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工作生活中常见的104个谬误
本思维导图包含生活中104个常见的思维谬误。包含概念解释、这些思维谬误在生活、工作中的常见案例,以及如何避免陷入这些思维谬误中,属于“心理学通俗读物”,心理学的门外汉也可以看懂。
编辑于2023-09-02 15:14:41 四川省本导图从5个方面梳理了喜剧创作的要点。第一,写喜剧情境就是写情境中的喜剧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窘态。第二,写喜剧人物就是写人物的喜剧性格。高级喜剧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暴露性格短板。第三,环境与人物关系本质是环境向人物提出改变自我的要求,而人物拒绝改变。第四,喜剧人物的动作要源自其内在动机,不能为喜剧而喜剧。第五,喜剧可以嘲讽个体,也可以嘲讽群体。
喜剧方法:建立观众的“上帝视角”即在喜剧场面出现之前,该完成的铺垫和交代的信息要给足;喜剧人物可以整体地位、智力、外形等方面低于观众,或者因为自身认知局限而犯错,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在组织叙事时,可以给观众提供比喜剧人物更全面的信息,使得观众俯瞰喜剧人物的行动,从而引发笑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有力的喜剧冲突的三个方法:事与愿违、持续加力和忽然泄力。然后提出了喜剧冲突的三个边界,即观众对人物产生同情、人物带动观众开始理性思考和真实的伤害。作者建议在喜剧创作中,要让喜剧人物处于极端的困境,并不断加压,以榨取其最大的窘态;要让观众保持上帝视角,不进行理性思考,以获得最大笑声;同时要避免出现硬伤和教育观众,以及展现真实的血腥和死亡画面。通过控制好这些边界,可以创作出极致的喜剧冲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导图从5个方面梳理了喜剧创作的要点。第一,写喜剧情境就是写情境中的喜剧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窘态。第二,写喜剧人物就是写人物的喜剧性格。高级喜剧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暴露性格短板。第三,环境与人物关系本质是环境向人物提出改变自我的要求,而人物拒绝改变。第四,喜剧人物的动作要源自其内在动机,不能为喜剧而喜剧。第五,喜剧可以嘲讽个体,也可以嘲讽群体。
喜剧方法:建立观众的“上帝视角”即在喜剧场面出现之前,该完成的铺垫和交代的信息要给足;喜剧人物可以整体地位、智力、外形等方面低于观众,或者因为自身认知局限而犯错,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在组织叙事时,可以给观众提供比喜剧人物更全面的信息,使得观众俯瞰喜剧人物的行动,从而引发笑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有力的喜剧冲突的三个方法:事与愿违、持续加力和忽然泄力。然后提出了喜剧冲突的三个边界,即观众对人物产生同情、人物带动观众开始理性思考和真实的伤害。作者建议在喜剧创作中,要让喜剧人物处于极端的困境,并不断加压,以榨取其最大的窘态;要让观众保持上帝视角,不进行理性思考,以获得最大笑声;同时要避免出现硬伤和教育观众,以及展现真实的血腥和死亡画面。通过控制好这些边界,可以创作出极致的喜剧冲突。
清醒思考+明智行为
清醒思考的艺术
1 幸存偏误 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误”,即因为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而高估成功概率的现象。
为了缓解这种偏误,需要了解失败者的墓地,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
文章还举了摇滚明星、作家、企业家等例子,说明成功背后有很多失败者,而媒体只关注成功者。
2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我们不清楚
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所带来的错觉,如游泳选手身材和哈佛大学的声誉。
3 过度自信效应 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介绍了过度自信效应对于预测和估计的影响,以及其在男性和专家中的更为明显的表现。
建议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以更现实地判断形势。
4 从众心理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从众心理: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这种行为模式在进化过程中被证明是生存良策,但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会导致文化瘫痪和荒唐的行为。
广告和娱乐节目常常利用从众心理来影响观众和消费者,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不盲目从众。
5 纠缠于沉没成本 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沉没成本,即在已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能量等因素后,难以放手、难以释怀,继续投资下去的决策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是不理智的,需要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理性地评估当前形势和未来前景。
6 互惠偏误 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
互惠偏误,即先给予礼物再索取回报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非政府组织的募捐中很常见,但也存在着可恶的一面,即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和报复。
作者建议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学会拒绝他人的礼物和邀请,以避免潜在的义务和压力。
7 确认偏误之一 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
在经济界,董事会决策时也容易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因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反驳证据。
要克服确认偏误,需要像达尔文那样,对待与自己理论相矛盾的观察特别认真,寻找反驳证据。
8 确认偏误之二 千掉你的宠儿
