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很焦虑和担心的事情,作者从自己和听从专业老师的角度做出了一些建议,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整理,希望可以帮到想要的人。
编辑于2020-03-04 15:07:02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幼儿园选择方式
做好学龄前准备
身体准备好
头脑准备好
积极参与活动,遇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者寻求帮助,能够听从并遵守游戏规则
学会负责
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将孩子的教育看成连续的坐标轴
“玩耍”是日常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
角色游戏和体育活动
考察方式
幼儿作品表达
户外锻炼的器械
有简单的认字和识数活动
墙上是否有字、数字海报
拼版、地图、钟表
老师
她愿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态度正面的、鼓励型的
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
幼儿园的理念是否和你的家庭价值观相符合
情景假设
考察方式
以玩为主的幼儿园
优点
辅助式探索
教育应该是火种,能够点燃孩子内心的火把,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观点
很多当下感到纠结的问题,如果把它放到整个生命历程中去考虑,是不是就会豁然开朗呢?
早期教育
教练型父母
多元化良性刺激
就是要动静搭配,让孩子既可以静下来玩拼图,也能上蹿下跳地玩耍;要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既要让孩子玩沙、玩彩泥,也要让孩子唱歌、听音乐;要让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经历,既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动物园、博物馆,还可以去野外亲近大自然。
温柔对待
斯坦福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当孩子感到压力和害怕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损害记忆力区域的脑神经。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放松、不焦虑,是促进大脑健康发育的关键。
重视数学启蒙
数学启蒙中,归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数学启蒙能力。多鼓励孩子对生活中遇到的东西进行比较、分类,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抽象概念,比如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刺激孩子的脑部发展。
多和人交流
吃得好
多锻炼
亲子阅读,保持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目的
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和热爱阅读
坚持
父母坚持读
乐趣
感受快乐
亲子阅读应该以孩子为导向,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三大权利,即读不完的权利、反复读一本绘本的权利、跳着读的权利
平常心对待
教孩子学识字
识字得准备工作
培养对印刷品的兴趣
知道如何读
教的过程
感官体验
提供文字接触的机会
好的老板会自己接受上级的压力,并进行自我转化,他的下属接收到的只有明确的任务
培养科学探究思维
重要性
人的思维是需要从小训练的,而很多科学思维,比如观察能力、提问的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验证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方法
观察和描述
工具:语言
比较和归类
提问和预测
使用猜测性词汇
听听看,猜猜看,说一说
肯动脑筋
元认知:维基百科对于元认知的解释是“认知的认知”或“知识的知识”。简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
方法
向孩子展示大人思考的过程
联系新、旧知识
启发式提问
脚手架式教学法
激发潜能
学习新技能的4个阶段
我做你看
我做你帮忙
你做我帮忙
你做我看
3个关键词
演示技能
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会提问,启发孩子进行反思
培养成长型思维
潜力
所谓“潜力”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否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方法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努力
体验失败
有意识地打造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家庭
重视孩子的行为和提问
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非总是唯一或一成不变的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视语言发展
3个T
Tune in 频道一至
Talk more 多说一点
Take turns 轮流对话
讲故事: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A good marketer, no, a good leader needs to be a good story teller
扩充“高质量”的词汇
描述性词汇 词汇扩展联想
引进条理性词汇
●表达自己观点的——“我认为”“我觉得”“这是我的想法”; ●表达是否同意他人观点的——“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不对”; ●说服他人的——“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举个例子”; ●表达先后顺序的——“首先,其次”“第一,第二”。
父母演示讲故事
●注意声音、语调的变化起伏:声音是传达情绪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父母的演绎能够直接地让孩子感受到声音的这种作用。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配合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注意眼神的接触:一个成功的演说家,会跟听众有很多眼神的接触,这不仅可以让听众更加专心,也是演说者自信的表现。家长在演绎绘本时,也要注意跟孩子有眼神的接触。 ●注意在故事里设置“引人入胜”的点:擅长讲故事的人,总会在关键处故意停顿,或者“抖个包袱”,这个技巧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还太难。但家长在平时讲故事时,可以在一些情节转折处,注意停顿,也可以向孩子提问。这不仅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同时也是展示给孩子如何能够讲故事才能更加吸引人。
