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超详细 幼儿园游戏
超详细 幼儿园游戏,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编辑于2023-08-14 17:14:32 山东省幼儿园游戏
幼儿游戏
选择简答
幼儿游戏的内涵
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多选简答
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吗,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②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游戏是幼儿自发学习
多选
①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没有明确意识
②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不知道自己在学习
③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内部动机
爱生发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全体型备考
版本一
①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老师分配玩游戏角色,就违背了这一条
自主性、自由性
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属性的表现,成人不去直接影响、控制幼儿的游戏,成人对游戏的控制是一种隐性的控制,以不干涉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前提。
单判填
②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应周围生活
虚构性和社会性
玩游戏获得的经验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中,社会生活经验也可以迁移到游戏中,假想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比如:儿童可以把地板当做草原,把椅子当做大马
表现在
①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
②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③对游戏情境的假想(情景转化)
游戏具有假想的成分,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显示统一的活动。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儿童的想象活动。
③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无功利性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
选择
④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愉悦性
⑤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过程性
⑥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没有游戏都有具体的内容、情节、角色、动作、实际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角色之间还有对话
愚公自驾拒过
版本二
①自主性和内驱性
②趣味性和愉悦性
③虚构性和假想性
④过程性和非生产性(无功利性)
⑤社会性和时代性
⑥规则性和有序性
补:游戏的地位
①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最基本的途径,游戏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②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单选
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游戏是一种自主、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④在学前教育领域,游戏是学前教育机构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
有关游戏的理论
早期传统的游戏理论
选择
①剩余精力说
别称:精力过剩说
(英国)斯宾塞、(德)席勒
选择
对剩余精力的发泄
②松弛说
别称:娱乐说
(德)拉察普斯和帕特里克
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相对
③预演说
别称:生活预备说、练习说、前练习说
(德)格罗斯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
④复演说
别称:种族复演说
(美)霍尔
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相对
⑤生长说
低频
(美)奥普力登和奇尔摩
游戏是练习成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可以成长
⑥成熟说
别称:游戏欲望说
(荷兰)拜敦代克、博伊千介克
游戏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
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
相对
当前的游戏理论
①精神分析论与新精神分析学派
A:弗洛伊德
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选择
B:埃里克森
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治疗——据此发展起来游戏疗法,游戏疗法并不是埃里克森发明的,而是后人根据其理论发展起来的,游戏疗法是一种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方法。
②认知结构论
(瑞士)皮亚杰
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从认知活动的本质来看,游戏的特征是儿童在游戏时并不是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超过了“顺应”
③学习论
低频
(美)桑代克
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练习律的影响
④另外还有激励调节论、活动论等理论
幼儿游戏的分类
必考点
(一)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分类
选名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的高低分
①练习性游戏/机能游戏/感觉运动游戏/机械游戏
是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儿童为获得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主要表现形式为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或徒手游戏
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地位——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
奔跑、跳跃、攀登、摇拨浪鼓、骑木马、扔下去捡起来、敲打摆弄物体等
②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儿童表现为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方式进行游戏
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地位:学前儿童最现行的游戏形式,儿童游戏的高峰,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角色游戏:过家家、小医院、小超市、公共汽车等
③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造型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
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地位:结构性游戏贯穿在整个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某一个阶段
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
④规则游戏
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由两人以上参加,按一定的规则从事的游戏,规则可以由人事先制定的,也可以是按照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按他们假设的情境自己规定的。这类游戏一般是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
