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中历史复习,高一到高三适用,内容全面,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本图条理清晰 提分必备。
高中历史复习--全球性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人类文明融合交流与发展。 本图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提分必备。
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二,整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知识,背书神器,迅速提分,高一至高三均可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
产生原因
经济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文化
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
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人才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实质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
实质上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
成就
14世纪
文学三杰(意大利)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15世纪
美术三杰(意大利)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5世纪后期
戏剧
莎士比亚
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评价
积极
冲击了封建秩序
解放了长期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人们更多的关注人的本身和现世世界
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消极
局限于宗教内容,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社会混乱
宗教改革
背景
文艺复兴是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质疑
人们对罗马教廷长期盘削日益不满
开始的标志
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概况
因信称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西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
瑞士的加尔文派
英国的国教
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核心
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统治权威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
16到17世纪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科学革命
天文学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物理学
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体系
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
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
近代科学实验奠基人伽利略
近代生理学奠基人哈维
意义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
17到18世纪
经济(根本)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含义
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专制统治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扩展到欧洲及其他国家,北美地区
代表
伏尔泰(法)
建立君主立宪制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鸡(法)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自由立宪主义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的法理基础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法的精神》
卢梭(法)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社会契约论》
最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洛克(英)
认为主权在民提出了分权学说
休谟(英)
以怀疑论著称
亚当·斯密(英)
现代经济学之父,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德)
集大成者,民主,自由,平等,理性判断,独立思考
强调人的重要性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与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文艺复兴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多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思想解放运动中
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王权国家出现主权意识加强,人们希望建立一定法律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开创了国际会议解决争端
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