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项目范围管理
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项目范围管理
编辑于2020-02-29 16:03:07项目范围管理
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的全部工作,以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
1.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描述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
1.1. 输入
1.1.1.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和各子计划互为输入
1.1.2. 项目章程
1.1.3. 组织过程资产
1.1.4. 事业环境因素
1.2. 工具
1.2.1. 会议
1.2.2. 专家判断
1.3. 输出
1.3.1. 范围管理计划
1.3.2. 需求管理计划
如何分析、记录、管理需求,以及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对管理需求的影响。
2. 收集需求
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2.1. 输入
2.1.1. 范围管理计划
2.1.2. 需求管理计划
2.1.3. 干系人管理计划
2.1.4. 项目章程
2.1.5. 干系人登记册
2.2. 工具
2.2.1. 访谈
一对一谈话
2.2.2. 焦点小组
召集预定干系人和主题专家,了解他们对所讨论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期望和态度
2.2.3. 引导式研讨会
研讨会是快读定义跨职能和协调干系人差异的重要技术。
2.2.4. 群体创新技术
1、头脑风暴 2、名义小组 3、思维导图 4、亲和图 5、多标准决策分析
2.2.5. 群体决策技术
1、一致同意 2、大多数原则 3、相对多数原则 4、独裁
2.2.6. 问卷调查
2.2.7. 观察
2.2.8. 原型法
DEMO
2.2.9. 标杆对照
2.2.10. 系统交互图
2.2.11. 文件分析
2.3. 输出
2.3.1. 需求文件
主要包括: 1、业务需求 2、干系人需求 3、解决方案需求 4、项目需求 5、过度需求
2.3.2. 需求跟踪矩阵
3. 定义范围
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将包含在项目范围内,哪些将排除在项目范围外,从而明确项目、服务或输出的边界
3.1. 输入
3.1.1. 范围管理计划
3.1.2. 项目章程
3.1.3. 需求文件
3.1.4. 组织过程资产
3.2. 工具
3.2.1. 产品分析
弄清产品范围,并把对产品的要求转化成项目要求。
3.2.2. 专家判断
3.2.3. 备选方案生成
3.2.4. 引导式研讨会
3.3. 输出
3.3.1. 项目范围说明书
定义: 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项目范围说明书记录了整个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 内容: 1、项目目标 2、产品范围描述 3、项目需求 4、项目边界 5、项目的可交付成果 6、项目的制约因素 7、假设条件
3.3.2. 项目文件更新
可能需要更新:干系人登记册、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等
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作用: 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的所有规划和控制工作都必须基于工作分解结构。 内容: 1、WBS最低层的工作单元被称为工作包,是我们进行进度安排、成本估算和监控的基础。 2、项目所有活动都要包含在工作分解结构当中 3、工作分解结构的编制需要所有项目干系人的参与 4、工作分解结构是逐层向下分解的 注:一般工作分解结构控制在3-6层为宜,工作分解结构中各要素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要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交叉 形式: 1、分级的树形结构:层次清晰,直观,结构性强,但是不容易修改,适合中小型项目 2、表格形式:可列出所有工作要素,客观性差,适合大型、复杂的项目。 注: 里程碑:标志某个可交付成果或者阶段的正式完成 工作包:属于WBS最小部分,建议工作包大小最小8小时,最多80小时。 WBS编码设计:对WBS内容进行编码标题归类
4.1. 输入
4.1.1.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4.1.2. 项目范围说明书
4.1.3. 需求文件
4.1.4. 组织过程资产
4.1.5. 事业环境因素
4.2. 工具
4.2.1. 分解
原则: 1、保持完整,避免遗漏 2、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某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从属 3、相同层次的工作单元应用相同性质 4、工作单元应分开不同的责任者和不同的工作内容 5、便于项目管理计划和项目控制的需要 6、最底层工作应该具有可比性,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检查的 7、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暴恐分包出去的工作。
4.2.2. 专家判断
4.3. 输出
4.3.1. 范围基准
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和相应的WBS词典组成范围基准。 注:WBS词典是针对每个WBS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
4.3.2. 项目文件更新
如果再创建WBS过程中提交了变更请求并获得批准,那么需要更新需求文件。
5. 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确认范围需要审查可交付物和工作成果,以保证项目中所有的工作都能准确的、满意的完成。 确认范围应该惯出项目的始终。
5.1. 输入
5.1.1. 项目管理计划
5.1.2. 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连接了需求与需求源,用于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对需求进行跟踪。
5.1.3. 需求文件
5.1.4.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5.1.5. 工作绩效数据
可能包括符合需求程度、不一致数量等在某段时间的确认的次数
5.2. 工具
5.2.1. 检查
5.2.2. 群体决策技术
5.3. 输出
5.3.1.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相当于验收报告 验收通过需要以书面形式正式签字批准,验收不通过也应当记录下来,并记录未通过原因。 注:可分批验收
5.3.2. 变更请求
可能针对验收未通过的项进行变更
5.3.3. 工作绩效信息
包括项目进展信息
5.3.4. 项目文件更新
确认范围结束后,签署验收报告,会需要对项目文件进行更新
6. 范围控制
范围控制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6.1. 输入
6.1.1. 项目管理计划
包括范围基准、范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等
6.1.2. 需求跟踪矩阵
6.1.3. 需求文件
6.1.4. 工作绩效数据
可能包括变更请求的数量、接受的变更请求数量、或者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数量
6.1.5. 组织过程资产
6.2. 工具
6.2.1. 偏差分析
偏差分析是一种确定实际绩效与基准的差异程度及原因的技术。
6.3. 输出
6.3.1.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6.3.2. 变更请求
对范围绩效的分析,可能导致对范围基准或者项目管理计划等提出变更请求
6.3.3. 工作绩效信息
包括收到的变更分类、识别的范围偏差和原因、偏差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等
6.3.4. 项目文件更新
6.3.5.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