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地位:规则游戏是儿童游戏发展的高级形式
体育、竞赛、智力、棋类
皮亚杰游戏分类两版本
练习、象征、结构性、规则
练习、象征、规则
(二)根据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分类
①偶然行为(0-2岁)
主要出现在婴儿期,也称之为无所事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比如玩弄身体,在椅子上爬上爬下等
②旁观行为(2岁以后)
看别人游戏,不加入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③单独游戏(2.5岁以后)
儿童独自一个人在玩,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管别人在做什么
④平行游戏(2.5-3.5岁)
各玩各的,所用的玩具和游戏方式相近,玩得相似,模仿,但无交流
两者区别在于有无关注外界,平行游戏有模仿性,非社会性游戏
⑤联合游戏/协同游戏(3-4岁)
真正的社会性游戏出现
儿童和同伴一起做游戏,时常发生许多如借还玩具、短暂交谈的行为,但无共同目标与分工,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
⑥合作游戏(4岁以上)主要在大班
社会性游戏发展水平最高的
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社会性游戏
(三)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选名案
苏联学者们分的
创造性游戏
①角色游戏
概念
又称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应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时间
2-3岁萌芽,3-6岁的经典游戏,4-5岁(中班)高峰期
共同特点
创作性、过程性、变化性、社会性、假想性
多选不能选 示范性
结构
主题、人、物、情节、内在规则
地位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皮亚杰象征性游戏中的典型表现形式
例:①游戏的主题——核心要素,统帅制约着其他要素 ②角色扮演——以人代人;机能性角色;模仿典型动作;互补性角色 ③对游戏材料和物品的假想——以物代物 ④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 ⑤内隐规则——行为规范和要求,隐藏在每个角色行为中
选择题
②结构游戏
别称:建构游戏、塑造工程师游戏
概念
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
能力
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此称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比如:积木、积塑、金属构造、拼图(七巧板)沙水雪游戏等
拼图(七巧板)属于结构游戏也属于智力游戏
③表演游戏
概念
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类型
桌面表演
桌上小道具,用自己语言讲述出来
木偶表演
手上戴小人偶或木偶
影子戏表演
皮影戏
戏剧表演
幼儿表演
指幼儿自己作为演员表演的歌舞剧、童话神话剧、故事表演剧等
有规则游戏
概念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
类型
体育游戏
《贴烧饼》、《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滚铁环》、《小青蛙跳田埂》、《吹泡泡》、《小蜜蜂采蜜》等
智力游戏
①感官游戏
《听听是谁的声音》、《奇妙的口袋》
② 比较异同游戏
《哪一个不一样》、《哪里错了》
③分类游戏
把几种物品按颜色、大小、形状、性质分类
④推理游戏
比如A比B高、C比A高,谁最矮、谁最高?
⑤记忆游戏
记忆两张画的异同
⑥计算游戏
如比多少
⑦语言游戏
绕口令、谜语等
⑧纸牌游戏和棋类游戏等
音乐游戏
《许多小鱼游来了》、《抢椅子》、《老猫睡觉醒不了》
特点
竞争性和文化传承性,此类游戏教师组织儿童进行
(四)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分类
游戏活动中占优势的心理成分
①机能性游戏
爱好手足运动,爱听音乐
②想象性游戏
再现成人的生活,如:开火车,过家家
③接受性游戏
“观众”如:听故事、参观动物园
④制作性游戏
主动创造与建构,如:绘画、折纸、积木等
(五)我国幼儿园中游戏分为两大类
创造性游戏
教学性游戏
教学性游戏包括:目的、玩法、规则、结果,又被称为有规则游戏
规则是核心,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选简
影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游戏场地
室内游戏空间
室内游戏空间密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室内空间结构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户外游戏场地
玩具材料
根据功能的特点分类
了解
形象玩具“玩具娃娃、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等模拟日常用具的玩具
智力玩具
结构造型玩具
体育玩具
音乐玩具
娱乐玩具
某些日常物品(往往是废旧的)或天然材料及其自制玩具
影响
①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②玩具材料的数量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③玩具材料的特征对儿童游戏影响
游戏时间
开展游戏的前提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游戏时间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
较长的游戏时间约30分钟较好,较短的游戏时间约15分钟就不大好
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
①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对儿童游戏积极性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②育儿态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育儿态度主要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对子女的养育方式
③家庭结构
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营造的气氛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游戏水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同伴
①有无伙伴影响儿童游戏
②伙伴的熟悉程度影响儿童游戏
③同伴的年龄影响儿童游戏
④伙伴的性别影响儿童游戏
电视
儿童在游戏中,时常会扮演近期电视中的角色,因此电视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的长短是否适宜
课程方案
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
更多地激发儿童的想象性游戏
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
更多地引发操作性游戏
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多选
①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游戏类型、内容、玩具、角色等方面的喜好
②个性差异
儿童游戏兴趣的差异表现为游戏性强或弱即爱玩不爱玩
儿童游戏风格上的不同表现为游戏的想象力的强弱即爱想象和不爱想象
③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的儿童游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发展水平,从感觉运动游戏到象征性游戏到规则游戏,从单独游戏到多人合作的游戏等
④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儿童活动时的健康及情绪状态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对游戏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当天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的判断指标
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单多选简案例
游戏的作用、游戏的意义
