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取悦症之“习惯型”好人
取悦行为能从强迫习惯发展成真正的瘾,更大的动力是为了避免反对,而不是为了赢得认可。如果习惯行为的驱动力更多地是为了避免痛苦或消极的东西(比如反对),而不是为了赢得有益或积极的东西(比如认可),强迫习惯就会成瘾。
本导图讲述了语言的复杂性展示内容,包括背景信息、修辞格、重要的句子结构、亨伯格散文结构等,感兴趣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取悦症之“习惯型”好人
“习惯”这个字眼是描述强迫行为循环的委婉说法,也就是说,这种取悦行为已经达到了上瘾的程度。
原因:1.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2.你已经“学会”相信你的取悦行为能帮你避免他人的反对(反对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拒绝、抛弃、批评或漠视)。
这种强烈的认可需求会促使你放弃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控制权,以及你在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权。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习讨好最重要的、有权力的成年人。你沉溺于寻求父母的认可。
对爱和认可的需求也很容易让你对既痛苦又甜蜜的浪漫关系成瘾。实际上取悦行为会鼓励和纵容愤怒伴侣对你的虐待。
别以为,你让你的伴侣非常需要你,他就永远不会抛弃你,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取悦者对赢得认可和避免反对上瘾。
对取悦者来说,赢得他人的认可和避免他人的反对是首要的驱动力。避免反对比赢得他人认可更重要。
重视他人的认可,想赢得别人的喜欢这种欲望是天生的。单是。如果觉得不被认可后果很严重,那就是灾难。
对认可的瘾会让你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
一个认可成瘾的取悦者会觉得,当自己的行为或者工作成果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会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就好像作为人的价值整个被贬低或者否定了。受到任何批评都会让她感觉草木皆兵。
谁都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被喜爱、被认可。谁也不可能随时得到每个人的认可。认可之所以这么容易让人上瘾,正是因为它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得到。
先天行为与习得行为
先天行为:与生俱来的。
习得行为
取悦是一种习得行为,在形成过程中,其他人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取悦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取悦者是怎么成为取悦者的
角色模仿:模仿周围那些关系密切的人,比如你从你爸妈那里学到了取悦习惯
伴随着行为学习,你之所以取悦是因为那样可以带来奖赏(正强化)或者那样可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负强化)
取悦者如何上瘾
特们的行为能为他们赢得他们所渴望的认可。你倾向于反复去做,以保持那些良好的感觉。
因为取悦行为被认可所满足,所以取悦者强烈倾向于把取悦努力扩大到合理的范围和限制之外。收益者会再来要求更多的利益。这样,取悦者会把越来越多的人变成自己努力取悦的对象。
这种瘾的特点:随机、偶尔、间歇
两个鸽子的实验
他人对你的认可是一种不确定奖励,取悦者就像2号鸽子一样,筋疲力竭。
当坚持某种行为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为了获得积极情感,而是为了避免中断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情感时,温和的习惯就会变成有害的上瘾。
实际上,你为别人做的很多事情得不到感激或者认可。你的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尤其会这样,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期待,甚至可能认为你为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一些建议
不管是谁,想一直得到每个人的认可,那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最有效,最持久的认可是对自己的认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并用他们支配自己。
要用选择代替强迫习惯,要留心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那样做。
为什么你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如果说认可是毒品,那么父母就是毒贩子。
当孩子的行为或者外表惹人喜爱时,这些父母就会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认定孩子值得爱;但是,当孩子让他们不高兴时,他们会把爱收回。这叫做“有条件的父爱母爱”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结果是孩子会把取悦别人跟当“好”人联系起来,而当好人意味着值得别人喜爱。
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时,孩子就会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开始理解自身作为是否正确之间的区别。
对你来说,能让父母高兴和骄傲的确值得争取,但是你应该警惕,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成就和幸福为代价。父母的认可不能克服或抵消你自己的不满。
你也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是即使你得不到,你也能成为一个幸福、满足的人。
如果你接受父母的现状,而不是努力想改变他们,或者想让他们更加认可你、承认你,那么你就会活得更开心。他们多半不会改变,而你的尝试多半会以失败告终,让你自己感到力不从心、失望和沮丧。
你活着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和需求,而是要过你自己的人生。
你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来到世上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望或需求。
如果你的父母不认可你的生活,你不必感到不安和不快,更重要的是,你要尊重和认可你自己。
如果父母没有给予你认可和无条件的爱,那么要想治愈创伤,最健康的方法就是你怎样渴望父母爱你,你就怎样去爱你的孩子。
与配偶的关系
对于患有取悦症的女人,她们时常把自己的取悦习惯用作温柔的手铐。她们的基本假定:如果你能让一个男人需要你,需要你为他所做的一切,那他就永远也不会抛弃你,不会让你落入孤独凄惨的境地。她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也有“被人需要”的渴望。
当你在两性关系中种下了依赖失衡的种子时,你可能就要收获意想不到的苦果。过度依赖的配偶或情人,尤其是男人,很可能会变得心怀怨恨和怒火。因为他的过度依赖会让他感到脆弱和失控。同时,他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识也会受到损害。
不健康的关系: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健康的关系: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当患有取悦症的女人和控制欲强的男人在一起,就是灾难。
一种亲昵与嫌弃,亲近与疏远、理想化与贬低反复交替的模式都不是健康的爱。这是一种成瘾行为,它的驱动力是避免遭到嫌弃、拒绝和反对的取悦需求。
改掉两性关系中的取悦习惯
想让你高兴的男人满意是正确的,不要用伤害自己来取悦他。
健康的爱情关系: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值得你以任何方式贬低你自己。
任何一个男人,如果他觉得你的才智、成就、成功或天赋对他构成了威胁,那么不管怎样,他都不太可能跟你保持令人满意的两性关系,去找别人吧,
一个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想把你改造成别人。会呵护你的自主成长和自我提高。
了解并坚守自己的性界限,一个真正爱你的男人,想要你的身体,他就得尊重你的性界限。如果性让人感觉不到爱,不要犹豫,就是没有爱。
取悦者是暴躁伴侣的帮凶
1.取悦者太愿意承担过错。承担过错和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是一回事。
2.取悦者否认或掩盖自己的愤怒,采取被动攻击的方式回应。被动攻击的例子:噘嘴,生闷气,拒绝交谈。被动攻击会让你原本生气的伴侣怒不可遏。对你越来越愤怒。
3.你变成了被动的受害者,当伴侣成了主动生气的一方时。不要默默忍受,要坚定而果敢。
4.如果你的伴侣永远是对的,那么你就是错的。你默认自己永远是错的。因为你不喜欢冲突,所以你倾向于跟伴侣保持一致,被动地听从他的观点。
完美主义,你的表现总是受到严密的检查,那你就会感到自己没有冒险、创新或尝试新挑战的自由,完美主义会抑制你的个人成长和表现。
错误是宝贵的,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如果你害怕别人的反对,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你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
无法改变伴侣,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既然已经知道我无法也不想改变我的伴侣,考虑改变自己的处境。
重新考虑分手
改掉取悦症,改变你和伴侣之间的消极模式。
一些建议,避免浪漫成瘾
1.不要允许任何人让你感到自惭形秽
2.不要过于承担过错。
3.被动攻击策略会适得其反
4.给自己力量和信心
子主题
更大的动力是避免反对,而不是赢得认可。如果习惯行动的驱动力更多地是为了避免痛苦或者消极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赢得有益或者积极的东西,强迫习惯就会成瘾。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