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的始点
教育原理:研究与教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一章 教育的始点
人之学习
学习的内涵
学习作为话题起点
过程(时间)
基本要素(主客观)
主体内部(经验、结构)
学习作为逻辑起点
实践层面
出发点为了学生的学
理论层面
理论围绕着学生的学
学习的可能性
人体结构的支撑
人脑在进花中获得相对重量的优势
人脑获得后天发育的先天优势条件
人体功能的支撑
大脑功能区结构支持这种可教性
复杂性
特殊性
其它器官的功能也支持这种可教性
所有人都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全纳教育
学习的必要性
自然力生长的需要
缺陷
潜能
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社会性存在需要发展其社会性
人先天社会性缺乏需要通过教育解决
人的社会性发展需要教育促进
人之内涵
人之本原
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
人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
人具有自然的特征
人存在自然的需要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人是社会群居的生物
人类生存需要社会规则
人具有社会性的意识
人必须获取生存的条件
保持上述存在的前提
基于自然性、满足自然性,而又受制于社会性的人类存在观才是符合理性的
人的特性
物质层面的人性:存在各种生理需要
精神层面的人性:具有丰富的意识活动
社会层面的人性: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性理论
人性善恶论断
人性本善及其教育观
人性本恶及其教育观
人性教育取向
静态角度——一个人的人性,不能够做出是否善恶的判定
动态角度——一个人的人性善恶,具有稳定与变化的往复
身心特征
共性身心特征
整体性
生理和心理各方面
要求教育是整体、系统、协调的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连续性
身心发展的连续性提出了实施终身教育
阶段性
抓住教育关键期
顺序性
适度超前的情况下循序渐进
个性身心特征
性别差异及教育要求
男女间表现性征的差异
男女间表现生理发育时间与水平差异
男女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左右脑思维
神经功能差异及教育要求
个体间神经活动功能类型差异
个体间神经系统功能的倾向差异
个体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快慢差异
生物钟差异及教育要求
特殊身心现象
性早熟现象及其教育要求
原因
物质生活条件丰富
性刺激丰富
挑战
社会——净化社会环境
学校
家庭——加强性教育
智力早熟现象及其教育要求
营养条件的改善
现代人注重遗传因素
良好的社会卫生医疗条件
现代社会重视学生心理机能训练
社会——早期教育的重视
学校——加速教育课程改革
人之发展
人的发展理论
人发展的内涵
人个体层面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人是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发展的
物质条件
精神文明
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对教育信息的选择
改变自己或环境相互适应
关于人发展的动力问题的认识
内发论
强调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人的内在需要
外铄论
强调个体发展的动力来自外在因素影响(社会、教育)
多因素论
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全面发展理论
古今中外对全面发展的论述
古代
中国六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智体
文艺复兴
薄伽丘男女全面发展、卢梭自然人、裴斯泰洛齐等
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概念
马恩的全面发展学说
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与智力统一发展
从一定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
从全人类解放出发,认为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生产力高度发达、消除剥削)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人于人之间
个人内部各个方面
影响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影响自带的生理结构及其机能水平
遗传素质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发展的顺序、速率
遗传素质的影响是潜在、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具有比较严格的制约作用,教育只有适应此制约
环境条件
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
家庭环境影响人的发展
启蒙性、时间开放性
环境影响的特点及其局限
客观存在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偶然性
个体是否接受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
作用
生理发展
现代野孩——脑萎缩
心理发展
教师不断提供外界刺激
学生通过接受和学习获得新的主观映像,改造原有映像,建立新的心理结构
机理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影响目的计划性、系统连贯性突出
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局限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校需要协调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育人作用
学校教育影响的有效性是以学生愿意接受教育为前提的
个体实践
个体实践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动力源泉
个体实践能够弥补其他教育的不足
个体实践对个体发展有其局限
实践本身的操作性质:自发性、零碎性、偶然性
实践从实践上看, 缺乏简捷性(自我感悟时间较长、难度大)
人的发展机理
外在影响内容的内化
道德内化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知识内化
同化
顺应
智力内化
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智力内化的过程
活动的定向阶段
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从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前提
教育提出的社会行为要求为学生所领会
这些领会的要求为学生所接受
外在影响的个体内化
对外在影响的掌握及其应用是教学到发展的第一中介环节
要求教学创造一定条件——高水平教学
学生逐渐积累,由量变到质变
学生个体对经验的类化是教学到发展的第二中介环节
掌握和领会知识和技能
不断应用,达到系统化、概括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