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辽宋夏金元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思维导图,如北宋(960-1127),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北宋 (960-1127)
北宋的建立
960年
陈桥驿兵变
赵匡胤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兵权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局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中央
分化事权方法,消弱相权
宰相之下设立副宰相若干人
地方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制度
通判在各州府设置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税收由中央控制
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提升文臣地位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的“阵图”行军布阵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意义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移政的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的风气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分化事权
崇文抑武
王安石变法
少数民族的政权建立与对峙
辽(916-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西夏与北宋关系
宋夏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辽与北宋的和战
“檀渊之盟”
宋给辽岁币
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金与南宋对峙
女真的崛起
1115年
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各部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金灭辽以及北宋
1125年辽被金灭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建立
赵构即位
定都临安
郾城大捷
杀害岳飞
宋向金称臣
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虏
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被南宋朝廷杀害,南宋对金称臣“世为侄国”
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
蒙古
建立者:铁木真
成吉思汗
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统一
1227年西夏灭亡
1234年蒙古灭金
标志着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元
建立者:忽必烈
建国后措施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
实行“治国安民”广开言路,整顿官吏,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设立各种机构
1276年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统治 (1271-1368)
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强化君主集权制
中央上有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设置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
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藏
将西藏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行省制度
把山中央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
除了土蕃,维吾尔之外设立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宋元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表现
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增大,占城稻得到推广
“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粮仓
手工业的兴盛
瓷器
北宋瓷都江西景德镇
河南汝窑
河北定窑
造船业
北宋的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
开封
杭州
城市的繁荣
官方设置榷场
民间贸易 镇市 草市 虚(墟)市
外海贸易
大商港:广州,泉州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
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辅币)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南方科举占据优势,朝廷采用南北分卷制度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转轮排字法
铜活字印刷
大大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传播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发达的中外交通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科技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元朝王祯《农书》
集南北方农业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记载详细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词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李清照,柳永
元曲(散曲+杂剧)
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
白朴
王实甫
马致远
杂剧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王实甫《窦娥冤》
儒学复兴
变化方向
思辨化,佛道化,世俗化
程朱理学
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内容①宇宙观 认为“理”是万物本原 ②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 ③方法论 格物致知
评价: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影响
注重人的品德,气节,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 讲究发奋图强,积极进取 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民族气节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个人创造性和学术自由 空谈伦理,不注重实务,根本上维护专制
少数民族的文字
辽——契丹大字,小字,进行文学创作刻立石碑
金——创立女真文字,设立女真进士科
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包括佛经,法律,字典
元——畏兀儿蒙古体,《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 在史学上具有特殊价值 八思巴文字-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
浮动主题
西夏
金
南宋
民族对立
辽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