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汉盛世 皇帝功业简要
关于西汉盛世的发展历程,各代皇帝对其做出的贡献和功业
编辑于2020-04-06 12:21:42西汉盛世
前鉴
秦一统
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郡县制
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南征北伐,霸道治世,耕战军国主义
蒙恬北筑长城30万,赵陀南平百越50万
沙丘惊变
赵高李斯胡亥三人行
李斯入狱,指鹿为马,杀死二世,子婴复仇
扶苏自杀 蒙恬蒙毅遇害 王离掌北军
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关内空虚,陈胜吴广直逼荥阳,周文绕攻函谷关
章邯发刑徒十万组军,破张楚政权
刘邦芒砀山起兵(初见始皇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梁项羽会稽起兵(初见始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进攻函谷关 宋义(辖项羽)救赵(被章邯王离围困巨鹿)
子婴投降,刘邦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一战扬名
王离被俘,章邯投降,项羽坑杀秦军
赵陀封锁北上道路,自立为王
ps见解 1#秦国的一套耕战军国主义体制只适用于扩张时期,因为可以掠夺关东诸国的土地财物,以封赏立功将士,一旦扩张停止,这一套体制就无法继续运转,秦军也就失去揽战斗目标 2#被秦统治的命中绝大多数都是前一政权或故国的臣民,不仅对新政权没有认同感,甚至怀有仇恨。30年为一世,一个政权前30年最危险。秦统一后不仅没有实行柔怀政策,反而苛政不断,整个关中从王族贵族至平民百姓都是秦的敌人 3#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以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直接统治幅员如此辽阔的国家是极其困难的,要求地方官员有高度的忠诚感、认同感、责任感,才能有效统治新征服的国土与民众。但非常不幸,各地官员仅是职业经理人,与皇帝没有休戚与共的血缘亲情,没有能力弹压起义甚至投靠起义(典型-赵陀)
楚汉之争
灭秦分赃
刘邦:沛县亭长,斩白蛇,头上“有云气” 项羽:力能抗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刘邦还军灞上,赴鸿门宴
西楚霸王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十九王,放弃关中,富贵归乡 “三秦”堵御汉中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
合围项羽
田荣起兵自立齐王反楚(楚汉战争序幕) 项羽杀义帝,齐地平反
明修子午,暗渡陈仓 为义帝发丧,悉发关中兵,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攻入彭城
项羽率军回师,俘获刘邦父母妻子 楚汉对峙荥阳
韩信、曹参北上灭魏、代、赵(背水一战),韩信东进攻齐 南方英布投靠刘邦 彭越于楚国腹地骚扰
韩信军功卓著,独当一面,势力大增,要求封王 “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
西楚末路
项羽谈和,以鸿沟为界(楚河汉界)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建议率军追击 封韩信、彭越为王,前来参战
项羽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ps韩信“汉中对”见解 个人因素#项羽暗噁叱诧,千人皆废,勇猛无比,却不能任用贤将,这只是匹夫之勇。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说话温和有礼,属下生病会难过得涕泣,并将自己食物分给病人。但属下有功应当封爵地,他却将印把子放在手中把玩良久,舍不得给,这就是所谓妇人之仁。 地理因素#项羽随称霸天下,诸侯臣服,但他不居关中而建都于彭城四战之地。 人心向背#违背义帝之约不将刘邦封为关中(秦)王,而以自己的喜恶分封诸侯,天下觉得不平;将义帝手下将相封王,却将义帝迁逐安置到江南;他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百姓不拥戴他,这就是恃强凌弱。他名虽为“霸”,但事实上他已失天下民心,所以他容易由强变弱
汉帝
汉高祖(汉高帝 刘邦)
起兵关系
沛县同乡:萧何,曹参,王陵,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
依附谋士:张良,陈平
同盟:彭越,英布,臧荼