介绍确认偏误在生活、经济、投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经济记者的影响。
作者建议要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以避免确认偏误的影响。
9 权威偏误 你为什么该貌视权威
权威偏误是指在面对权威时,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甚至服从权威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
文章提到了一些例子,如经济学家未能预测金融危机,医生在过去的治疗方法中犯了错误等。
要对权威保持批判性,这样才能更自由,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10 对比效应 你为什么最好别找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
对比效应,即当我们同时面对两种东西时,我们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好。
这种思维错误会影响我们的购物决策和投资决策,甚至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吸引力的认知。
作者也提供了一些应对对比效应的方法,如避免与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或者带上比自己难看的朋友去参加活动。
11 现成偏误 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是一种愚蠢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而低估了无声、无形的东西。
现成偏误深深地钻在医生、企业顾问和董事会的思维里,导致他们只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数据,而不是更合适的方法和数据。
应对现成偏误的方法是与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合作。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
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13 故事偏误 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媒体中的故事偏误像瘟疫一样肆虐,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是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以及用无关联的眼光看待生活。
14 事后诸葛亮偏误 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事后诸葛亮偏误”,即在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这种思维错误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建议记日记并阅读历史,以更好地感受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5 司机的知识 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介绍了真知识和“司机”知识的区别,以及如何识别真正有知识的人。
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而“司机们”则会挥舞华丽词汇,传播空洞的知识。
作者引用了查理·芒格的“能力范围”概念,强调了找到自己的才能范围的重要性。
16 控制错觉 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实际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例如,按电梯里的“开门、关门”按钮或曼哈顿街头的红绿灯按钮。
这种错觉足以提高人们承受疼痛的极限。
因此,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事物,而不是被控制错觉所干扰。
17 激励过敏倾向 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介绍了激励过敏倾向的例子,说明了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但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而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
因此,对于一些行业,按实际开销付钱给律师、建筑师、咨询师、会计师或驾校老师是愚蠢的,因为这些人受到激励,就会尽可能多花钱。
18 回归均值 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回归均值,即极端成绩往往会回归到平均水平。
例如,慢性疼痛、高尔夫球成绩、股市业绩、恋爱运气等都会围绕一个均值波动。
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例如老师得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的结论。
19 公地悲剧 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讲述了公地悲剧的故事,即每个人都试图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
解决公地悲剧的方法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或加强管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道德制约,这两种方法都很难实现。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影响时,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0 结果偏误 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不要以结果判断决定,这是结果偏误。我们应该分析决策过程而不是结果。
例如,一只20年来总是做出正确投资决定的猴子,可能只是出于偶然而获得成功。同样,评判外科医生是否优秀,也不能仅以手术结果为准,而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手术准备和执行过程。
21 选择的悖论 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但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选择困难、做出更差的决定和不满。