性格培养
自信心
所谓自信,是指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战
规律作息
创造足够的玩耍机会
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情
询问
观察
提问
承担一定责任
足够的安全感
●他人:在我的世界里,只要我需要,就会有人来保护我。 ●自己:我可以掌控自己(包括身体、头脑和精神),我有能力照顾自己。 ●环境: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可以自信并且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探索。
高质量的陪伴
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关键:事实本身
紧密无间的肢体接触
母亲的位置
不同类型的母亲,传递的信息
内疚的母亲容易对孩子进行过度补偿
无助的母亲传递给孩子的是失控感
讨好的母亲让管教形同虚设
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
亲密性
要及时、敏锐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独立性
所谓“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有着深刻的含义。母爱的第一大任务是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建立起足够的心理亲密连接;第二大任务是当孩子有能力时,要跟孩子慢慢分离,并得体退出。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独立其实是因为父母舍不得放手
化解分离焦虑
建立告别形式
明确告知母亲回来的时间
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
安抚情绪
情商培养
棉花糖实验
当孩子所在的环境始终能够信守诺言时,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进行自控;而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出尔反尔、连哄带骗”的,孩子就会明白:现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险的,自然就不会有自控力。
自控力
自控力由3部分组成: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
言传身教
自控力的基石是信任
教孩子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多次提醒,让孩子学会自控
如果孩子正沉浸在快乐的活动中,你不可能说一次他就乖乖的从游戏中出来,你需要至少3次的倒计时提醒
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木头人游戏:大家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当音乐停止时,所有的人都不许再动; ●红灯绿灯停:听到“红灯”,所有的人都停下来;听到“绿灯”,所有的人都往前走。
让孩子学会等待
grit
定义
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安吉拉·李·达科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的TED演讲中。她当时的原话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也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grit,即坚毅。”
培养方法
让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
不允许孩子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情绪管理
父母首先要端正认识
给情绪命名
共情
方法
允许情绪发泄
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回顾刚刚发生了什么
不要堵住孩子情绪宣泄的出口
教给孩子适当发泄情绪的方式
画画
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武力发泄
压力球,合适的工具
关键—父母陪伴
情绪绘本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帮助孩子认可和接纳情绪
给予解决方案,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
习惯培养
刷牙
了解根源
方法
冰山理论
熟悉刷牙,增加安全感
获得掌控感
意识到是自己的事
如厕
孩子准备好如厕的八大指标
●可以保持至少2小时不小便,或者午睡醒来后纸尿裤是干的; ●纸尿裤脏了以后,孩子会觉得不舒服,想要换纸尿裤; ●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主动要求穿内裤; ●可以遵守简单的指令; ●会用脸部表情、姿势或语言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孩子可以独自或在大人的帮助下穿脱裤子。
帮助孩子做准备
谈论干净纸尿裤和脏纸尿裤的感受
让孩子掌握自理能力
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大人上厕所
借助“有味道”的绘本让孩子了解如厕的过程
露露上厕所
拉便便,真舒服
早睡
原则
睡觉不是打仗
前提
规律作息
充分“放电”
方法
全家的安静时间
让孩子参与到入睡准备的程序中
为第二天做准备
粗心
细节敏感
不阻止对细节得探索
同类型玩具观察,比较
图片比较
看视频
过早看的坏处
就会丧失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填鸭式灌输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致孩子容易烦躁,缺乏耐心
图片法
时间概念
日程安排表
责任意识
工作任务分配
礼仪规范
好行为强化卡片
You can't change your future, but you can change your habits; your habits will change your future.
社交能力培养
4个关键期
0~18个月:建立牢固的“我”概念
10个月~3岁:每一个社交冲突都是学习的机会
学会在社交冲突中给自己解围并保护自己,这份底气才是孩子愿意继续在社交道路上前进的关键。
2~4岁: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并不断扩大
4岁以后:学会放手
不同类型的孩子怎么对待
孩子被打
积极面对,有理有节,不惹事,但也绝对不怕事!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学会宽恕
教孩子学会正当防卫——“我不是弱者!”
