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概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评估、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新课程改革重点知识梳理,包括新课程改革概述、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两部分内容,需要的可以看下。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梳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三部分内容,需要的可以看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概述
含义
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无心理疾病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健康包括
生理
心理
社会适应
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协调
性别角色分化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学生心理问题
产生原因
生理—遗传,解剖,生理,病毒
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不统一,单亲,素质低
社会—不健康传媒
学校—应试教育厌恶情绪
心理—厌学,矛盾,脆弱
多动症
小学生常见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主要特征
活动过多
注意力不集中
冲动行为
儿童厌学症
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社会病理心理状态产物
教育,家庭,社会治疗
焦虑症
与客观威胁不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常见——考试焦虑
指导生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矫正
肌肉放松
系统图脱敏
抑郁症
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
措施——给学生情感支持和鼓励,激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强迫症
强迫观念
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
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森田疗法,暴露与阻止反应
恐惧症
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分类
单纯恐惧症
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恐惧
广场恐惧症
害怕大片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等
社交恐惧症
口吃,发颤,不敢抬头等
系统脱敏法
网络成瘾
学习倦怠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心理病态人格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表现
被动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自我否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矫正:奖励对良好行为的模仿
性偏差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由于节食不当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多发女性
贪食
异食癖
睡眠障碍
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
肌肉松弛法
心理健康教育
意义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辅导课程
教育教学渗透
心理咨询
组合班级团队活动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与理解学生
学生主体性
个别化对待
整体性发展
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学科教学中渗透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小组辅导
目标
学会调适—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模式
指导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模式
中学生心理辅导社会影响模式
以建立良好辅导关系为前提——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
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
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
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象征性强化物
行为塑造法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示例法
观察模仿
惩罚法
为了消除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出现呈现厌恶刺激(否定评价,处分)
不良行为出现,撤销愉快刺激
自我控制法
自我分析,监督,强化,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
肯定性训练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情绪辅导法(ABC疗法)——艾里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对事件的看法
C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
C由B直接决定
心理评估
概念
引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并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方法
心理测验
会谈
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自然观察
标准情形下的观察
自述法
日记,自传,内心独白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卫生教育课
专门心理教师个别心理辅导
课堂教学穿插
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