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性的枷锁
毛姆《人性的枷锁》思维导图,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编辑于2020-04-04 15:34:54人性的枷锁 Of Human Bondage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
戏剧:《圈子》
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以中国为背景)
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
评价
自我评价:在画架上摆弄点小玩意儿的市井画匠康斯太布尔,而不是在墙头上绘制巨幅壁画的美坛大师米开朗琪罗
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聪明的作家没有他深刻,深刻的作家不及他有趣,有趣的作家又不如他深沉;毛姆是下述一切的总和: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本书主旨
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迷惘、挫折、痛苦、失望和探索及其所受到的身体缺陷、宗教和情欲的束缚,以及主人公最后摆脱这些枷锁的成长历程。作品文字通俗简洁,含义深刻,可以说是一部呼唤人性全面彻底自由解放的宣言。
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
人生而自由,去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经典摘录
不知不觉,菲利普养成了这世上最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习惯——阅读。他没有意识到在自己心中已经搭起了一个避难所,一个能够远离生活中种种悲戚之事的地方。他在冥冥之中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幻境,而幻境之外的现实世界则是无尽苦涩与失望的源头。(第九章)
但此刻的泪水竟有一些是幸福的,因为她对怀里的这个孩子终于不再陌生。他让她痛苦,而她则因此更加爱他。 (第八章)
其实这和我们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尽管每个人都能同样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绝非人人都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第十三章)
如果你对自己的处境总是心存不满,企图反抗,那只会给你带来更深的羞耻。你的悲惨遭遇只是上帝让你背上的十字架,而之所以选择由你来负担,是因为你的肩膀比其他人都更强壮。这是上帝的好意,你应该乐在其中,不能把它视作悲伤的源头。 (第十七章)
想要判定一位作家是否伟大,其标准就是看不同身份的人能否从他的身上获取不同的灵感。 (第二十四章)
一名出色的画家必须能画出两样东西——人和人灵魂的诉求。 (第四十八章)
可我们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伟大或是渺小都不在乎。日后我们的作品成名也好,不成名也罢,都无所谓。因为我们已经从画画的过程中得到一切了。 (第五十章)
既然人只有一辈子,那一定要做成点什么事才行。他觉得成功既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声名远扬。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也许阅尽世间百态或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一种成功吧。 (第五十章)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第五十一章)
自己当时头也不回地说走就走似乎很有英雄气概,但空摆英雄架子并不难,真正难的是要咬牙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 (第五十五章)
一部分是因为读书有乐趣。我已经习惯读书了,如果不看书就像不能抽烟一样浑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从书里认识自己。我看书的时候只用眼睛看,但有时候偶尔看到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一段话,甚至是几个字,那它就会和我融为一体,变成我的一部分。若是我已经从书里得到了所有对我有用的东西,那不管再读多少遍都不可能再学到更多了。我觉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第六十七章)
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残疾,尽管正是因为它,生活才变得如此艰辛。这只瘸腿让他的性格扭曲,可也赋予他内省的能力,让他能因此而自得其乐。倘若他的肢体是健全的,也许就不会对美有如此独到的鉴赏力,不会这样热烈地崇尚艺术和文学,也不会因生命百态而兴致勃勃。在他身上日积月累的讥讽嘲笑让他渐渐筑起心墙,催开了芳香不逝的花朵。他看到,在这世上,最为珍贵是寻常。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 (第一百二十一章)
他曾经想看透这生活的复杂与无为,勾勒一幅精密绝伦、美不胜收的人生图案。可他从没发现也许由出生、工作、婚姻、生育、死亡编织出的最简单的形状才是最完美的模样。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认了生命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比任何勋章都更加闪亮。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人物形象
菲利普:核心人物
关键词:残疾、善良、自我剖析