自私得孩子
学会分享
大人不能强迫孩子分享
分享的前提是自愿和快乐的
教孩子分享,先允许孩子自私
插入概要
如果别人想玩你正在玩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不”;如果你想玩其他人手上的玩具,就要等其他人玩好才可以玩。
害羞、怕生
给予孩子时间,让他慢慢融入新环境
父母的演示是最好的引导
适当贴标签不是坏事
内向的孩子
可能是慢热
方法
热身成功的关键
1. 无条件接纳
2. 提前给予通知
3. 让孩子体会与人相处的舒服感觉
4. 回顾,强化正面体验
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做好自己
亲子游戏
角色游戏陪玩
1. 自我扮演(12-18个月)
观察兴趣
引导喜欢上角色游戏
2. 简单扮演(18-24个月)
准备合适的角色扮演玩具
3. 熟悉场景的角色扮演(24-30个月)
给玩具加点新玩意
4. 不熟悉场景的角色扮演(30-36个月)
引进全新的情景
陪玩有规划
了解玩具玩法
制定游戏时间安排
注意考虑季节,发展性因素
玩具减少
孩子的专注力更好
孩子的想象力更好
孩子的秩序感更强
挑选玩具的原则
不买“声光电”玩具
选择开放式或者有开放式潜质的玩具
所谓开放式玩具,是指并没有规定需要如何玩的玩具,比如橡皮泥、积木、球类等。而具有开放式潜质的玩具,是指那些尽管一开始就规定了玩法,但孩子还有机会进行再创造的玩具,
选择娃娃玩具时,要平衡写实和抽象两方面
性教育启蒙
教孩子敢于捍卫“身体主权”,远离霸凌事件
父母不给异性孩子洗澡的信号
孩子自己不愿意让异性父母洗澡,或者异性父母开始感觉别扭
关键
隐私
自己的
尊重他人的
界限感
对于“出生”的话题,要化被动为主动
引导界限感概念
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的身体接触
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安全的身体接触
身体启蒙
原则
1. 父母摘下“有色眼镜”
2. 必备的基础知识
认识身体
区分性别
3. 摸自己是允许的,但只能在家里做这件事
亲子沟通
按步骤清楚的表达指令
夸奖
夸奖孩子可以改变的品质
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努力的标准
不要轻易夸奖孩子容易完成的事
不要过度夸奖孩子本来就喜欢的事
避免和他人对比的夸奖
不轻视自己的美好,是建立自尊和自信的第一步
父母要消除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家长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
不轻易否定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接纳
对不起的重要性
真正的道歉,应该和孩子分享你准备如何做来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的行为,比如,“妈妈也在努力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后妈妈尽量做到不乱发脾气,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妈妈会离开你一会儿,冷静一下再回来”。通过这样的道歉,可以告诉孩子:做错了没关系,但我们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把错误当作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表现更好
不威胁,指出孩子需要承担的结果
类似的语言: ●玩具玩好后,需要放回篮子里。(而不是:你怎么又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 ●如果你弄坏了这个玩具,就不能玩了,好可惜啊!(而不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得爱惜玩具呢?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 ●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做完。你选择自己做,还是让妈妈和你一起做?(而不是:我数到“3”,你再不做,我就……) 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保证孩子最后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执行。
给坏行为一个替换的方案
类似的语言: ●画笔不能扔,我们可以找一个其他的东西来扔,比如球,好不好啊?(而不是:不准扔球,又要打破玻璃了!) ●墙上不能画画,妈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可以在纸上画。(而不是: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又把墙弄脏了?) 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替换的方案
多说肯定词语少说“不”
类似的语言: ●我们在走道里要慢慢走路。(而不是:不许在走道里奔跑。) ●在公共场所,我们要轻轻地说话。(而不是:吵死了,不要大叫!) ●妈妈听到了,你等我做完饭就过来帮你。(而不是:不要再哭了,妈妈在忙,你没看到吗?)
最后,还有一个“无敌大绝招”,即告诉孩子:“妈妈还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这种方式非常直接,而且常常比较管用。
爱与规则
设定界限感原因
防止自我中心的养成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从挫折中获得成长
Time-in(积极的暂停)
第一步: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
第二步:孩子冷静后,要拥抱孩子
第三步:和孩子谈论之前发生的行为
父母成长
大家都很忙,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即使当下有人对你评价,那也只不过是他自己的认知。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本来就是个人的一系列选择构成的。
不常带娃人—5句话
这是“xxx”(小朋友的名字)自己的事
我们一起试试吧
我知道你很难过,爸爸陪着你,直到你冷静下来
哦,真的啊,再和我多说说
我爱你
学会情绪管理
提前做好准备
告诉自己:我不对这个负责
提前准备一些“口号”做“暂停键”
“真正”看到孩子
原则
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可以用“我看到”“我听到”这样的话开头; ●观点:可以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感到”这样的话开头。
记录下来,寻找规律
孩子是善的
了解情绪,然后看到背后的需求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应该想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的事,只要孩子的事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包括父母,就不要去管。孩子吃点儿苦头,需要父母提供帮助和安慰时,父母不要说风凉话,而是全力以赴去帮助孩子。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当你不想跑的时候,就该穿上跑鞋出门。”这是跑者的思维,其实也是做人应该有的思维。
ABC 记录法
●A(Antecedent):这之前发生了什么?
●B(Behavior):孩子当时在干吗?
●C(Consequence):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有序整理
步骤拆解:我到底要让你做什么
有准备的环境:玩具到底应该放在哪
充分的授权——我信任你可以做好
收纳技巧
收纳箱
收纳袋
乐扣乐扣
书架
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