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注规-相关:09 增补知识
2023注规-相关:09 增补知识,内容有城区范围确定规程、国空城市设计指南、社区生活圈技术指南、步行和自行车标准、乡村振兴、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
2023注规-相关:10 增补知识,其中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023注规-相关:08 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非生物和生物,生物环境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增补
城区范围确定规程
定义
城区范围:实际已开发建设、市政、公服设施基本具备的建成区域范围
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城区实际建成的空间范围
城区初始范围:城区实体地域范围确定过程中的初始区域,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定的相关城区国土调查城市图斑数据覆盖区域
城区最小统计单元:将城区最小统计单元细化至居民(村)委员会所辖区域
基础数据
影像数据:最新的行政区内不低于2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矢量数据:最新的行政区划矢量边界数据、全国国土调查或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等
数学基础——1.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2.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划定过程:确定城区初始范围(201、201A)——实体地域范围:向外缓冲100m(必选、候选——是否隔离,距离100m有连接)——叠加城区最小统计单元(20%、50%、5项)
20-50%的,居住功能为主,满足5项市政和3项公服;非居住功能,满足5项市政。若属于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经举证可纳入
特殊情况:1.国家级或省级工业园,经国家、省两级确定的建成部分纳入;2.重大交通基础设施;3.城市级以上的区域服务功能区、市政公用设施;4.承担城市必要功能且不可替代(原则不超过两处)
国空城市设计指南
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分级分层
总体规划(五级):跨区域层面、乡村层面、市/县域层面、中心城区层面
详细规划(市县乡镇三级):一般片区、重点控制区
专项规划(五级):特殊地域类、特定领域类
用途管制的城市设计(市县乡镇三级):项目规划选址、精细化研究、规划许可条件
城、镇、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社区生活圈技术指南
术语标准
社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
服务要素:保障社区生活圈健康有序运行的主要功能,包括社区服务、就业引导、住房改善、日常出行、生态休闲、公共安全等六方面。按配置要求,可分为基础保障型、品质提升型、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三类
不同层面的要求
总规层面:以补齐服务要素的短板、契合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提目标和标准
详规层面:开展社区生活圈规划专题研究,明确不同社区生活圈的发展特点,落实用地布局和具体内容
专项层面:结合城市体检和专项评估,从补短板、提品质、强特色等角度对部分重点专项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城镇社区生活圈:15分钟层级、5-10分钟层级
公交站:500米全覆盖,人口密集区300米全覆盖
乡村社区生活圈:乡集镇、村/组两个层级
步行和自行车标准
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
除城市快速路主路外,各级道路均应设置连续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交通分区
Ⅰ类区(重点区):网络密度——步行≥14,自行车≥10;通道间距——步行≤150,自行车≤200;过街设施≤200
Ⅱ类区(一般区):网络密度——步行、自行车≥8;通道间距——步行、自行车≤250;过街设施≤300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不宜共平面设置
单条人行通道宽度:0.75m,通行能力1800;拥挤区域0.90m
与轨道站点衔接:客流集散广场面积不宜小于30㎡;确需人行道时,宽度不得小于3m;出入口20m不设置墙体、围挡、护栏;出入口与自行车停放设施接驳距离不应大于50m
步行和自行车净空不能小于2.5m
除快速路外道路应优先采用平面过街的方式
过街设施的设置要求
一般区域行人过街设施最大间距不得超过300m
与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出入口不宜大于50m,不应大于80m
与公交站及轨道站出入口不宜大于30m,且不应大于100m
与居住区、大型商业设施、公共活动中心等建筑出入口不宜大于50m,且不应大于120m
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超过16m或小于16m,但需加强过街安全性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2m)
单个自行车停车位尺寸为0.6-0.8m,长度为2m,空间不足时可斜向或立体停车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严控农转用、严控耕地转其他农用地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并保护高标准农田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为契机——推动张北地区
新区范围:雄县、容城、安新
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建设用地规模530平方公里
耕地占新区的18%,其中永农占10%,确保永农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控制人口密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
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50%
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达到90%,公交占及机动化出行达80%;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
抗震基本设防烈度Ⅷ度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时空大数据:时序化的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和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
基础时空数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模型数据
时空大数据的空间处理分为:统一格式、一致化处理、空间化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森林覆盖率26%,湿地保护率60%
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
重要生态工程: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亚洲水塔)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地带、海岸带等
碳达峰(最高值):2030;碳中和(零排放):2060
——举措:开发低碳能源、低碳转型、吸收二氧化碳
十四五规划
森林覆盖率:24.1%,湿地保护率:55%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成10.75亿亩集中片区高标准农田
促进400毫米降水线西侧区域保护发展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运输需求量3级:极、组群、组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
草原保护
草原保护修复制度——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稳定在57%,2035年,稳定在60%
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整体保护、差别化管理-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用地用海分类
三级分类: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39种三级类
分类原则
二级类为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的主干类
国土调查以一级类和二级类为基础分类,三级类为专项调查和补充调查的分类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原则上以一级类为主,可细分至二级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原则上使用二级类和三级类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规范性指标:容积率、建筑系数(重工业>30%,其它>4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用地面积≤7%,建筑面积≤15%)
推荐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