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记忆
考研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精讲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4-16 21:30:03第六章 记忆
记忆概述
含义
积累,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过程
传统心理学
识记,保持,回忆
认知心理学
编码,存储,加工
种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
感觉
客观刺激停止,感觉信息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
0.25~2s
短时
直接记忆
无加工,容量有限
7±2个单位
工作记忆
经编码,容量扩大
5s~1min
长时
充分和一定深度加工
>1min
容量无限制
储存内容
情景
个体亲身经历,人、地、时、事
受一定时间、空间限制,易受干扰,记忆不稳定
语义(语词——逻辑记忆)
语词概括,有组织
不易受干扰,比较稳定,容易提取
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
内隐(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没有意识
外显
意识控制
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
两者区别
对外显记忆影响大,对内隐记忆无太大影响
加工深度
干扰因素
保持时间
记忆负荷量
反之
呈现方式
感觉通道改变
按照记忆内容和特点
陈述性
言语传授,一次获得,需要意识
eg:有一种画画叫我看会了
程序性
多次尝试,无需意识
eg:拼乐高
eg:知觉技能、运动技能、认知技能
记忆的具体内容
形象
情绪
逻辑
运动
神经生理机制
记忆的脑学说
整合论
拉什里
第二章 整体论
实验证明:大脑皮层受损区域越大,记忆丧失越严重
整个大脑皮层活动,非皮层上某个具体部位的机能
定位论
记忆由大脑一部分负责
研究支持
1861,布洛卡(法国医生)
运动性失语症的言语机能区
威尔尼克
接受性失语症的言语机能区
潘菲尔德
微电极,颞叶区,引回忆
鲁利亚
研究对象:脑损伤患者+恢复训练过程
丘脑下部分+部分边缘损伤→短时记忆明显障碍;网状激活系统→最佳紧张度+充分觉醒状态
麦克高夫
猴子前额区受损,选择性反应混乱
人——受损部位
左半球言语运动区
言语记忆困难
右额叶
非言语记忆困难
SPI理论
图尔文
五种记忆系统
知觉表征
程序记忆
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初级记忆
外显
上述在种系发生、个体发展都存在先后顺序
加工过程中的联系
编码串行
存储并行
提取独立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反响回路
定义
神经系统,皮层和皮层下组织,闭合,神经环路
实验
贾维克、艾斯曼——小白鼠跳台实验
生理基础
短时记忆
突触结构
生理基础
长时记忆
长时程增强作用
位置
海马体内一种神经通路,短暂高频动作电位,使该通路突触强度增加
海马体是长时记忆的暂时储存场所
顺行性遗忘
海马体受损,短时记忆无法变成长时记忆(新的进不去)
逆行性遗忘
长时记忆提取不出(旧的出不来)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核糖核酸(记忆分子学说)
神经心理学家,记忆由神经元内核糖核酸分子结构承担
激素和记忆
肾上腺素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含义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感觉信息在1s左右的记忆
信息加工
两种编码形式
图像记忆
主要编码方式
斯波林——部分报告法
容量
约9个
声像记忆
莫瑞——证明局部报告法优于整体报告法,且说明听觉系统中存在感受记忆
达文——用部分报告法证明
保持时间4s
容量
约5个
特征
保持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
以原始感受方式存储在记忆系统中,鲜明的形象性
加以注意或模式识别可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含义
······保持1min
信息加工
编码形式
听觉编码
康拉德
语音相似性
发音相似的字母易混淆,形状相似的少混淆
视觉编码
波兹纳
判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
同形同音AA
异形同音Aa
同时呈现——AA辨别更快;间隔1~2s出现,反应时无差异
短时记忆最初阶段视觉编码,后过渡到听觉编码
影响因素
个体觉醒状态
加工深度
组块水平
信息容量
米勒
7±2个组块
默多克
组块可以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
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加工存储方式
复述
机械复述
精细复述
分析,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
遗忘进程和原因
遗忘的进程
无复述,短时记忆保持15~30s
布朗——皮特森技术(Peterson——Peterson技术)
阻止复述,短时记忆会遗忘(消退)
沃和诺尔曼
主要由干扰信息引起,不是自然消退
提取
扫罗·斯滕伯格
平行扫描
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特征
保持时间1min作用
容量有限7±2个组块
用组块方式可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
以语音、语义、形象方式存储
短时记忆是处于加工状态的信息,因而是处于意识中心的信息
遗忘进程是自然消退或信息的干扰作用
工作记忆
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暂时进行储存、加工、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是当前工作状态的记忆
四个部分
巴德利
中枢执行系统
最重要
功能
协调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的活动
注意资源的分配和控制
选择性的注意及转移策略
视觉空间模板
语音环路
语音储存
发音复述
情景缓冲
容量有限整合成分,与长时记忆相连
两个基本假设
两个任务同时使用同一个成分,完成效果都不好
两个任务同时使用不同成分,完成效果和分开完成一样好
长时记忆
含义
1min以上
无容量限制
来源
短时记忆加工
大量
印象深刻一次性获得
信息加工
把新知识归纳进已有框架,或给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建立一个新的框架
编码方式
按照语义
刺激物的意义
按照语言特点为中介
eg:语义、语音、字音、字形等
主观组织
影响因素
意识形态
加工深度
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动态过程
表现
数量
逐渐减少
质
内容越来越简略和概括
更有意义、合理
更加具体/变得夸张突出
储存内容的变化表现在记忆恢复上
记忆恢复——学习一段材料后隔一段时间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刚刚学习完测量的高
长时记忆的储存方法
组织有效复习
及时复习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排除前后内容的干扰,加强中间序列的复习
利用外部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再认
感知水平
压缩方式
思维水平
展开方式
回忆
以联想为基础
规律
接近律
相似律
对比律
因果律
影响因素
定势、兴趣、双重提取、暗示信息、干扰
可能出现现象——舌尖现象
知道答案,但因为情绪紧张或其他方面,一时间想不起来
再认比回忆简单,出现的早,无本质区别
特征
保持时间1min以上
种类、数量无限制
以语义的/形象的方式编码
因干扰等原因遗忘
遗忘
含义
记过的材料,无法再认/回忆;或者再认/回忆错误
分类
是否完全遗忘
完全遗忘
不完全遗忘
遗忘时间
临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进程
艾宾浩斯
要点
无意义音节
节省法
学习之后立刻开始
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曲线
负加速型
巴特
方法
重复再现+系列再现
趋于
习惯性的表征
精心组织
简单化
细节的保存
影响因素
时间
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状态
学习程度
低度学习
达到学会的标准
过度学习
理论
衰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