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学习》读书笔记
作者尼迪克特•凯里,这个思维导图并没有特别严格按照目录来,自己进行了一小部分的整理加工。
这是一篇关于操作系统概论 课程代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章操作系统简介、第二章进程管理、第三章进程调度与死锁、第四章内存管理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如何学习》
高效学习
一、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原理:记忆还原影响因素
换房间、播放背景音乐、换时间段,都能强化学习。
二、分散式学习(间隔效应)
原理:遗忘的两个正面作用
概念: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每次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
好处:学到的东西不会更少,记得的时间却长久很多。(临时抱佛脚很有用,但记忆不会持久)
范围:适合全新内容的学习与记忆
间隔时间
建立并维持一套外语词汇、科学概念或其他资料
第一次复习(一两天之内)
第二次复习(一个星期)
第三次复习(一个月)
往后可拉长间隔
备考最佳复习间隔
三、考试学习
原理
大脑要从记忆中提取学过的课文、名称、公式、技能等任何东西,所付出的努力 远比直接重读一遍或者重学一遍要多得多,而这份额外的努力则加强了这些记忆的存储能力与提取能力。
这次提取出来的记忆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了联结(增加了记忆的联结)。
越容易提取的资讯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越浅(立即复习刚刚学到的东西没意义,并不会增加记忆强度)。
熟练度错觉:复习时只看笔记会误判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
考试是一种学习方式(记忆提取练习),越早测试学习效果越好。
考试是一种测量学习成果的方式。
对别人清晰的讲出来也是一种考试(需要理解并吃透所讲述的知识)
考试(背诵、自测、预考)
1、捣毁“熟练度”假象。
2、增加学习时间的价值。
3、给大脑一个机会去思考相关问题。
先考试后学习
“无知的价值”
失败的信息提取会改变大脑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存储方向。
先猜测后学习使大脑以更高要求去运作(预考更容易把知识“赶进”脑子里)。
让大脑注意到了哪些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概念
适用:人文课程以及社会科学更有效果
边学习边考试
能调整我们已记住的内容,令大脑以不同的方式将其重新组织一遍。
背诵、自我测试
三分之一时间用于阅读与学习,其他时间考试(自我测试)
预习以及复习
适用于概念、术语、词汇等特定知识。
四、交替练习
原理:给记忆提取增加难度
让大脑准备好随时面对意想不到的事情
简单重复并不能掌握的更好
培养大脑的应“辨”能力
技巧
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概念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
在设计交替学习方案时,一定要把新的科目或技巧跟学过、练过,但已经有一定时间没有复习了的内容混合到一起。
五、知觉学习
概念:不加思考的学习,轻松的学习。
目的:提高感知能力,提高判断的准确度和速度。
例:一小时练习,快速提升艺术风格(画)品鉴能力
使用原则
运用知觉学习模块时节奏必须要快,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思考系统同样都快速运作起来。
休息解决疑难问题
思考时一些词语会限定住思路,而随着时间流逝,遗忘会使得妨碍人思路的屏障逐渐消散。
潜意识帮助单脑回想该问题的关联性。
从周边环境中找到提示。
打破意识限制思维的预设。
顿悟
顿悟步骤
第一步(准备期)
指一个人用来琢磨某个难题的时间
第二步(孵化期)
把问题搁到一边开始算起
大脑在“离线状态”下还会围绕着问题继续工作。
让大脑意识不在聚焦,给自己潜意识一个琢磨的机会
第三步(顿悟期)
忽然想起来一个妙招
第四步(验证期)
复核并确认得到的结果是否行得通
什么样的休息最有效
孵化期的休息
放松(例:沙发上听音乐)
轻度用脑(例:网上漫游)
高度用脑(例:完成一篇文章)
休息时间长(20分钟)比休息时间短(5分钟)有用
如果人在准备期思考问题并没有到黔驴技穷的地步,那么不会有什么效果。
适用:几何论证、哲学逻辑、化学式结构。
渗透(长时间解决问题,拉长孵化的时间)
渗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断
蔡加尼克效应
一旦着手某项任务,心里会给那项任务添加一个“要完成它”的砝码。
他人打断你全神贯注进行的任务时,不但会延长该任务在记忆中驻留的时间,还会让心里上把这项任务提到“需要先去完成”的首要位置上。
关键词
可望完成、继续思考、记录、印象深刻、全面捕捉信息、反思
第二阶段——调动感知系统不停搜索
人有目标时,会提高自身的感知力对周围能满足这些目标需求的相关事务的敏感度。(饿了逛街注意力都在吃的上面)
第三阶段——思考分析第二阶段有意无意采集的数据
渗透解决问题就是一直保持心神的警觉,不断地想办法调动我们的头脑,关注跟那份未完成的任务相关联的一切,随时搜集各种对外界的感知,并感悟自己内心的反思。
睡眠是更好的学习
睡眠能增强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但前提是记住这些内容关键之处的主要细节,这样大脑才能形成一幅更为完整的认知图。
睡眠阶段
睡眠的每一个阶段都以不同的方式筛选并巩固存入大脑中的信息
第一阶段,起头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为脑中的信息建立起不同的关联、不同的组合。
把情绪激动时形成的记忆里那层内心感受给剥掉,只保留主题信息和具体细节(何时何地发生过什么)。
第二阶段,运动记忆
第三、四阶段,延长(巩固)记忆
睡眠结构图
睡眠与学习
保持清醒时所耗费的成本超过收益时,熬着不睡就没什么价值。
在睡眠时,大脑在理清记忆、深化技能,本质上来说,睡觉就是在学习。
早睡
巩固数据信息类记忆非常重要
注重记忆的考试(外语、名称、日期、公式、概念)等
晚起
巩固运动技能、发挥创造性型思维
音乐表演、体育竞赛、以动脑筋为主的考试(数学、科学、写作)等
大脑与记忆
大脑
构造
过滤器——内嗅皮层
构筑新记忆——海马
存储显意识记忆——新皮层(外皮层)
左右脑分工(割裂脑实验)
一些具体的事左右脑统筹(胼胝体连接)处理
左脑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
右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会“编故事”的左脑
为了让事情更符合逻辑,左脑会对右脑看到的以及潜意识的记忆进行编造,让记忆更合理。
遗忘
遗忘不仅是一个记忆被动衰减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的过滤行为。
遗忘正面作用
1、屏蔽掉大脑中的背景噪音(不重要的信息),让大脑输出该输出的信号,专注于某一件事。
2、遗忘可以使我们下次提取信息速度更快(记得更牢固)(像训练肌肉)。
3、促进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记忆
记忆的两种能力
存储
学到的东西在大脑中存储的有多坚实
提取
某项信息被提取到意识难易程度
记忆不会“丢失”,只是无法提取记忆,提取能力几乎为零
回忆某项记忆可以增强该记忆的提取能力
记忆回想
学习材料是图片、照片、绘画、诗歌(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回想能力强很多。(强提示)
记忆还原影响因素
外在:环境、声音
内在:情绪,感觉,专注程度
潜意识
学习是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全时进行的
关于本书
作者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科学专题记者,从业三十年
汇集了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以及一些前沿观念,来说明记忆、遗忘、学习的密切相关。
了解在学习和记忆时大脑如何工作,有哪些因素能增强学习和记忆这些。
学习就是弄清楚我们想做什么、善于做什么以及必要时我们能以什么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