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在书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的。该思维导图的创作者手动整理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编辑于2020-03-29 08:34:14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的含义
平常含义:因为某件事情而聚集在一起的不论民族、职业、性别的一群人
心理学含义:在且只有在某些既定条件下的一群人表现出不同于这群人中的个人所具有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个方向、个性自觉消失的集体心理
群体的特点
群体中的个体在感情、思想、行为上获得了与单独个体所不一样的集体心理
群体的共同属性
个人的异质性(才智和个性)被削弱,同质性(无意识的品质)成为主题
群体的普遍特征
群体中的个体敢于发泄那些在单独一人时被限制的欲望
群体中的每种感情和行为都有使个人随时为集体利益牺牲他人的个人利益的传染性
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相互传染的结果)
群体中个人表现的特点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
思想和感情会因为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倾向于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
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识支配的玩偶
总结
从感性及其所激起的行动来看,群体比孤立个人表现得better or worse取决于环境
群体常是一个犯罪或英雄群体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的冲动、多变、急躁
群体缺乏孤立个体所具有的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
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起支配作用,其反应会不断发生变化
群体不会做预先策划,也没有能力做长远的思考和打算
群体轻信而易受暗示
群体处于一种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的无意识的状态,表现出对理性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
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
集体观察在大多数时候表达的是在传染过程中影响同伴的个人幻想(极可能出错)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的夸张只作用于感情而对智力不起作用,群体能把情感提升到极高或者极低的境界
群体的偏执、专横、保守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群体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那些提供给他们的意见、想法、理念,并将其视为真理或谬论
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所动,他一时的革命本能并不能妨碍其极端的保守
群体迷恋和崇拜一切传统,本能地反对改变和进步
群体的道德
群体的道德或许会比组成群体的个人更低劣或更高尚
群体的观念、推理、想象力
观念
群体的观念分为基本观念和次要观念(偶然观念)
高深的观念在经过转变之后才能被群体所接受
观念的社会影响力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关
有效观念的产生是绝对的、毫不妥协的、简单明了的
推理能力
群体的推理需要借助于观念并且不受理性的影响
群体只接受那些表面相似或连续的观念,并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群体因没有推理能力而不能对事物辨别真伪
想象力
群体会用没有任何联系的形象进行思考
群体尤其会受到神奇事物的影响,神奇事物是文明真正的支柱
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强大、活跃、非常敏感,公众的想象力是政客的权力基础→侵略者的权力和国家的威力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群体信念拥有盲目的服从、猛烈的偏执以及需要大肆宣传等这些宗教情感所固有的特点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始人能够站稳脚跟是因为他们成功地激发了群众的感情,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幸福,并且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付出生命
群体的意见与意志
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种族
特点: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个民族时都曾经历深刻的变化
环境和各种事件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暗示性因素,同一个种族代代相传的因素相违背会导致它是短暂的
传统
传统代表着观念、需求和感情。它是种族综合体下的产物,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没有了传统就没有文明,但传统不被破坏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
时间
时间为群体准备好了意见和信念或是为他们准备好了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
政治和社会制度
制度和政府都是种族的产物,不是由群体的内在性格塑造的制度只是一种短暂的伪装
教育
教育能够使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了解到国家未来的样子
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直接因素
形象、词语、套话
词语的力量和由它所激起的形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却又独立于它真实的含义,它的形象因时代和民主而异,有时那些定义最不准确的词语反倒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有些词语和套话曾经具备唤起形象的力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把它弄丢,停止唤醒大脑的任何反应而变成空话,这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解除人们被迫进行思考的义务
