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5-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45-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思维导图,介绍了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施工成本管理、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工程费用动态监控的知识。
编辑于2023-08-09 15:46:06 四川省45-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
按工程造价构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部分。
按工程项目组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1.按工程项目构成恰当分解资金使用计划总额
2.编制各工程分项的资金支出计划
3.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表
按工程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1.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计算单位时间的资金支出目标
3.计算规定时间内的累计资金支出额
4.绘制资金使用时间进度计划的S曲线 ①S曲线必然包括布全部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ES)开始和全部工作均按最迟开始时间(LS)开始的曲线所组成的“香蕉图”内。 ②所有工作都按最迟开始时间开始,对节约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贷款利息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按期竣工的保证率。
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1.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编制基础,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
2.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3.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查,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的依据。
4.成本分析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未来的成本预测与成本计划指明方向
5.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手段。
施工成本管理方法
1.成本预测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成本计划
1.成本计划的内容 ①直接成本计划 ②间接成本计划
2.成本计划编制方法 ①目标利润法 ②技术进步法 ③按实计算法 ④定率估算法(历史资料法):加权平均法和三点估算法
3.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1.成本控制的内容和过程(重要环节) ①计划预控 ②过程控制 ③纠偏控制
2.成本控制的方法 ①成本分析表法:是指利用各种表格进行成本分析的控制的方法。 ②工期-成本同步分析法: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有着必然的同步关系。 ③挣值分析法:通过比较已完工程预算成本-BCWP(即挣值EV)与已完成工程实际成本(ACWP)之间的差值,可以分析由于实际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累计成本偏差;通过比较已完工程预算成本(BCWP)与拟完工程预算成本(BCWS)之间的差值,可以分析由于进度偏差而引起的累计成本偏差。 ④价值工程方法
4.成本核算
1.施工成本核算应以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为基本核算范围;以项目经理授权范围相对应的可控责任成本为核算对象,进行全过程分月跟踪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表格核算法和会计核算法,用表格核算法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各岗位成本的责任核算和控制,用会计核算法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核算。
3.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
1.人工费
2.材料费
3.施工机具使用费
1.固定资产折旧从固定资产抽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3.工作量法: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 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额=年实际行驶里程*单位里程折旧额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工作台班 年折旧额=年实际工作台班*每台班折旧额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5.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4.措施费:凡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受益成本 核算对象中,如与若干个成本核算对象有关的,可先归集到措施费总账中,月末再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措施中。
5.间接成本:凡能分清受益对象的间接成本,应直接计入受益成本核算对象中去。否则先在项目“间接成本”总账中进行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受益成本核算对象。
5.成本分析
1.成本分析方法:比较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1.将本期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
3.比率法有相关比率法、构成比率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动态比率法
2.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
2.月(季)度成本分析
3.年度成本分析
4.竣工成本分析
1.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2.竣工成本分析
3.经济效果分析
4.主要技术节约措施
6.成本考核
1.企业的项目成本考核指标: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额和项目施工成本降低率
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
工程变更管理
1.工程变更范围和内容 ①取消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但被取消的工作不能转由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实施。 ②改变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的质量或其他特性 ③改变合同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或尺寸 ④改变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的施工时间或改变已批准的施工工艺或顺序 ⑤为完成工程需要追加的额外工作
2.工程变更程序
1.监理人指示的工程变更
2.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
1.施工承包单位建议的变更
2.施工承包单位要求的变更
工程索赔管理
1.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 ①业主方(包括建设单位和监理人)违约 ②合同缺陷 ③合同变更 ④工程环境的变化 ⑤不可抗力或不利的物质条件
2.工程索赔分类 ①按索赔的合同依据分类。工程索赔可分为合同中明示的索赔和合同中默示的索赔 ②按索赔的目的分类。工程索赔可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③按索赔的性质分类。工程索赔可分为工程延期索赔、工程变更索赔、合同被迫索赔、工程加速索赔,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和其他索赔。
3.工程索赔处理程序
1.施工承包单位的索赔程序(28天+28天)
2.监理人处理索赔的程序(42天)
工程费用动态监控
费用偏差及其表示方法
1.偏差表示方法 ①费用偏差(CV)=已完成工程计划费用(BCWP)-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 BCWP=已完工程量(实际工程量)*计划单价 ACWP=已完工程量(实际工程量)*实际单价 ②进度偏差(SV)=已完工程计划费用(BCWP)-拟完工程计划费用(BCWS) BCWS=拟完工程量(计划工程量)*计划单价
2.偏差参数:
①局部偏差与累计偏差
②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
费用相对偏差=绝对偏差/费用计划值=(费用计划值-费用实际值)/费用计划值
③绩效指数
费用绩效指数 费用结效指数(CPI)=已完成工程计划费用/已完工程实际费用 CPI>1,表示实际费用节约;CPI<1,表示实际费用超支
进度绩效指数(SPI)=已完成工程计划费用/拟完工程实际费用 SPI>1,表示实际进度超前;SPI<1,表示实际进度拖后
常用偏差分析方法
1.横道图法:优点:便于掌握工程费用的全貌,但这种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因而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时标网络图法:优点:简单、直观的优点,可用来反映累计偏差和局部偏差,但实际进度前锋线的绘制需要有工程网络计划为基础。
3.表格法:是一种进行偏差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优点:灵活、适用性强、信息量大
4.曲线法:是用费用累计曲线来分析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的一种方法。
偏差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1.偏差产生原因 ①客观原因 ②建设单位原因 ③设计原因 ④施工原因
2.费用偏差纠正措施 ①组织措施:是指从费用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组织措施是其他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②经济措施:主要是指审核工程量和签发支付证书 ③技术措施:主要是指对工程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包括:制定合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分析,针对偏差进行技术改正等 。 ④合同措施:在纠偏方面主要是指索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