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观根本慧论2
中观根本慧论2的思维导图,介绍了甲二--论义: 乙一,顶礼句 乙二,论义正文 乙三,随念恩德之顶礼
编辑于2023-08-23 18:39:37 湖南中观根本慧论
甲一,首义
甲二,论义
乙一,顶礼句
乙二,论义正文
丙一,总品关联
丙二,分品关联
总分二十七品
丁二十一品(观成坏品--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
以理证广说
宣说能害自性存在之理
1.观察俱成不成而破
略说
广说
1.离成之坏不成立
2.共成之坏不成立
3.离坏之成不成立
4.共坏之成不成立
坏成共有者。云何有坏成? 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
1,科判分析:不离开坏也没有成(前面已经分析了离开坏没有成),成坏共存没有成。
2,分层
第一层;;坏成共有者,云何有成坏?--坏成共存不存在 第二层: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比喻说明以上道理
3,消文:坏---灭亡、坏灭。成--产生、形成。共有:同时存在。一时:同时。 释义:坏和成共存怎么会成立呢?就像世间的生死不能同时一样,坏成无法共存。
4,教理证分析:
1),坏成无法共存,故无成。---坏成共有者,云何有成坏? 如果坏和成在一个时间当中、一个事物上存在,那如何会有坏和成呢?怎么会有坏成同体的状态呢?不可能的,因为坏灭和形成是相违的两个法,无法并存。
2,比喻说明---如世间生死,一时则不然。就如在世人的相续中,生和死以不相违的方式同时存在不可能发生一样。因为人要么活着要么死了,活和死同体存在的情况永远不可能有。
3,小结,既然坏成无法共存,那怎么会有成呢?
5,重难点分析
重点:坏成同体或者同一时间存在的妨害和过失,与现量相违。比如说,世间上的一个人他正在活着,同时也正在死着,这两种相违的状态同时呈现在一个人的相续上,这样的人没有见到过,不要说我们学了中观等论典,就连世间凡夫都不会说一个人死了但还活着,一个人活着但他死了的情况,除非形容一个人很伟大的时候有说这个人死了,但他其实还活着,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之类的。真实存在死活同体或者同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难点:为什么坏成不能同时存在呢?比如说我桌上的一个杯子被打烂了,那这时会不会有杯子的成存在呢?不可能的,因为被打烂的杯子本体不存在,一个本体不存在的法,成是无法安立的。不然就等同说空中的鲜花有很多、很漂亮,纯属是一个虚妄的分别念而已。又比如说有一个人奄奄一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那他是否是死活同存状态呢?其实也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奄奄一息就说明他快死了或者说正在死亡,但是有没有一个正在死亡的法呢?这是没有的,因为通过中观正理的观察,正在进行时的法是不存在的,前面《观去来品》有详细的分析。另外上师说所谓的正在死如同我们正前往某个地方一样使用的快了、马上到了等词语,是比较粗浅的一种分别念,把前后都相续在一起,仅仅只是用一个连接词来表示快接近目的地而已,真正的既死又生的情况是不可能有的,同样既坏又成的情况也没有。
6,消归自心
摄义
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
1,科判分析:总摄科判“观察俱成不成而破”中的略说和广说之义理。
2,分层
第一层
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成坏共离都无成
第二层
是俱二不可,云何当有成--无法得到成
3,消文释义
成和坏共存时没有成,分离时也没有成。既然者两种方式都没有成,怎么才能有成呢?
4,教理证分析
成坏共无成
成和坏同时存在时没有成,生成和毁灭不可能同时生存,比如说一个柱子,其本体是毁灭性的,也是生成性的,不会有这样的存在方式,因此成得不到。
离亦无有成
离开坏也没有成
是二俱不可
成坏同时不可能安立成,离开了坏也没办法安立成
云何当有成?
