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一新教材全面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书神器,迅速提分,高一至高三均可使用,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8-27 19:50: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始标志
1919年五四运动
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让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两个步骤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伟大功绩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时机第一次结合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
总路线和总任务
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的历史必然性
国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积累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新形势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党的八大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意义
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有利于增强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信和高度自觉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基本国情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要求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以贯之
党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人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梦
本质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特点
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的梦
把小我融入大我
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
原因
最伟大的梦想
有能力有信心实现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党的历史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
进行伟大斗争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创立背景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
主要内容
十个明确
领导力量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目标任务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步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战略重点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大国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从严治党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14个坚持
地位
十个明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
是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14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重要作用
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工作重心战略转移
具体历程
起步阶段
农村改革
1984年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大连青岛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
1992年沿长江五个城市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深化阶段
以1992年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全面深化阶段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党的19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1年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意义
改变了面貌
实现了伟大飞跃
取得了辉煌成就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立足基本国情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实现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 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按血缘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议事会讨论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特点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完全占有奴隶
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级与国家
阶级是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进行剥削
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封建国家显著特征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生产过程中占有剩余价值
开始标志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工人运动的兴起
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阶级实践基础
阶级斗争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是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思想理论斗争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批判性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合理成分
剩余价值学说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标志
共产党宣言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互助合作,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过程
十月革命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战后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严重曲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逆转
体现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