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冠肺炎防治手册第六版
国家颁布第六版新冠肺炎防治手册要点提炼
妇产科护理学 异常分娩-产道异常
妇产科护理学(人卫版) 妊娠合并心脏病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概述 外科护理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新冠肺炎
传染源
主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可能
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有可能
满足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高浓度三个条件,即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发热、干咳、乏力
少数
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
潜伏期
1~14天,多为3~7天
症状明细
轻症
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重症
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严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情况
多数良好,少数病情为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儿童症状相对较轻。
实验室检查
早期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多数患者CRP和血沉↑
D-二聚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
重型及危重型
炎症因子↑
胸部影像学
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腹外带明显
进而
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
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诊断要点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临床分型
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出现气促,RR≥30次/分
静息状态下,指血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出现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治疗要点
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
疑似及确诊病例
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危重型病例
尽早收入ICU治疗
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 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③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进行细胞因子检测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经鼻高流量氧疗
抗病毒治疗
a一干扰素雾化吸入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注意副作用,检测肝肾功,消化的副作用严重可口服燕麦片
利巴韦林静脉注射
(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
治疗原则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呼吸支持
氧疗、机械通气等
循环支持
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康复者血浆治疗
中医治疗
预防措施
正常者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和手卫生
健康监测(测体温),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适度运动)
康复者
自我健康状况监测(14天)
单人房间,通风良好
减少与家人近距离密切接触
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戴口罩
避免外出
医院随访、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