要在选择前仔细考虑标准,并遵守它们,明白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只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答案”。
22 讨喜偏误 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讨喜偏误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
广告、销售、援助组织和政治家都利用这个偏误。
要避免这个偏误,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 禀赋效应 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
禀赋效应是指我们通常会高估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导致我们不愿意出售或交换它们。
这种思维错误在房地产市场和拍卖行业中尤为明显,而在投资中也可能导致错失良机。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将拥有的视为暂时的,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
24 奇迹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本段介绍了荣格所称的同步性,即未知力量的作用。
作者通过三个案例解释了不可思议事件的发生并非上帝之手,而是完全可能的偶然事件,需要用清醒思考的态度看待。
25 团体迷思 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
团体迷思是一种特殊情况的从众心理,可能导致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
在经济界也会出现团体迷思,如瑞士航空公司的倒闭。
为避免这种情况,智囊团成员应该讲出自己的意见,领导者应该指定某人唱反调。
26 忽视概率偏误 累计奖金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忽视概率偏误,即我们往往会忽略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只关注其结果的强度。
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如在投资或风险评估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计算概率和风险,而不是仅仅依赖直觉。
27 零风险偏误 你为什么会为零风险支付过多
讲述了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常常高估零风险的价值,忽略了其他更大的风险。
作者举例说明了零风险偏误的存在,如全盘禁止致癌物质导致更危险的添加剂的使用。
要学会接受风险存在的事实,满足于相对稳定的生活,并提到快乐的人不会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改变快乐程度。
28 稀少性谬误 为什么饼干越少越好吃
稀缺性谬误,即我们对稀缺物品的过度追求和高估。
作者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这种谬误的存在,包括孩子们争抢玻璃球、房地产经纪人制造的虚假印象、以及实验中受试者对稀缺物品的高评价等。
不要被稀缺性蒙蔽,应该更加理性地判断物品的价值。
29 忽视基本概率 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
介绍了忽视基本概率这种最常见的思维错误,并给出了一些例子,如德国卡车司机和文学教授的比较、少年被刀砍的案例、医生诊断病人的例子,以及企业家们的商业计划等。
作者强调了基本概率在医学和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决策时要注意这个因素。
30 赌徒谬误 为什么没有一种平衡命运的力量
赌徒谬误,即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包括蒙特卡罗赌场事件、学生抽样测试以及硬币连抛等。
在面对独立事件时,要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而在现实生活中,事件往往有着相互联系。
31 锚定效应 数字轮盘如何搞得我们晕头转向
锚定效应,即我们在进行估计时会使用熟悉的东西作为锚点,但有时也会将锚点放在不恰当的地方。
作者列举了几个实验,如社会保险号和数字轮盘,证明锚定效应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如产品的建议销售价和销售人员的报价。
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在咨询公司工作时上司的锚定效应专家经验。
32 归纳法 如何把别人的钱弄进自己的口袋
要小心归纳法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文章以鹅和股票的例子来说明归纳法的危险性,但也指出归纳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文章最后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提醒人们没有什么是肯定的。
33 规避损失 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
规避损失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导致我们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
因此,在说服他人时,强调避免损失而不是可能的收益更有效。
在股市和公司中,员工也倾向于规避风险。
此外,人们对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敏感,例如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34 社会性懈怠 团队为什么会使人懒惰
团队中的社会性懈怠效应会导致个人效率降低,但为了避免被注意到,个人的贡献不会降至零。
这种效应不仅出现在体能方面,也会在精神上出现,如开会时。团队的大小会影响效率,但团队模式并不是成功的关键。
团队还会导致责任扩散和风险分摊效应,需要注意缓解团队的弊病。
35 指数增长 一张对折的纸为什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介绍了指数增长和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对人类感知的挑战,以及如何使用倍增时间来更好地理解增长率。
通过对纸张对折和货币增长的例子,强调了指数增长的惊人效果。
在面对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时,不要被感觉所欺骗,而是要使用计算器或倍增时间来更好地理解增长率。
36 赢家的诅咒 你愿意为100欧元支付多少钱?
