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数学教学框架(1学年)
南师大整合课程我的数学全学年内容及学期目标,数学的四大领域是: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3-08-24 16:50:03 四川省数学
小班
1.上学期
1.数
1.感知1和许多。并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1个和许多个;2.能进行5以内的点数;3.能认识5以内的数;4.能将5以内的相同数量配对;5.能根据所出示的物体数量或说出的书目(5以内)去除相应数量的物体(5以内)
2.量
1.能区别大小、形状不同的两个物体;2.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3.能进行大小配对;4.嫩个比较3个物体的大小,并会按大小排序;
3.图形与空间
能辨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4.逻辑与关系
1.能辨识相同的颜色,并按照颜色分类;2.能按照一个 属性分类(食物的大小和颜色);3.能辨别相同的图案并将相同的图案配对;4.能复制和扩展ABABAB的模式排列;
2.下学期
1.数
1.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能认读10以内蛋黄酥自及对应点数量
3.会用范例和口述的数去除10以内的物体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并说出“多”“少”、“一样多”
2.量
1.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4个大小(长短)不同的物体中大小(长短)相同的两个物体,并能找出最大(长)和最小(短)的物体
2.会用一遍对齐、并排摆放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或高矮
3.能结合日常生活,区分早上、中午和晚上
3.图形与空间
1.进一步理解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物体
2.会用认识的图形拼出简单的造型
3.能以自身和课题为中心确定进出物体的上下、里外、前后的方位
4.能完成6片以内的拼图
4.逻辑与关系
1.能按物体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能辨别相同和不同的团,并能找出相似靓图的不同之处;
3.能进行AABBAABBAABB模式的识别、复制和扩展
4.能按图推测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中班
上学期
1.数
1.认识15以内数的形成,会手口一致的点数1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2.能进行15以内的按数取物;3.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相差为1的互逆关系(如2比1多1,1 比2少1;4.认读15以内的阿拉伯数字;6.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及其他特征的影响,正确认识15以内物体的数量;7.能将15以内的等量具体物、图像表征和抽象数字做对应;8.能了解0的概念;
2.量
1.能在相同的基准点,比较5个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并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2.会从几个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3.能知道一星期有7天;
3.图形与空间
1.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知道其名称和明显特征;2.会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分或三个部分,并能将部分拼成一个图形,以了解集合图形简单的变换关系;3.能正确辨认旁边和中间的空间位置
4.逻辑与关系
1.能将相关物品配对;2.能看吃分类规则,并找出同一类的物品;3.能在相似图形中,辨别出两个相同的图案;4.能进行否定分类;5.能按照一个条件做分类;6.能按照图案推测事情发生顺序;7.能接续AAB\ABB的模式;
下学期
1.数
1.认识15以内的序数,会从不同方向(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顺序,并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巩固20以内数的认识;
3.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及其他特征的影响,正确认识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量
1.会按不同粗细、宽窄、厚薄、轻重等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并能理解和运用词汇:最大、最小、比较大、比较小
2.比较速度的快慢
3.图形与空间
1.认识椭圆形、梯形等平面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
2.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已认识的集合图形
3.能辨识简单立体图形
4.能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在...和...中间”、“在...旁边”等空间位置
4.逻辑与关系
1.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分类,巩固按功能进行分类,常识多角度分类
2.能在相似的图案中,两两相配
3.能从复杂的大图中找出制定的团或缺少的部分,或根据部分团找出整体图形
4.学习复制、填充、延伸ABCABCABC模式。尝试创造新模式,并进行简单规律排序
5.能进行一个条件的代换
大班
1.上学期
1.数
