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
干货!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笔记完整版分享!涵盖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三个重要内容,复习紧凑时间不够用?先看它就对了!有了你的点赞,作者会继续努力更新!
编辑于2020-03-11 03:25:33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需要生活消费(生活与消费)
消费需要货币(神奇的货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
货币
本质
一般等价物
职能
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
价值尺度(价格)
贮藏手段(金银财宝)
支付手段(交钱与交货不能同时进行)
世界货币
外汇
消费影响价格(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价格变动的影响
需求方
(购买量)价高购买少,价低购买多
(弹性)生活必需品弹性小,高档耐用品弹性大
(相关商品)价高互补品需求少替代品需求多,价低互补品需求多替代品需求少
供给方
(产量)价高产量多规模大,价低产量少规模小
(生产要素投入)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低就多投入,反之少投入
(技术与管理)提高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
而消费却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经济水平发展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收入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未来收入预期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差距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消费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劳动与经营)
社会生产总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对象(消费什么)
方式(怎么消费)
质量和水平(消费体验)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大量的生产才有大量的消费,比如汽车)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一个企业的出现和成长(相关企业:手机—手机膜—电宝)
消费引导产业调整升级(同一产业:功能单一的手机—多功能手机)
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劳动者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需要具备好的身体和教育,而身体需要吃穿住行物质消费,教育是精神消费)
再生产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分配和交换和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为何如何发展生产力
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①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以经济为中心,坚持和解放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怎样坚持
公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三个力)
非公有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两个力)
各种所有制经济
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依法监管
公有制经济(主体)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增强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企改革
集体经济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壮大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
主体体现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所以在所涉及领域和行业占支配地位
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
国家安全
保障国家安全
经济运行整体态势
稀缺资源的能力
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集体经济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支撑经济增长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生产的主体是企业和劳动者(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形式和组织结构
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结构
决策
执行
监督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开张国际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适度联合和兼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经营
劳动者实现就业
为何就业
社会
就业是最大民生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
用优秀文化对人影响的那套说法
党和政府
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体制机制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鼓励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后顾之忧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企业
增加就业岗位
劳动者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增加就业岗位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为何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和政府
完善政府、企业、工会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企业
诚信经营
劳动者
遵发守法用法
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需要资金(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
活期
定期
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保险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人身保险
财产保险
资金来源于收入,收入需要合理分配(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下)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
收入分配公平
一个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
两个同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一个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一个再分配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效率与公平
如何处理
效率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公平
控制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综合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落实分配政策 倡导先富带动后富
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矛盾性
分别强调不同方面,又存在矛盾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财政与税收)
财政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会水平的物质保障
财政收入
税收
利润
债务
其他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
科教文卫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
债务
收入与支出关系
盈余
赤字
平衡
税收
特点
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
种类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
违法行为
偷税
漏税
骗税
抗税
依法纳税
利益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国家各项职能
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公民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而这一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是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计划
市场(决定作用)
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监管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经济活动参与者: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市场失灵
盲目性
自发性(利益)
滞后性
基本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两个一百年
建党一百年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新发展理念及其措施
为什么
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为什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不利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跨国公司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