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①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②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③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④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身心应生动
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①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②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③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无想象不游戏
④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是智力游戏
⑤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身心愉悦
识语心思想
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高频选简
社会性发展强调从孤独、孤僻到和小朋友一起玩
①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一个小孩刚来幼儿园是只自己玩,后来通过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慢慢地非常享受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着体现了游戏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②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③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④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⑤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道理自演交
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高频选简
情感发展中作用强调:从不开心到开心
①游戏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埃里克森:游戏是一种健康的宣泄
②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③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
④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积极消成美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①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氛围是宽松、自由的学前儿童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产生,游戏则恰恰为学前儿童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
②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③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④游戏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⑤游戏提高了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水平
幼儿游戏的条件创设
游戏的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单判填
《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以酌情减少。
减少过度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游戏的有效时间
打破传统观念,创设相对固定的游戏场地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
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游戏的数量和质量,一般而言,小、中、大班每周应各安排2-3次自由游戏,小班30分钟、中班50分钟,大班90分钟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选简
游戏环境
空间环境
户外游戏场地
户外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60平方米,
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活动场地
游戏器具
30米跑道
沙坑
洗手池和注水深度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等
室内游戏环境
主要指活动室,足够的空间是开展游戏的必要条件
室内游戏场地每班不少于50㎡,最低净层高2.8米,层数最多3层
儿童处于人均2.32-7.0平方米之间为较为适合游戏的空间密度
游戏活动空间的安排通常分为中心式和区隔式
中心式——便于儿童开展集体性规则游戏、平行游戏和大动作游戏
区隔式——便于儿童开展合作性游戏和探索性游戏
心理环境
低频简答
①教师应建立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
②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③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儿童最好的榜样
④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两观三关系
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选判简案例高频
注意事项/注意点/如何...【游戏材料是儿童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称,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儿童游戏的工具】
①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丰富
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小班:种类少、数量多、相似
选判
③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如:小班串珠子、拼插雪花片;大班更具探究功能的材料,并带有学习功能
④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一物多玩:橡皮泥、绳子等
选择
⑤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的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⑥讲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中央位置,使用率高
选择
双中足龄无固定 目标内容可看见
儿童的自主参与
了解
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
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选择简答案例背诵较多
一 教师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简答多选
创设游戏环境
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观察和评估游戏
二、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的策略
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内涵
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
游戏观察的作用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个性特点,能力差异等,从而有效的指导游戏,正确的评价游戏,观察是指导和评价游戏的客观依据
观察的内容
低频
①观察儿童游戏主题
②观察游戏环境
③观察儿童游戏内容
④观察儿童游戏需要
⑤观察儿童游戏材料
⑥观察儿童游戏行为
观察的方法
单选
①扫描观察法
适合粗线条的了解,全班儿童的游戏情况,游戏开始或结束时用的比较多
又名分时段定人观察法,这种观察法指观察者在相等的时间段里对观察对象依次轮流进行观察
②定点观察法
适合于了解某主题或区域幼儿的游戏情况,一般在游戏过程中使用
又名定点不定人观察法,观察者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区域定点进行观察
③追踪观察法
适合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