在拍卖中,赢家往往是事实上的输家,因为他们往往支付过高的价格。
这种“赢家的诅咒”在油田拍卖、团购网、企业并购等领域都存在。货物的真实价值不确定,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
沃伦·巴菲特建议不要参与拍卖,如果必须参与,就确定一个最高价并从中扣除20%以避免赢家的诅咒效应。
37 基本特征谬误 千万别问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是不是自传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高估人的影响,低估情境因素。
在负面事件中,我们往往将责任归咎于个人而非外在因素。这种谬误也体现在企业老板身上,我们往往将业务好坏归因于领导而非经济形势和行业影响力。身为作家,作者也遇到了基本特征谬误,读者总是问他的小说是否自传。
我们过度关注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因此,我们应该多关注情境而非个人。
38 错误的因果关系 你为什么不该相信仙鹤送子
介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举例:虱子离开寄主是因为寄主发烧,而不是虱子回来导致寄主好转。同样,员工积极性高并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经营好,而是因为好的员工激励。
错误的因果关系经常被用于经济图书和顾问中。
因果关系和相互关系不同,需要仔细观察。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39 光环效应 长相好的人为什么容易事业有成
光环效应,即我们由容易得到的或特别明显的因素,比如一家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自动推论到更难查明的特性,比如管理质量或发展战略。
光环效应会模糊我们的视线,挡住真实的特征,因此需要看仔细,排除醒目的特征。
建议经济记者们更深入地挖掘企业的内部质量,而不是只看季度数据。
40 替代途径 恭喜你赢了俄罗斯轮盘赌
替代途径,即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时刻考虑替代途径非常重要。
41 预测的错觉 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的目光
专家的预测几乎不可靠,最糟的预测家恰恰是那些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专家。
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权利,他们预测错误时没有“坏处”,但如果预测正确,就会获得关注、咨询委托和出版机会等“好处”。
应对预测持批评态度,关注预测的约束机制和准确率。
42 关联谬误 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会误导人
关联谬误,即人们在思考时会受到故事的说服力,容易忽略其他可能性。
举例说明了两种可能性中一个包含更多条件的情况,以及专家们也容易犯这种谬误。
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很重要,作重要决定时不应只听从直觉思维。
43 框架效应 言为心声
框架效应是指,同样的事情因表达方式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例如,选择救200人或死400人的方案,根据表述方式不同,被问者做出的选择也不同。
框架效应也被广泛应用于美化,如将股价下跌称为“回调”,将高收购价称为“善意”。
44 行动偏误 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
行动偏误是指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这种偏误常出现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许多投资者表现得像夜总会门外没有经验的年轻警察那样,不能正确分析股市的活动,就采取过激行动。
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
45 不作为偏误 为什么你不是答案就是问题
“不作为偏误”,即在面对可能带来损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行动,而不是采取行动。
这种偏误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接受被动的损害,而不是主动的损害,以及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疫苗接种等决策时会犹豫不决。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行动偏误的概念,即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采取无用功,而不是不作为。要注意两个概念的区别
46 自利偏误 你为什么从不自责
自利偏误的概念,即将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咎于外因的思维错误。
文章案例包括公司年报、性格测试、SAT考试等
想要应对自利偏误,可寻找直言不讳的朋友或挑战自己的死对头。
47 享乐适应症 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
享乐适应症是指我们对于物质和经历的快乐感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研究表明,往返交通是导致不满最多的,人们几乎无法适应。
因此,科学建议避免长时间的负面效应,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如何利用时间有关,投资友谊,做最爱做的事情,避免与对比群体交往。
48 自我选择偏误 请不要惊讶有你存在
自我选择偏误,即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所处的样本,而忽略了整体的情况。
