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第三单元
八上第三单元文言文古诗,如答谢中书书:本文通过描绘秀丽的山川风景,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山川之美”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与山水的喜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八上第三单元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南朝齐梁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隐居“茅山” 有称 “山中宰相”“仙人”
文体:骈文
以四六句为主
内容
总
山水之美(赞美)
分
四季之景
(仰→俯) 山水
石壁
林竹
动静结合
晨昏之境
晓雾
猿鸟鸣叫
夕阳
鱼
多感官融合+动静结合
抒怀
钦慕
惋惜
比肩自豪
主旨:本文通过描绘秀丽的山川风景,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山川之美”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与山水的喜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写景方法
①观察角度:俯仰结合
②视觉冲击:色彩搭配
③时间跨度:晨昏变化
④景物状态:多感官融合和动静结合。
愉快得意 沉醉山林
三峡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
瞿塘峡 雄
巫峡 秀
西陵峡 险
水
夏水
凶险
湍急
正侧面结合
春冬
秀丽
秋
凄凉
多感官融合
山
长
多,连绵
高峻
主旨: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结尾作用:
结构上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内容上
①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②融景于情,渲染萧瑟凄清的气氛
③表达对当时三峡渔民的同情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贬官黄州
文体:散聚句居多
记叙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描写
积水空明
对月光形容
正
藻荇交横
松柏倒影烘托
侧
比喻
抒情
本文情感
①被贬的悲凉
②漫步的悠闲
③赏月的欣喜
④自我排遣的达观
⑤面对挫折的豁达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以山水景物为主
地位:与《答谢中书书》称双壁六朝山水小品
清澈
正侧面+动静结合。
浅青色
直接描写
高峻,多
化静为动,拟人 ,正面
草木茂盛
侧面
幽静
声音
水声
鸟鸣
蝉鸣
猿叫
以动衬静
渲染幽静气氛 生机勃勃
世务者
主旨:作者从行船到江流的真实感出发,生动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寄情山水之情
野望
作者:王绩,初唐,号东皋子,五斗先生
借景抒情
颈联
黄昏宁静之美
远景静态
颔联
农人归家之景
近景动态
反称作者孤独落寞
叙事抒情
首联
孤独无依
尾联
惆怅苦闷
用典,首尾呼应
主旨:萧瑟怡静中,表达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孤独无依,落寞惆怅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受朝廷排挤出使凉州
“征蓬”自喻身不由己,忧愤之情
大漠风光
侧面烘托
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 自身悲凉与孤寂
①在此行目的②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子主题
战事繁忙紧张
将士赞美
慷慨悲壮之情
豁达
主旨:全身描绘在外奇特壮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殉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之情的赞美,同时表达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象中的情感得到熏陶进化,升华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
首联扣题
交代目的(贯穿全文)
颈联写景
气势磅礴万里江山图
“随”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写出无限的遐想,喜悦与蓬勃
颔联写景
水中映月图
近景
天边云霞图
远景
尾联抒情
拟人
思乡
主旨:通过对初始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黄鹤楼
主旨:崔颢,唐。李白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起(虚)
以叙事写起
巧用典故
孤独苦闷
承(虚)
写景叙事
紧承首联
岁月易逝
转(实)
诗意转折
景物描写
生机勃勃(繁荣)
合(实)
议论抒情
点题
乡愁(清冷)
反衬手法 作者的漂泊感与对归宿的向往 以乐景衬哀情
愁?
黄鹤楼名字由来
传说
空楼与白云
眺望
想起故乡
思乡 世事苍茫
主旨:描写诗人登高时看到的所见之景,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字天乐,晚年号香山居士
起
紧扣主题(地点远景)
移步换景
江南春湖水姿天容
承
描写动物
仰视
初春生机勃勃
转
西湖美景
俯视
合
抒情(意犹未尽)
赞美喜爱愉悦
主旨:
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作者愉悦和对西湖的热爱
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