又名定点不定人观察法,观察者根据需要确定1~2名学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教师自始至终地观察,也可以就某一时段或某一情节进行观察
观察的记录
了解
表格记录、实况记录、图示记录、影像记录等方法,使用较多的是表格记录,也可以用文字记录,有条件的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记录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①以自身为媒介
选择
①游戏者
平行游戏者
幼儿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
共同游戏者
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互动
②旁观者
标注
教师站在儿童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儿童游戏,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应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
言语
一种是直接方式
教师对幼儿的明确指导,直接教授具体指挥
一种是间接指导方式
包括询问,提问,建议,评论等具体策略,重在启发,暗示幼儿如何去做,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非言语
教师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语等非言语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②以材料为媒介
A 多提供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
比如:洋娃娃既可出现在娃娃家、小医院,也可出现在理发店,同一材料可在不同区角游戏转换
B 多提供自然性的游戏材料
比如:低结构的或半成品材料,废旧材料
C 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即动态性
③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教师利用儿童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游戏和发展
确定指导的时机
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的帮助儿童发展其游戏
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结合,针对具体情境去灵活把握
支持与指导儿童的游戏,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适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验儿童可能的兴趣需要
及时自我反思
①在游戏指导过程中的反思
②对游戏指导行为的反思
补充: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补充:尊重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和各类游戏的特点
三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教师如何介入或干预幼儿游戏
介入的角色定位
选择材料分析
非支持性角色
不参与者
忙其他事
导演者
控制
案例分析中,这种情况都是不对的
支持者角色
①旁观者
观察关注
②舞台管理者
为游戏做准备提供帮助,材料环境等
③共同游戏者
扮演角色,比如:当小朋友的病人等
④游戏带头人
游戏困难时,提议新的游戏主题,介绍新的道具等,拓展已有的主题
介入的时机
选择简答案例分析
时机选择的决定因素
一是儿童客观的需要
二是成人的主观心态和状况
介入时机
①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不会玩
②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打架或争吵
③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无所事事
④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
技术达不到
介入方式
选择名词解释
说法一
①外部干预
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②内部干预
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补充:说法二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①平行式介入法
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
②交叉式介入法
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③垂直式介入法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及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以现实中的权威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易破坏游戏的气氛,不宜多用
四 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案例简答
①儿童游戏的激发与引导
A 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儿童游戏是建立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的
B 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物质+精神
C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D 提出合理化建议
E 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儿
②儿童游戏的支持与推进
选择理解
A 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
游戏材料
B 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一起游戏
C 满足儿童充分游戏的心理需求
游戏时间到了,不能强制让儿童结束
D 关心儿童的游戏意愿
E 关注游戏的发展进程
从头到尾
两满两关一共同
五 各类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的结构
了解
角色游戏一般由人、主题、物(材料)情节、内在规则等组成,它包括对角色的扮演、主题、对物品的假想、对动作和情境的假想、游戏的规则
角色游戏的特点
多选
①变化性
与儿童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内容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②创造性/创作性
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是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③过程性
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变创过
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小班
特点
①游戏阶段
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②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差,游戏行为易受同伴影响
③游戏内容
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情节简单
④主题
主题单一
⑤交往
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指导
①材料
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
②指导方法
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或者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
③能力培养
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在游戏中学会独立
中班
特点
①游戏阶段
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②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增强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
③游戏内容
不稳定,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丰富
④主题
游戏主题不稳定