例如,在塞车或排队等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总是倒霉的,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我们只关注了自己遇到的情况。类似地,营销调查也容易掉入自我选择偏误的陷阱。
哲学家对语言的惊叹也是一种自我选择偏误。
49 联想偏误 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
介绍了联想偏误对人们决策质量的影响。
通过实例,说明了错误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联想形成,如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文章还提到了“斩来使综合征”和首席执行官们避免听坏消息的倾向,以及小商贩乔治·福斯特的故事。
要注意不要过分受到情感联系的影响,要理性思考。
50 新手的运气 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联想偏误的特殊情况: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
新手的运气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可能导致灾难。
长期成功可能是才华的体现,但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请像一位科学家那样,武装自己,以防自欺欺人。
51 认知失调 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认知失调,即行为与想法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如何通过撒谎或改变想法来缓解这种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种不理性的自我欺骗,需要认识到并努力避免。
52 双曲贴现 及时行乐——但请只限于星期天
探讨了“及时行乐”的吸引力以及双曲贴现的思维错误。
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
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明智行为的艺术
1 为什么很差的理由往往也能用-用理由辩护
给自己的行为一个理由,即使不充分,也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人类对“因为”是上瘾的,需要这个词,即使后面跟着的内容并非无懈可击。
这个不起眼的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必须要多使用。
2 为什么作的决定越少,效果会越好-选择疲劳症
作出决定会让人疲惫,称为“选择疲劳症”,会影响消费者和决策者的判断力。
在一个法庭审判中,“有决断性”的判决比率会从一开始的65%逐渐下降到零,需要休息来充电。
在商业中,像宜家家居这样提供食物和休息的公司可以帮助消费者克服选择疲劳症。
3 为什么你不会穿希特勒穿过的羊毛衫-关联谬误
关联谬误,即人们在看待某些物品时会受到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容易对于与自己亲密关系的人的照片会表现出掷飞镖时的顾虑,即使这些照片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
文章还举例说明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所使用过的物品的厌恶,以及一位战地记者收藏萨达姆·侯赛因用过的餐具引起的恶心反应。
4 为什么没有战争的平均规模-平均数的问题
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平均值掩盖了事情背后真实的分布情况,而分布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不规律。
当提到“平均”这个词时,需要对它敏感一些,试着探究一下其背后的整体分布情况。
如果一个极特殊的情况不会给平均值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平均”这个概念还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极特殊的情况会改变整个局面,那么就应该放弃“平均”这个概念。
5 你如何被钱毁掉了动力-激励排挤效应
钱并不总是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会产生激励排挤效应。
例如,给予补偿可能被视为贿赂,而给予奖金可能会减少员工对非金钱动力的关注。
对于没有内在动力的行业,奖金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于那些有内在动力的行业,奖金可能会破坏员工的动力。此外,对于孩子的教育,金钱奖励也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6 如果没有什么可说的,就什么都别说-废话倾向
废话倾向是指不动脑筋、愚笨或无知会导致头脑糊涂,滔滔不绝貌似可以掩饰这种思想上的糊涂。
语言表达是思想的镜子:清晰的思想会带来清楚的表达,糊涂的思想结果只会是废话连篇。
7 作为经理你如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使数值看上去更好-威尔·罗杰斯效应
作为经理,你可以通过移民效应或威尔·罗杰斯效应来提高数值,例如将一个低于平均但仍受欢迎的节目从高收视率频道转移到低收视率频道。
这种效应也可以应用于基金经理和汽车销售员等领域。
威尔·罗杰斯效应在医学界也很常见,例如肿瘤病人的病期移行。
8 如果你有敌人,那就给他提供大量信息-信息偏倚
在做决策时,收集更多信息并不一定能帮助做出更好的决定。相反,有时候过多的信息反而会导致信息偏差和错误的决策。
因此,建议尽可能用最少的信息来生活和做决策。
9 为什么在满月时会看到人脸-聚集性幻觉