建立汉朝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于汜水之阳,即皇帝位
将秦的离宫“安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地处秦的长安乡,因此都城名为长安;以西建立未央宫
七个异性诸侯王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 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苪,韩王信
同姓王
私生(长)子刘肥-齐王(73县) 韩信降为淮阴侯,楚国一分为二:族兄刘贾-荆王(淮东50县);弟弟刘交-楚王(余下36县) 哥哥刘喜-代王(山西北部53县)
全国62个郡,中央只控制15个
消灭异性诸侯王
汉匈和亲
驾崩
公元前195年夏,崩于长乐宫,终年61岁(七年皇帝)
相国:萧何,曹参(萧规曹随),王陵,陈平 太尉:周勃
汉惠帝(孝惠皇帝 刘盈)
父:刘邦 母:吕雉
在吕后控制下了当了七年傀儡皇帝,年仅22岁去世
前少帝 刘恭
父:刘盈 母:张嫣(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之女,汉惠帝外甥女)
吕后以太后身份公开临朝 封吕家四人为诸侯王 杀害刘邦宠儿赵王刘如意及其母戚姬&刘邦其他儿子
废杀刘恭
后少帝 刘弘
常山王刘义(汉惠帝之子)改名刘弘
吕后死后,吕产吕禄策划政变,以吕代刘
刘章刘襄(齐王刘肥儿子)联合诸位刘姓诸侯王起兵灭吕 “汉闻齐发兵而西”
灌婴不予向东镇压,坐待长安反吕政变 以周勃为首开国功臣控制守卫皇宫和都城的军队,发动政变诛杀吕氏
为刘氏左袒
功臣集团废除现皇帝
刘襄是刘邦庶长孙,理应为帝;亦有首先起兵大功 功臣集团担心强势的刘襄会损害自身利益,倾向于选立一位弱势皇帝
汉文帝(汉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父:刘邦 母:薄氏(平民) 吕氏政变后现存刘邦两个儿子之一(另一为淮南王刘长,吕氏抚养)
控制功臣
打击周勃“安知狱吏之贵乎”
轻徭薄赋
刘邦建国:天子不能钧驷(经济萧条)
田赋: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人头税:120钱/(人•年)改为40钱/(人•年) 驰山泽之禁 个人简朴&不发动战争,不大兴土木,不上马各种工程 竭力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确保全力发展经济
四海止戈
北和匈奴,南抚南越
内安诸侯兄弟之国
宽刑重法
废除“相坐法”
意图营造“人人自爱而不敢犯法,先行义而废弃耻辱”
废除肉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贤良方正
贾谊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治安策》)——国家经济政治方面重大国策的理论基础 重视农业,重视粮食储存,再通过分封抑制诸侯(被诸侯打压)
离开长安,担任长沙王太傅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任梁王刘辑老师(刘辑摔马而死,自因悲伤抑郁而死)
晁错
记录《尚书》 太子随从官家令
要求削弱诸侯,改变法令等 没有全部听从,但欣赏才能
周亚夫
细柳营 周勃儿子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崛起的平民精英VS开国功臣集团
汉景帝(孝景皇帝 刘启)
父:刘恒 母:窦氏(汉文帝做代王时的妾,后被立为皇后,不久双目失明)
晁错一连30道奏疏要求削藩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吴王刘濞“清君侧,诛晁错” 七国之乱 汉景帝杀晁错
汉景帝#过分倚重晁错,冒失削藩,却在诸侯叛乱后惊慌失措, 推诿过失,杀了晁错 晁错#性格不随和,严厉刚直,最是不留余地,眼中只有皇帝
梁王刘武死守睢阳城 周亚夫断绝淮水、汜水交汇处(断吴军粮道)以逸待劳 诸王兵败自杀
黄老之术:道莫大于无为
宽政守成
秦始皇十年统一战争,秦朝十几年暴政,反秦三年战争,楚汉五年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诸侯的内战,天下疲弊,困苦已极 首先要恢复经济生产,让民众有喘息之机
废太子刘荣 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杀周亚夫
文景之治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初人口1800w——汉武帝初年3600w
汉武帝(汉世宗孝武皇帝 刘彻)
父:刘启 母:王娡(粟太子刘荣被废后立为皇后) 刘彘改名刘彻
汉高祖解决异姓诸侯 汉文帝解决功臣集团 汉景帝解决同姓诸侯 近70年后,再无政治势力威胁皇权
