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考研政治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2024考研政治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根据腿姐考点清单整理。
2024考研政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四个三”)、社会历史前进(2+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
1.实践与认识
实践
基本特征
客观实在性
考试关键词:强调实践高于认识,强调实践与认识的不同在于做到
这一特性把实践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分开
自觉能动性
考试关键词:目的、计划
社会历史性
考试关键词:时间变迁
基本结构
三大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
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关系:最根本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重要表述
实践客体≠客观存在的事物
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只能通过中介(√)
形式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决定、取决于、起源、发源、来源——选实践/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主观范畴
实践:客观范畴
来自——选间接经验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相互转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现实的需要、技术的进步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错误表述:逻辑证明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实践证明真理(√)
认识
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
1.以实践为基础。必须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唯物主义
2.能动反映。说明认识不是直观的——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以感性直观为基础
缺陷表现在
1.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看不到主观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
3.没有把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识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特性)
反映性
摹写性
创造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
感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有局限(√)
感性认识经由实践直接得来
理性认识
认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也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理性认识经由理性思考得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思考加工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基础: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思考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对认识起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都有非理性因素作用(√)
理性认识≠理性因素 感性认识≠感性因素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更为重要
原因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同认识两次飞跃对比
认识的两次飞跃:是认识的规律过程的展开版(针对具体的认识)
辩证运动及其规律:是认识的规律过程的总结版(在认识的长河中)
辩证地看待实践与认识的运动
完成了:是针对具体的事物的认识
未完成: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不断向前推移、向前发展
总结
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
形式上循环往复,实质上不断辩证发展
揭示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辩证统一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在具体时代的认识是有限的
2.真理与价值
真理
客观性和一元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包含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本质属性:客观性 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易错句
重要表述:客观真理(√) 主观真理(×) 真理是认识,属于主观范畴(√)
真理固然是有用的,有用的不都是真理
真理是可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认识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真理的一元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从主观形式上看,真理又是多样的
总结: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错误表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不同表现形式(×)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只能够辩证转化(单向转化),而不能相互转化
转化过程:相对(有限认识)-> 绝对(主客观统一,无限发展)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毛泽东说过:“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也反映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一个重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但单独一句话: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注意搭配词:实践—检验
重要表述: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真理(因为真理也是认识)(√)
实践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确定性:指的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不确定性: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辩证统一:即使对于有些认识,当前的实践不能检验,但不断发展的实践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价值
哲学范畴
价值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的一种特定关系
价值具有主体性和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体现在:价值始终以主体为核心
价值的客观性体现在: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要以真理为依据
更宽泛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须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