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向整体的世界
必修二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点
必修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递变性规律
必修二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整理概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走向整体的世界
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美国和德国
开始标志:1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原因(条件)
前提: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金:大量积累的资本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特点(与第一次的区别)
发明基础:生产实践的结果→自然科学成果
时间:100年左右→30多年
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几乎同时发生,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工业部门:轻纺工业→重工业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工具的出现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传统工业的发展
影响
经济
生产力得到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
政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趋向完善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国际
促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进一步连为一个整体
瓜分世界的狂潮
原因
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加大
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美国的扩张(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
早期:建立美洲体系,“门罗主义”“泛美同盟””
“太平洋商业帝国”
扩张的目的:追逐商业利益,要求自由贸易的“用品”竞争原则,不搞歧视和垄断
“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
“海权论”
美西战争
“自由贸易”“公平贸易”
门户开放 (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导致一战
给亚非拉地位带来灾难,变得更加贫困和落后
世界连接为一体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根本原因)
交通运输和电信工具的发展
表现
基本完成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
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积极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消极
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
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