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及相关理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于2020-04-08 17:40:01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
概述
含义
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
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推力,拉力,压力)
结构
学习需要
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内驱力
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诱因
外界刺激物
正诱因
教师表扬、奖励
负诱因
斥责
影响因素
主观
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
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焦虑程度
客观
学校教育
家庭社会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倒U型关系
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作用
激活功能
激起学习行为
定向功能
推动学生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努力学习
强化功能
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调节功能
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方向
分类
按学习动机内容和社会意义
高尚的学习动机
利他主义
低级的学习动机
利己主义、自我中心
按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内部学习动机
内部需要
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奖励
按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远景性学习动机
与长远目标、个人前途、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近景性学习动机
间接近景学习动机
社会观念、父母期望;具有不稳定性、持久性差
直接近景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本身;具体强烈有效
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直接动机
间接动机
奥苏贝尔学校情境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
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的内部动机
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
外部动力
附属内驱力
长者赞许,同伴接纳
外部动机
时间段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
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赞许成为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主要动机
理论
行为主义观
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
强化理论
斯金纳、巴甫洛夫
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
不断强化可以使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观
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不直接推动学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归属与爱的需要
学生交往的动力
尊重需要
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求知需要
学习动机
审美需要
学习动机,推动人求真求善求美
自我实现的需要
推动人发挥自己潜能,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培养
认知主义观
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学习活动本身相关因素的意识和思考做中介而起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
麦里克兰、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个体成就动机分类
趋向成功的倾向
力求克服困难障碍、施展才能,尽快好的解决某一难题
避免失败的倾向
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
维纳——成败动机归因论
归隐使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三维度
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六要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难易
运气/机遇
身心状态
工作难度
外界环境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行为受两因素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期待
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先行因素
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
成败经验——最重要
替代性经验
言语信息
情感状态
自我效能感作用
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影响人对活动的坚持性水平
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情绪
培养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源泉)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参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为主观努力
学习策略
含义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分类
按相互作用成分
基本策略
被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领会、记忆策略
辅助性策略
被用来维持合适的学习心理状态——专心策略
迈克尔
认知策略/信息加工策略
复述策略
随意记忆,有意识记
排除抑制干扰
整体记忆、分段记忆
多种感官参与
划线、圈点标注
含义
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 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子主题
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子主题
含义
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列提纲
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含义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 策略
元认知策略
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
计划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策略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
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环境管理策略
注意调节自然条件(流通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
设计好学习的空间(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
努力管理策略
激发内在动机
树立良好信念
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调节成败标准
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自我奖励
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工具的利用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老师帮助、同学间的合作与探讨)
学习策略的训练
原则
煮花生特见效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
个人效能感原则
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注重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学习迁移
含义
又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分类
按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阅读技能掌握对写作技能
负迁移
两种学习相互干扰阻碍,起消极影响
学汉语拼音、英文单词
按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
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加减乘除的互相影响
垂直迁移
处于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角概念对学锐角、钝角、直角影响
按迁移发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前摄抑制
逆向迁移
倒摄抑制
按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一般原理原则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具体迁移/特殊化迁移
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按迁移过程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
同化性迁移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例题
顺应性迁移
新科学概念建立过程
重组性迁移
字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
迁移理论
早期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最早关于迁移的理论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伍德沃斯
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
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共同要素
经验类化说/概括说
贾德
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
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化说
苛勒
现代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布鲁纳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辛格莱、安德森
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原因在于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CA规则,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准则
情境式理论
格林诺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
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
学习心向和定势
动力准备状态
智力与能力、年龄、态度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典型代表性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教授学习方法,提高迁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