⑤交往
有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指导
①材料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②指导方法
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
③能力培养
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指导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
大班
特点
①游戏阶段
处于合作游戏阶段
②角色意识
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角色意识强
③游戏内容
内容丰富,主题新颖,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④主题
主题新颖
⑤交往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补充):能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
①材料
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
②指导方法
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
③能力培养
鼓励在游戏中的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培养独立性
建构游戏的指导
理解
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学会的建构知识和技能
小班
认识建造材料能叫出材料的名称,认识建造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应掌握对堆高平铺和重复的建构技能,识别上下中间旁边的方向,会用材料建造成简单的物体,能将物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选择
中班
认识高低、宽窄、厚薄、轻重、长短、前后等空间方位,会选择和利用建造材料,能较正确的建造物体,能和同伴合作共建一组主题游戏
大班
会区分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们建造的物体比中小班更加精确,整齐,匀称,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会合作建造物体
各年龄班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小班
特点
①材料
材料选用盲目而简单
②主题
无主题,无计划
③持久性
持久性差,容易中断
④技能
技能简单,建构简单
指导
①材料
A 提供足够数量的小型木制积木、大型轻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交通工具模型,平面板,小框等助材料(小而轻)
B 认识建构材料引发活动兴趣,发展独立建构的能力。无明确游戏主题,需要引导
C 安排游戏场地和足够数量的建构游戏材料
②培养与教
A 指导幼儿学习建构技能
B 理解和明确建构的目的,发现其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C 建立游戏规则
D 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最简单的方法
中班
特点
①材料
能按建构物体的特性来选择
②技能
建构技能以“架空”为主
③主题
有建构主题,易变化,需要引导设计方案选择材料
④持久性
持久性增强
指导
①材料
A 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和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废旧材料,橡皮泥等各种建构材料及辅助材料,(大中型+少辅助)
B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掌握基础建构能力
②培养与教
A 培养幼儿设计建构方案学,会有目的的选材
B 指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
C 组织幼儿评议建构活动,鼓励其独立自主的发表意见和创造发明
大班
特点
①材料
能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
②技能
建构技能日趋成熟,新意,追求建构的逼真和完美
③主题
能根据游戏情景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计划性加强
④持久性
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持久性增强
指导
①材料
提供大积木,中小型积木,平面板和更多形状的辅助材料,(中大型+多辅助)
②培养与教
A 培养幼儿独立建构的能力
B 学会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
C 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D 鼓励幼儿集体进行建构活动,共同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开展大型建构游戏
表演游戏的指导
各年龄班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小班
小班多以角色游戏为主,表演游戏较少,因此,此处忽略小班
中班
特点
①角色分配
能独立进行角色分配,但进入游戏过程较慢
②目的性
嬉戏性强,目的性弱
③表现技巧
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指导
①材料
A 提供简单易搭的材料,2~4种为宜
B 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且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
C 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
②最初阶段
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的原则,引导幼儿协商,提醒其坚持主题
③展开阶段
提高幼儿角色表演意识,可参与游戏进行适当师范
大班
特点
①角色分配
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
②目的性
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自觉表现故事内容
③表现技巧
具有一定表演意识,表演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但尚待提高
指导
①材料
可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支持他们探索
②最初阶段
尽可能减少干预
③展开阶段
A 随着游戏的展开,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侧重点放在幼儿运用语气,语调,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塑造角色
B 通过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规则游戏的指导
规则游戏的特点
①具有规定性
具有一定的规则是规则游戏的主要特点。一般由成人事先制定的,也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自己规定的
②具有竞争性
竞争性是规则游戏的重要特征,但其强弱与不同的游戏者有关,母子之间和年幼的伙伴之间发生的规则游戏,往往不具有竞争性
③具有文化传承性
规则游戏往往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获得传播。比如“老鹰捉小鸡”
规则游戏的分类
①智力游戏
①一个新的智力游戏的出现,教师可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释放,将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结果向儿童逐一介绍清楚
②对有操作练习的游戏,应事先教会儿童必要的技能
③智力游戏简便灵活,不拘环境条件和时间长短均可进行,教师要鼓励儿童自动选择智力游戏,可先从简易的玩起,逐渐再玩复杂的,这是提高儿童智力才能的途径
智力游戏的指导
②音乐游戏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
③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在幼儿园中让儿童多练习音乐游戏,有助于加强儿童的音乐修养,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
①尽可能选择可以让大多数幼儿参与,而不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②游戏如需分组,最好采用随机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而不要让幼儿因性别,能力,性格等的差异而体验来自同伴的“忽视”或“拒绝”的压力