人生轨迹图:九岁父母双亡——凯里伯父家——特坎伯雷的皇家公学——海德堡——伦敦会计事务所——巴黎学习艺术——伦敦学习医学
枷锁:残疾、宗教、友情、亲情、爱情,婚姻、世俗期待
内心深处——渴望家庭、渴望温暖;最让我触动的是,他不断自我剖析并不断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不仅仅在挣脱枷锁本身,也是在不断探寻人生的意义,窥探人性并且剖析自己。在最终看透人生的虚无性后,仍然眷恋人世间平凡的温暖;他经受了苦难,却一直没放弃自我思考,自我分析。
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了解,不必向其他人证明什么,也不必为了追求社会承认,人应该先处理好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
亲属
凯里伯父
关键词:自私、冷酷、自欺欺人
凯里伯父对菲利普没有一丝情感,他没有孩子,也没有对待孩子的那种爱心和耐心。在他口里,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作为教区牧师,他做的非常不错,但死亡透露了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害怕死亡,他留恋这个世间,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上帝并不存在,他也无法进入天国。(或许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爱过谁,而现在却本能地将全部希望寄予在一人身上。他的手心潮湿冰凉,无力而又绝望地攥着菲利普的手,不肯放松。他是在与死亡的恐惧做对抗。一百一十一章,可悲又讽刺)
菲利普在伯父的书房找到了精神寄托
凯里伯母
关键词:温柔隐忍,充满爱心、同理心的基督教徒,传统女性
给与了菲利普母亲般的温暖,在他和伯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竭力去照顾到他们的感受,牺牲自己;甚至她能支配的钱都给了菲利普,但还是不能减少菲利普寄人篱下的畏惧感,之所以如此,是她一直是属于从属地位,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当然这并不能掩饰她人性的闪光点。
爱情
威尔金森小姐
关键词:家庭教师,牧师女儿,年长他十来岁,初恋
菲利普只是在尝试海沃德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这与其说是一场爱情,不如说是一次欲望的冲动,这不是爱情的枷锁,而是性欲的枷锁,是极其荒唐的,又是苦涩的。
米尔德里德
关键词:自私、庸俗、堕落
第一任情人:德国商人埃米尔;第二任情人:格里菲斯(菲利普朋友);最终沦为妓女,离去。虚张声势的背后是一颗脆弱敏感的心,她受着生活的苦难,却已经麻木。
菲利普在她身上看到了他所期望的影子,那些庸俗、下作的行为可能正是他内心想要冲破的牢笼,他自己不敢这样去做,所以当她出现时,菲利普反倒是特别欣赏的。
他讨厌她,是理性做出的判断;他狂爱她,是感性做出的反应。这段痛苦的爱情,是不是也是菲利普个性的不断我完满和循环的自证。
诺拉
关键词:善解人意、有趣、乐观、有同情心
虽然她像一位妻子、姐姐和母亲一样照顾着他,但他就是不爱她,甚至可以说,他当时急需一个情感栖息地,二人既是情侣,又是朋友。她恢复了他的自信心,治疗了他心灵上的创伤。但菲利普不爱她,就像他自己说的两性关系不过是他们友谊中最牢固的纽带罢了,它使他们之间的友谊待到完善,但并非必不可少。米尔德里德回来后,理智让菲利普知道不应该伤害诺拉,但情感让他又回到了米身边。
萨莉
关键词:淳朴、勤劳、善良、美丽
这一路的寻寻觅觅,菲利普迷惘、彷徨、沉思,最后在乡下,在质朴可爱的萨利身上找回了自我,不同于前三段感情,和萨莉的情感是唯一一次灵与肉相结合的感情,而这段感情,也让他选择安定下,也找到了生活中最适当的位置。。
友情
海沃德
关键词: 理想化,空想主义者
在海德堡,菲利普一见到他就为其气质与谈吐折服,他觉得海沃德无所不知,而且气质非凡,于是将他当做亦师亦友的朋友。但后来,菲利普意识到海沃德想得多、做得少,而他每天夸夸奇谈的不过是老生常谈。
他不为未来规划,只谈自己的梦想。最终参军去开普敦,刚到不久伤寒去世。(菲利普第一次感受到同龄朋友的离开,感觉死亡离他如此之近,他开始思考,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从而明白生命没有意义,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他觉得似乎可以和命运来勇敢的对峙。壹佰零六章)
克朗肖
关键词:看透人生,麻木逃避,享乐主义者
他不相信善恶之分,而仅仅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他还并不迷信于名誉、良知与体面,认为那不过是些虚伪的面具。在他看来,世人做事无不出于利己动机,而社会亦不过是个人自我保存的工具。在此意义上,个人对于社会和他人并不负有神圣责任,而只是单纯的利益交换关系。“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尽可以为所欲为。”
当克朗肖病死于贫民窟后,他开始思考:他一死便被人们遗忘了,剩下的几本诗集则由一个旧书商廉价出售。他的一生,除了给一个爱管闲事的记者写评论文章提供机会之外,就别无意义了。而这时他也开始逐渐理解那条波斯地毯的意义。
范宁·普里斯
关键词:贫穷潦倒,对艺术热忱,没有天赋
一个悲剧的人物,明明没有任何天赋,却一根筋地在艺术这门行当里努力着。她比所有人都刻苦,但画出的成就就连刚入门的小孩子都不如。菲利普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她内心开始爱上了菲利普。所以她开始嫉妒任何在菲利普身旁的人,她变得越来越怪,最终两人几近断交,最后上吊自杀。
这不得不想到克朗肖说的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我们又何尝不是不甘心承认自己平凡呢?而她的死也让菲利普开始思考,是否能仅仅通过热爱的绘画而生活下去,他开始进入一个阶段——物质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