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活法
稻盛先生的经典之作,读了很多遍,每一遍都很有收获
编辑于2020-03-04 02:48:46活法
序言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
什么是人生的真理
生活的意义何在
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人的本性:为欲所迷,为欲所困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
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要把苦难看作考验和机会
单纯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针
道德是人类长期培育的智慧的结晶,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基准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精进: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这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正面的思维方式: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知足;不自私、不贪欲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人生成功的王道:时刻不忘正面的“思维方式”,发挥天赋的能力,倾注全部的热情
你心中描绘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宇宙的法则”: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
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
创造性的瞬间都是人们在忘我的、反复深入的研究中,在片刻的休息时,甚至在睡梦中获得的
人类就是这样,从“智慧的宝库”中获取智慧和技能,将它们作为创造力的源泉,使生产进步、文明发展
如何打开宝库之门过去智慧:除了倾注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真挚的努力之外别无他法
严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单纯的道德律和伦理观:勤奋、诚实、认真、正直……
人生的王道:树立作为人应有的正确的人生观,尽力贯彻到底
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心不唤物,物不至”。“心不想,事不成”。
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
愿望要变为现实,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全身都充满了这种愿望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疯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用黑白显现还不够,还要让他呈现更接近现实的“彩色”~更逼真、更自然的状态,意象充分浓缩的结果,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演练,没有在事先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首先要描画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它的过程在头脑里模拟演练,一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
首先敢于设定很高的合格线,然后反复思考推演,在头脑里让理想和现实完全重合
事先能够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后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
你想要做某件事,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为现实的潜在力量。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如果你自己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就极高。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它在你头脑里能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生病领悟真理
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心态决定命运
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即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
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心,人生由自己创造
思想是画笔,人生是画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改变你的心态,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绚烂夺目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所谓可能性,就是“未来的能力”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设立一个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竭尽全力在未来某一时刻达成这个目标。这时需要的是让“思维之火”不停燃烧。这样做不仅能获得成功,而且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目标看似高不可攀,但决不退缩,倾注热情,拼命专研。沉睡在我们身上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就会迸发出来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地。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
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要开启潜在能力,“正向考虑”、“积极思考”等这类向前进取的精神状态,作用巨大
我们人具备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潜在能力
此刻这一秒的积累就是一天,今天这一天的积累就是一周、一月、一年
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一周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月……即使你不去探索遥远的将来,只要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以前看不清楚的未来的景象就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与其莫名其妙为明天而烦恼,与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长远的计划,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这才是实现理想最切实际的方法
天天专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须不断地改良、改善
在昨天努力的基础上再下功夫改进,今天比昨天稍微前进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这种态度持之以恒,就能产生巨大的进步。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进成功的秘诀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识地去注意
所谓集中力,来自于思考的强度、深度、大小程度。要想做成一件事,强烈的愿望、认真的思考是起点。这种愿望、思考强烈的程度、持续的长度,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贯彻的认真程度,是一切成败的分水岭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开创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应该拥有一个“大得有点过头”的梦想,拥有一个超越自身实力的愿望
无论梦想多么远大,缺乏强烈的意愿就无法实现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事实,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人生也好,经营也好,应该遵循同样的原理原则。只要遵守这些原理原则,就不会犯大错误
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在人生的各种关头,当我们迷惑、烦恼、痛苦、困顿的时候,这些原理原则就成为我们抉择和行动的判断基准
过去判断累积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今后如何抉择,将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因此,有没有一个明确、正确的判断基准,我们人生的结果将完全不同
不是把自己的利益,而是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观测这一经营的原理原则,最终使我们走向成功
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
选择那条“本来该走的路”,即使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勇敢地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
即使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守的哲学,明知吃苦也甘愿承受的觉悟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原理原则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原理原则是正确和坚强的源泉,但同时它也很容易被忽视,不时刻用它来诫勉自己,就会被束之高阁
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
缺少认真和热情,不管你拥有多么过人的才智,不管你希望拥有多么正确的思维方式,你的人生仍将难见硕果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体验重于知识”
“知”未必等于“会”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喜欢”燃起热情
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在这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
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
痛苦会产生喜悦。“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
能力不仅仅是脑细胞的多寡,还包括无论何时都极度认真地工作,从正面迎击困难,不惜与困难直接交锋的态度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
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一只叫命运,另一只叫“因果报应法则”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
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
我们的人生是由命运和因果报应两条法则相互交织而成的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
因果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它符合大自然最根本的法则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一切都将顺理成章,因为这就是天理,就是天意
宇宙的意志和力量在引导和推动
一切生物都要朝善的方向前进~这就是宇宙的意志
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妒忌、先人后己的利他精神……必然会引导人走向成功,让人的命运变得丰富多彩
与宇宙的意志和趋向是否“同调”,这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在宇宙间存在着某种沉静而强韧的意识、思想、爱、力、能量~肉眼虽然看不到它,但它却客观存在着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提升心性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
1.知性
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2.感性
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3.本能
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
4.灵魂
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5.真我
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灾难消“业”该庆贺
真我是万人共通,灵魂却因人而异
灾难来临,不可消沉,要高兴才对。灾难能把长期以来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消除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人成不了佛,那是因为在真我的周围覆盖着带有业障的灵魂,再向外还有一层充满欲望的本能……如此层层的障碍阻挡了真我的展现
运用理性和良心来抑制感性和本能,去控制它们,这种努力非常重要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以利他心度人生
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
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先人后己,有时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住在同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而分出地狱和天堂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精神~不是谋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
“求利有道”:追求利润绝不是罪恶,但其方法必须符合为人之道
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获利、自己也获利
利他拓展视野
利己和利他总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
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
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奉献于社会
为世人为社会尽力,是作为人最高尚的行为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返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感谢”、“谦虚”、关爱他人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华将会盛开
“知足者富”。“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着之宝”
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达到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炼心志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谦虚戒骄
天天反省
活着就要感谢
积善行、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随时准备说“谢谢”
无论对谁,无论什么事,好事当然,即使碰上坏事,照样心存感谢,养成这种心态,才能坚守正道
祸福如何交织的绳索~坏事好事交替发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感谢来自于满足
喜悦要直率表露
让自己心里不舒畅的逆耳之言,照样认真倾听。如果自己有错,那么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立即纠正
抱着谦虚的态度,如实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然后不惜一切努力奋斗。具备一对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充分发挥耳朵、眼睛的作用
不管什么小事,只要开心,只要感激,就要率直地表达出来,不绕圈子,不装深沉
托尔斯泰的感叹
抑制自身过渡的欲望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三毒”:“贪” 欲望;“瞋” 恼怒;“痴” 嫉妒、憎恨、发泄不满
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
要完全摆脱三毒不可能,但可以努力去抑制它们、控制它们
诚实、感谢、反省
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所谓“邪剑”是指“卑劣的愿望”,只打自我损益的小算盘,思想中充满私利私欲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喜悦从苦劳与艰辛中渗出,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之中
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到空虚和缺憾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1.布施 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众人尽力
2.持戒 抑制不好的欲望和烦恼
3.精进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必须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
4.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努力做好该做的事
5.禅定 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将动摇之心镇定下来
6.智慧 达到开悟的境界,能接近宇宙的真理
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
“精进”~不惜努力、拼命工作,这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实践,也是提升心性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较之玩乐,劳动更能让人快乐~这种精神的感受;简单劳动也能专研改进,体会其中的兴味~这种工作的技巧;不是被迫的、被动的工作,而是自己作为工作的行为主体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