1.不受物体摆放形式影响点数20以内的物体数量;2.辨识数字11-20;3.获得5个一数,10个一数的按群计数的经验;4.能正确书写数字1~10;5.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并知道有多1和少1的关系;6.理解10以内数量是一个一个往上递增的关系;7.了解序数的意义,会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顺序,并能指出第几个;8.会用图标的方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在分类的基础上做简单统计;9.掌握7以内各数的分级和组合;10.会用算式表示生活中遇到的数量递减问题(5以内的加减法)
2.量
1.能比较20以内数量的多少;2.能见解比较多个物体的面积;3.能在比较过程中体验量的相对性;4.能辨认钟面上的整点;5.能用生活中的物体作为工具进行简单测量,初步探索测量工具与侧耳量结果之间的关系;6.认识1元,5元和10元,能进行买卖游戏;
3.图形与空间
1.能用几个小集合图形平成一个大集合图形;2.能依据线索用七巧板拼出制定图形;3.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4.能用立体图形创造造型;
4.逻辑和关系
1.能按照ABC\AABC\AABB的核心单元延续模式;2.能同时用二个属性特征分类;3.能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体分类;4.能在相似的团中凉凉配对;5.能依据线索推论前后的变化;
2.下学期
1.数
1.能进行10以内的合成和分解;2.能用算式表示生活中遇到的数量增加问题(10以内加法);3.能用算式表示生活中遇到的数量减少问题(10以内减法);4.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5.能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5个5个地计数25以内的物体;6.能不受物体摆放形式的影响2个2个地计数20以内的物体;7.能正确书写数字11-20;8.理解年历上的数字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2.量
1.巩固对整点的认识,认识半点;2.学会用直尺测量长度;3.认识年历;4.能进行1元,5元,10元的换算;5.能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6.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二等分,三等分和四等分;
3.图形与空间
1.,能以自身微中心区分左右;2.能根据两种条件确定物体位置;3.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根据整体图形确定其组成部分;4.能用方位语言描述简单的路径;
4.逻辑与关系
1.通过观察寻找食物的共同特征,能从特征中找出分类的条件;2.能按照物体的两种属性特征进行分类;3.能给复杂的模式填空;4.能按照ABAC的模式找出路径;5.能根据图案推测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6.理解生活中简单的函数关系
数学的四大领域
1.数
1.唱数 2.1和许多 3.数数(如:手口一致点数) 4.认写数字 5.对应关系(如:一一对应,了解多少,一样多) 6.第几个(序数),备注:最重要的是起点和方向
7.合成与分解 8.加减法:认识加减法等号及其含义,认识加减算式,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9.进位概念 10.学习简单统计方法 11.估算(可模仿一些生活的情境) 12.守恒概念
2.量
1.长度的比较(比较深浅,远近,高矮,厚薄,先找基准点,再进行比较) 2.面积的比较(二度空间) 3.体积的比较(三度空间) 4.重量的比较(幼儿语言表达,并做辨别和处理即可) 5.速度的比较(通过生活经验来体会和认识)
6.容量的比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容器的大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 7.时间:教给幼儿时间概念,分辨上午,下午,白天和晚上 8.货币: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和币值,能简单运用货币 9.估量(与日常生活关系结合) 10.守恒概念:让幼儿了解等量的物体或物质不论怎么摆放,其值不变。
3.图形与空间
1.图形:
直线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曲线图形(圆形,椭圆形等)
立体图形(圆柱体,三棱锥,多棱柱等)
2.部分与整体(可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认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3.空间位置:分辨上下,左右,前后,里外 4.相对位置:同一物体由于基准物的改变而有不同的位置变化
5.空间距离:了解空间的远近距离 6.造型:常见积木堆放,用相同形状,数量的积木,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可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4.逻辑与关系
1.视觉辨认:能辨认物体的相同,相似或相异的能力 2.配对关系:通过辨认异同将“相同”的东西配对 3.分类;把相同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4.因果关系 5.顺序:幼儿借由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某个条件来安排东西的顺序,或能推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 6.模式(规律排序) 7.迁移:让幼儿在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能用中介物来进行比较,了解其他物品之间的比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