提升窦婴丞相、田蚡太尉、赵绾御史大夫、王臧郎中令, 信奉儒家学说 窦太后尊崇黄老学说,抵制“建元变法”
意识形态斗争与权力斗争往往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窦太后驾崩——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汉朝国策面临着重要转折
田蚡为相,元光元年“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儒学从此成为官方的正统学说,塑造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它的正面意义在于“敬鬼神而远之”,注重以人为本,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让中国人免除了神权统治 汉武帝时,不仅实现了政治的大一统,而且也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全体汉朝臣民成为“汉人”,起标志就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的封禅泰山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马邑之谋:战云初起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开疆拓土
攻灭南越、闽越
征服西南夷
设置朝鲜四郡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中亚的扩张
不拘一格用人才
平民精英的崛起
卫青,霍去病 庄助,朱买臣,董仲舒,吾丘寿王
平民丞相公孙弘(拜相封侯)
主父偃“推恩令”
酷吏张汤
汉武帝重用酷吏本质:除了皇帝意志,酷吏不该有个人原则,是非曲直,黑白美丑,甚至没有个人利益,而是应该一切为了皇帝
也许平民精英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他们在底层穷困太久,心理失衡,记恨上层,一旦上位,出于补偿心理,得志便猖狂,个性张扬,难免吃相难看,不管不顾,没有原则。一度被汉武帝器重的庄助、朱买臣、吾丘寿王最终都被诛杀,绝非偶然
“十世为公卿”汲黯
为人傲慢,不讲礼数,但爱恨分明,行侠仗义注重节操,正大光明直言敢谏;信奉黄老学说
平民精英动摇了世家贵族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两者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平民精英没有家世背景,没有自己的势力,只能依附皇权,皇帝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阻力小、效率高(酷吏兴盛) 而功臣世家人数较少,随着开国一代凋零,后代人才更是稀少,青黄不接;又是既得利益集团,失去了进取心,希望政治上“不折腾”;即使少数有才干,也会自恃背景,坚持贵族原则,皇帝使用起来,远不如平民精英顺畅 一个朝气蓬勃的进取时代,人才流动与上升渠道必须畅通无阻,而一旦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就意味着社会走向了僵化、停滞,社会矛盾必然会激化(汉武帝时期朝臣更新替换极其快)
经济垄断
盐铁专卖、均输
垄断货币发行
垄断商品贸易,有利可图的产业全部收归征服所有
打击贵族豪强
迁徙&诛杀
“酎金案” 卫青封侯仅24年,由一门五侯沦落空无一侯
建立13个刺史监察区
建立内朝
废除宰相实权
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
侍从(通过举贤良,文学等途径)
中书、尚书官署
封禅泰山&改易正朔、服色
子弄父兵&罪己诏
汉昭帝(刘弗陵)
父:刘彻 母:赵婕妤
辅佐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
上官桀陷害霍光,漏败造反 霍光“威震海内”全权领朝
霍光对外与匈奴和平共处,对内轻摇赋税,与民休息
20岁去世,且无子嗣
汉宣帝(汉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刘据(汉武帝原嫡长子/太子)之孙 妻:许平君(故剑情深)
祸起骖乘:霍光死后诛灭霍氏
以政绩封爵
常免赋税&法制仁政(亲亲相隐)
征伐四夷,国威远播
昭宣中兴
汉元帝(刘奭)
父:刘询 母:许平君(平民)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甘延寿、陈汤矫制远征康居,斩首单于
昭君出塞(宫女王嫱)
与汉初和亲不同,此为皇帝对臣服的匈奴单于的赏赐
优游不断,废徙陵
儒生士大夫集团坐大
汉成帝(刘骜)
父:刘奭 母:王政君
王政君家一门十封侯,五人任大司马
哀帝
平帝
王莽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