时代。摩尔根的观点重新演绎了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史观。史前考古学的出现突破了宗教传说和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延长了人类对自己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史前考古学的时代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从原始社会的制度出发,学界大都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原始群是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雏形,是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到了一切兄弟姊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族间的婚姻关系都被禁止的时候,母系氏族便产生了。在旧石器时代,母权制氏族公社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新石器时代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父系氏族公社的出现并不表示母系氏族公社立即消失。在世界不少地区,它们往往是并存的。父权制的确立促使财产迅速积累在个体家庭之中,使它日渐成为一种同氏族和家庭公社相对抗的力量。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经济单位后,氏族制度于是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文明产生的同时,父系氏族公社就已终结,氏族制度便解体了。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氏族制度解体的时间并不一致:有的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有的发生在青铜时代,有的发生在铁器时代,而人类的一小部分直到近代还停留在原始或半原始的状态。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反映出了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不断提高。原始的手工业和技术则表现出人类在原始社会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的宗教与艺术折射了先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以及朴素的审美观念。可以看到,人类自诞生开始,一方面适应自然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与自然进行斗争。在整个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逐步完善了自身的体质特征,逐渐建立起早期的社会制度,不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总之,先民们在原始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