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课,内容有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两汉至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奴隶制王朝产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
内外服制:(实质)松散的方国联盟
政治特征: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西周
分封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
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
权利:世袭爵位、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
影响: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积极: 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③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与经济交流。
消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春秋战国的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 维护宗法等级关系
先秦政治制度特征
原始民主传统制约王权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等级森严,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一体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地位: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 特点
1.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2.三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与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3.家务和政务不分,充分体现“家天下”的 色彩(家国同治)
郡县制 作用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文书制度 影响
1.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有利于制度的延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3.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两汉至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
西汉 中外朝制
东汉 尚书台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职能:中书草拟、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
作用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提高工作效率
3.集体决议,减少决策失误
4.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宋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
枢密院:专管军政,分割宰相军事权
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
明朝 内阁: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清朝 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秦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制度演变
秦:郡县制
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唐朝:节度使(后期藩镇割据)
宋朝: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元朝:行省、宣政院、宣慰司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清朝督抚制度
层级区划演变
秦朝:郡—县
东汉:州—郡—县
隋朝:州—县
宋朝:路—州(府)—县
元朝:省、路、府、州、县多级
清朝:省—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