那么怎么可能有成?成无法安立。
总结
同等理可得知坏同样也得不到,成坏俱不可得,无法安立,那依此而成立的时间就不可能存在。
教证
《显句论》和宗客巴大师破小乘宗的不可言说的形成
小乘宗认为有一个不可言说的形成存在,正如有一个不可言思的我存在一样(入中论中有宣讲,小乘宗认为,人我怎样观察都是没有的,但是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我存在)。月称论师破彼:你所谓这种不可言说的形成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安立的?既然是不可言说,那怎样成立它的形成?怎样成立它存在的这种过程呢?根本不可能的。就像石女的儿子本来不存在,然后进行判断他的相貌、颜色、大小形状等等,与此没有两样。所谓的不可言说的这种形成毫无根据,没有立足之地。(讲记)
5,重难点
掌握推理方法,通达义理(以上有分析)
得出结论,回扣到总科判
成不存在,同等理,坏也不存在,无法安立,那么成坏的因--时间也不存在,以此为主的一切万法都没有实质性的存在,仅仅只是人们的分别妄念、是一个名言假立的概念而已,因缘聚合时有各种显现,但毫无本体可言,这就是万法的本来面目,是真理,信解这样的真理,会撼动我们内心的执着,依此达到观察成坏的目的。
6,消归自心
《中观四百论》讲,“自相续当中生起合理怀疑,也是断除三界轮回的根本。”所以说对中观空性意义,我们去思维的话,功德相当大,是自相续当中的烦恼业障全部铲除的一种根本因(讲记)。但如果只是泛泛而学,不加思维的只是看一遍法本和传承也许就只是种一个种子而已,过目即忘,末学正是处于这种状态,厌学,懈怠懒惰放逸、早上起不来、观修坐不住、对于所学科目都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自己也知道不对,可是没有力量改变。讲考可以推动思维,认真看法本,可以洗刷生锈的脑子,自相续获得真实的利益,虽然知道有诸多的功德,可是还是有种被迫的感觉,就像是不想勤作去赚钱,但为了活着不得不去工作一样,有逼迫感,同时也有希望和收获。借此消归,鼓足勇气,在上师三宝和各位道友前发露忏悔,祈愿上师加持业障净除,能够在雪晴老师引领下和同学们一样真正勇猛精进闻思修行,集资净障,命终无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利益众生。
2.观察是否灭尽而破
3.观察能依所依而破
4.观察是否空性而破
5.观察一体他体而破
遮破存在之能立
一、破限量之能立
二、破比量之能立
一、以无生而破
一、破法与非法的产生
二、破自他等生
二、以太过而破
一、宣说太过
若有所受法,即堕于断常。 当知所受法,若常若无常。
1、科判分析:宣说太过:宣说如果承认实有法存在会出现的过失。(大的过失叫作太过,或者说对方不能够承认而又不得不承认的观点,就是太过。 )
2、分层:
第一层
若有所受法,即堕于断常。
第二层
当知所受法,若常若无常。
3、消文:若-如果,所受法-生灭法、实有法,断常-断常二边。当知-应当知道,若常若无常-要么是常有、要么是无常。 释义:如果承认俱生灭的法存在,就会堕于断常二边。因为所承许的法要么是常有,要么是无常。
4、教理证分析:
1)”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
2)宗大师说:如果所承认的是如梦如幻、无自性的法,那就不可能有常断两边的过失。而对方并不是这样承认,所以会堕入常断。世间人对事物的研究不出两边,要么 存在,要么不存在,再没有其他的方式,这样不可能探求到远离常断的万法实相。
3)生西法师:分析为什么会堕于常断?当之所受法若常若无常,所谓的所受法,如果是实有不变的,一直保持他持有的状态,这个法就会变成恒常,因为实有的法不观待因缘,是不能变化的。如果实有的法观待的因缘变化了,就说明他不是实有失坏了他实有的体性。第二,如果实有的法是总前提,其存在就会有出现两种情况,一个实有的法以后会变化吗?对方说不变化,实有的法在后面不变化就会变成恒常,堕于常边。第二,实有的法会变化吗?对方说变化,如果变化,那就是先有而后无。实有的法刚开始是实有存在的,后面中断他的相续,而且是实有的中断,就会变成真正的断见,非常符合前面所下常断的定义。所以我们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对方承许实有有自性的法,无外乎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保持他的相续,第二是中断他的相序。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没有第三种情况。如果一个实有的法保持它的相续一直不变化,那一定是典型的恒常,和外道的神我自性一模一样,以前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自性有,而且不中断他肯定是恒常。如果以前有,现在没有了,就会变成断见。而且是实有的没有,它就永远不会再出生了。这就是“若有所受法,即堕于断常的原因。
4)讲记:任何法的本体都是离一切戏论的,根本不存在形成、坏灭。如果认为一个法真实存在,就堕入常断二边,所说法就是对方所承认的自性实有的法,如果有这么一种法,其存在而不灭,就成了常有,从而堕入常边,已经存在而现在不存在,就成了无常,从而堕入断边。比如种子转变为苗芽,如果种子不舍弃种子的本体,则成了常有,堕入常边,舍弃了原来的本体,这成了无常,堕入断边。
5、重难点分析:
重点:要在理上通达执着生灭二法实有的诸多过犯,了知过失之处,这个在理上一定要通达。 难点:我们要多串习,就是要法融于心,要消除对生灭法实有的这种执着。
6、消归自心:
因为平时实修串习不够,实执还是挺重的,对法仅管非常希求,但修不到量法难入心。感恩晴老师给予我们搭建这个平台,让我们有这样闻思修的机会。
二、破离过之答复
三、摄义
以教证总结
乙三,随念恩德之顶礼
甲三,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