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多样性及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自发性、猜测性、直观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界定了实践的涵义: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特征: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人通过实践来把握世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总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意识从其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起了关键的作用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
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能动反作用的表现形式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多样性
原因:事物的多样性
形式:直接-间接联系 内部-外部联系 本质-非本质联系 必然-偶然联系
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条件性
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诸要素的总和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抑制作用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在条件面前并非消极无能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随意的,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求: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
联系的哲学意义:要求树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世界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时间标准、现状标准、名称、旗号标准
发展的“过程”性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什么是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绝对性
无条件性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