当群体因为政治的大动荡或是信仰的改变而对某些词语引发的形象产生厌恶时,倘若事物因为与传统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无法发生转变,那么一位真正的政治家的首要职责就是在不伤害事物本身的同时换一种说法
幻觉
宗教幻觉、哲学、社会幻觉都能在孕育于我们的星球之上的所有文明的根源中找到
经验
经验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思想中生根发芽、让太过危险的幻觉归于毁灭的有效方法。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经验必须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并且得频繁重复
理性
群体不受理性所影响,他们只能理解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观念
幻觉激起的热情和刚毅激励人类走上文明之路,幻觉是领导我们的无意识力量的产物
群体领导及其说服方法
所有群体动物都有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只有头领才能赋予群体信仰并将他们组织起来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断言
让一种观念走进群众头脑的办法之一是作出纯粹简洁的断言而不去考虑任何推理和证据
重复
持续重复的说法会走进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有效的重复断言有利于消除异议
传染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尤其会因为传染而绝非因为推理而得到普及
名望
通过使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在环境的作用下获得的无与伦比的神奇威力
名望是一切权力的主因
一个人占据着某种地位、拥有一定的财富或等级就已经足够让他享有名望,即使他的个人价值有多么微不足道
个人威望是一小部分人拥有的能够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展现出真正神奇的吸引力的独立于所有头衔、所有权威的特质
成功是产生名望最重要的原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牢固的信念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可分成两类:重要且长久的信仰和短暂且易变的意见
伟大普遍信仰的数量相当有限。它们的兴衰是每一个文明种族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事件。它们构成了文明的真正框架
一旦这种信念被证实确立,要想彻底根除它也同样困难。一般来讲,只有暴力革命才能对它们进行变革。甚至当信念几乎不能再掌控人们的头脑时也要求助于革命的帮助
某种信念的衰败始于其价值开始受到人们质疑,但在这种信念开始受到猛烈撼动时,产生这种信念的制度仍会保留它们的力量,消失得很缓慢
一旦一个新的教条在群体的思维里形成,它就会成为鼓舞人心的源泉,并且会演变成各种制度、艺术和存在的方式
群体意见的多变
在坚定信仰这个基础层面上会产生一些不断生生灭灭的意见、观念和思想,这种意见的变化不过是表面现象,它们总是会被种族意识所影响
产生原因
往日的信仰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
群众的势力逐日增加到无法制衡
新闻媒体把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政府在引导公众舆论上的无能)
结果:群众对一切秩序都保持着极端分歧的信念并且对于一切没有触及他们直接利益的事情都采取越来越不关心的态度
一个与民族的普遍信仰和情感相悖的东西没有持久力
任何同普遍的信仰或情感毫无关联(不具备稳定性)的意见都只能任凭机遇的摆布
主题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群体的分类
异质性群体
分类
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
缺乏责任感
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
含有责任感
异质性群体由具有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
种族(基本因素)能够让不同的异质性群体之间几乎无法加以区分
群体的次要性格在种族精神的面前不十分重要,群体或支配群体的力量处于野蛮状态
种族通过获得稳固的集体精神让自己在更大程度上摆脱浅薄的群体力量,逃离野蛮状态
同质性群体
分类
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
派别通过信仰将那些在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阶级上有着非常大差异的个人联系起来
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等)
身份团体由相同职业、相似的教养、等同的社会地位的个人构成
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
阶级是由不同来源的个人由于某种利益、生活习惯或是几乎相同的教育组成的
异质群体
犯罪群体
群体的犯罪动机是非常强大的暗示,那些参与了这些犯罪行为的个人在事后会认为自己是在履行责任,这和普通罪犯的情况完全不同(法律上是犯罪,心理上不是)
特征: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感情加以夸大,展现出某种道德等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智力在一个审慎的团体要求就某个不是很有技术性的问题发表意见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无论陪审团的人员构成是什么,他们做出的判决都是相同的
陪审团对于那些有可能让自己变成受害者的罪行(对社会的危害最大)绝不姑息,但对于那些因为感情原因而触及法律的案件却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
选民群体
选民群体是拥有选出某人担任官职的权利的集体
说服选民群体的方法
候选人应该拥有名望
候选人有能力迫使自己在不进行讨论的情况下争取选民的支持
候选人要用夸张的甜言蜜语毫不犹豫地向选民们做出最异想天开的承诺
议会
最重要的特征:意见的简单化
群体容易受到享有名望的领袖的暗示
能够对天资聪颖的人表示漠不关心的必定是政治集会
领袖所做的一切总是为了顺应大众的意见,因此会助长这些意见当中的所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