③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感
④保持规则的灵活性
⑤降低游戏的竞争性
⑥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六 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简答
①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的认识自发性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应准许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
②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的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③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需要
自发组织需要
【重点章节,每年必考】:人物、游戏、游戏、幼小衔接、环创、劳动教育、家园共育
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扮演角色来游戏的
②都有明显的创造性
不同点
角色来源不同
①角色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
②表演游戏来源于幼儿文学作品
情节来源不同
①角色游戏来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定认识
②表演游戏来源于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
知识辨析
表演游戏不同于故事表演;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而是儿童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开展的;表演游戏本质上是游戏而不是表演,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有:①游戏性先于表演性;②要确保所组织的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③游戏性和表演性应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
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简答、往往与怎样使游戏称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同时出题
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②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爱生发
补充
平行介入
扮演相似角色,模仿暗示指导
平行游戏者
交叉介入
扮演不同角色互动指导
共同游戏者
垂直介入
教师现实身份,违反规则,易破坏游戏氛围,不宜多用
介入的注意点
①分层次指导
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②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
案例选择
扼杀幼儿游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导致游戏无法再进行,因此要慎用用
③及时退出
一旦幼儿开始表现出所期望的游戏行为,成人就应转而扮演无指导性的共同游戏者,或完全从游戏中退出,让儿童重新控制游戏,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
单选
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或如何创设幼儿园游戏条件
①游戏的时间
A: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B:减少过渡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儿童游戏的有效时间
C: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
②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游戏的环境:游戏的空间、心理环境
空间
户外游戏场地:每班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
室内游戏场地:游戏活动空间的安排通常氛围中心式和区隔式
心理
教师应建立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
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儿童最好的榜样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游戏材料
足够的、符合年龄特点的、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提供无固定功能的、中等熟悉中等复杂的放在可见位置的游戏材料
③儿童的自主参与
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
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游戏准备包括
时间
时间是开展游戏的重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是前提
地点即空间
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单选
材料
材料和设备是游戏的物质支柱
经验准备
知识经验是开展游戏的源泉
游戏材料
资源一
自然资源
如树叶、树枝、泥沙石、砖块、花瓣等
资源二
废旧材料
木块、稻草、纸箱、木板、家中废弃的锅碗瓢盆、轮胎、瓶子、草席、PVC管、油桶、纱巾、竹子等
资源三
自制类材料
小木屋、小床等
资源四
购买类材料
货物架子、小帐篷等
游戏材料
低结构【一物多玩】
来源于自然:小树叶、小纸盒或半成品
大班以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及其组合而成的低结构材料为主
高结构【玩法单一】
尤其越精美的材料:如芭比娃娃
小班以高结构等真实程度较高的玩具为主;中班半成品、自然材料也适当增加
无固定结构【无固定形态】
沙子、水、雪等
知识点辨析
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必须以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
儿童开展游戏的首要前提是:充足的时间
角色扮演的 类型和主题
角色扮演既存在于角色游戏,也存在于表演游戏中
技能性角色
如:模仿司机,典型动作:转动方向盘;医生的典型动作:听诊器听心跳
互补性角色
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如:医生——病人;母亲——孩子;往往幼儿担任主动地位角色,被动地位一方由“”娃娃“担任
想象或虚幻性角色
这种角色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来源于故事、电视等文学作品中,如孙悟空、蓝精灵等
注意:《丢手绢》和《抢椅子》都既属于体育游戏,又属于音乐游戏,但做题时,大多数情况《丢手绢》算体育游戏;而《抢椅子》算音乐游戏
知识辨析
创造性游戏 (儿童自由玩)
角色游戏(幼儿期最典型)
现实生活: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
表演游戏
桌面、木偶、影子戏、喜剧
文学作品:童话、故事、《××》
结构游戏/建构游戏
积木、沙子、堆雪
塑造工程师游戏
有规则游戏 (教师组织的)
音乐游戏
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游戏
体育游戏
发展动作:走、跑、平衡
智力游戏
迷宫、拼图、嵌板、下棋...
《教育大辞典》指出:教学游戏,是“根据教学大纲,讲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游戏因素和非游戏因素相结合“是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
知识点辨析
根据游戏作用分
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根据学前教育机构游戏特点分
创造性、有规则游戏
根据游戏关键特征分
创造性、规则性游戏
根据游戏的教育目的分
自发游戏、教学游戏
拓展: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多选
①想象是游戏中最重要的成分,无想象不游戏,游戏中的想象用孩子的话说,就是“假装”。离开这种假装,游戏就不称其为游戏。想象是游戏活动的首要因素。游戏中的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它实际上是对有关生活印象的加工和重新组织。
②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直接兴趣是促使儿童进行游戏的力量
③动作和言语——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