讲述了人们在寻找规律和模型时容易出现的错觉,如在噪音中听到天外之音、在吐司面包上看到圣母玛利亚的脸等。
要保持怀疑精神,不要过于相信偶然中的规律,应该请数学家做统计测试。
本章节提供的案例包括金融市场、纯随机序列、二战期间的轰炸地点等。
10 我们为什么要爱经历痛苦才得到的事物-劳力辩证现象
“劳力辩证现象”,即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后,会对其结果期望过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被团体组织利用来团结成员,也可以被个人利用来增强自我价值感。
想要缓和这种现象,应保持一定距离去看待其结果,不要过分美化。
11 为什么小型公司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小数定律
“小数定律”指出,小型公司的数据变化比大型公司更大,因此在研究结果中出现的不寻常现象可能只是偶然事件的结果。
在做决策时,需要谨慎对待这些令人吃惊的发现。
12 请谨慎对待你的期望-期望的正负效应
对期望的正负效应要谨慎对待。过高的期望会导致市场对公司的惩罚,而期望也可以激励人们实现更好的结果。
期望可以改变大脑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人们应该更谨慎地对待期望,提高对自己和喜爱的人的期望,同时降低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的期望。
13 不要相信你最先凭感觉想到的内容-简单逻辑
不要相信你最先凭感觉想到的答案,因为它们可能是错误的。
CRT测试可以衡量人们的理智权衡能力,得分较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大的可能性,而得分较低的人则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选项。
这种能力也与宗教信仰有关,得分较高的人更多是无神论者,而得分较低的人则更多信仰上帝。
14 如何揭穿江湖骗子?-福勒效应
“福勒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这种效应解释了为什么伪科学如占星学、笔迹学、看手相、塔罗牌占卜等能够发展得很好。
文章提供了一种判断占星师水平的方法,即让他对一些人进行性格分析,只有当大部分人都选出与自己性格对应的卡片时,才能认为这位占星师是真正的高手。
15 为什么志愿工作只对明星适用-志愿者的愚蠢
“志愿者的愚蠢”,即有些人为了做志愿工作而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工作,这样反而对“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做出的贡献更少。
只有当志愿工作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时,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真正的名人来说,做志愿工作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捐赠钱财可能更加有效。
16 为什么你是情感的傀儡-情绪激发学
绪激发是最常用的激发学,我们的决定是情绪激发的产物。
我们的大脑不是为了作复杂计算而进化的,人类要是在远古时期还进行长时间思考的话,早就被肉食动物吞食了。
我们的情感态度会决定我们对风险和利益的估计,我们依赖感情来做出复杂的决定。
17 你为什么要和自己唱反调-内省错觉
内省错觉是一种相信通过窥视内心可以得到真相的情况,但内省是不可靠的,我们会虚构出一些内容。
如果你太过相信自己,一直相信自己,那么清醒过来的那一刻对你来说就会更加残忍。
越是你深信不疑的事情,你越是要多一些怀疑。
18 为什么你要断了自己的后路-缺乏关门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尽可能多地争取选择,而不愿意做出决定?这种行为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并阻碍成功。
我们需要学会关门,制定一套生活策略,有意识地忽略一些可能性。
19 为什么我们要用好的换取新的-对新事物的狂热
当我们想象未来时,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当前最热门的发明创造,而低估了传统技术的作用。
哲学家纳西姆·塔勒布认为,大多数已经存在了至少50年的技术,还会再存在50年,而那些刚刚出现几年的技术,也许会在几年之后落伍。
因此,当你在预测未来时,不要往窗外探得太远,50年之后的日常生活会与今天的日常生活大致一样,当然肯定到处流行着新的小工具,但大多数的寿命会很短。
20 为什么煽动宣传会有效果-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即人们对于信息来源的记忆会比对于信息本身的记忆更快消失,因此宣传的说服力会随着时间而增强。
这种效应在选举宣传中尤其明显。为了避免被操控,建议不要接受未经要求的建议,尽可能躲开广告宣传中的信息,并思考每个说法的来源和对谁有利。
21 为什么你对于哪个是最好的选择-很盲目-选择盲目症
当面临选择时,人们容易陷入“选择盲目症”,即忘记将其他可能的选项与眼前最好的选择进行比较。
正确的方式是将选项与其他可能性进行对比,以避免被引入歧途。例如,将投资选项与其他投资进行对比,而不是与储蓄利息进行对比。
22 为什么我们会说后起之秀的坏话-竞争偏见
“竞争偏见”,即倾向于不支持可能超过自己的人。
科学家可能会恶意地评估其他科学家的论文,而创业者可能只会雇用比自己差的人。
应该有才华的人提供支持,因为他们可能会超过你,而你可以从中获益并向他们学习。
23 为什么第一印象有欺骗性-最初效应和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制胜效应是指我们对第一个信息的印象比其他信息更深刻,这种效应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在招聘和会议等情境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效应。
此外还有“近因效应”,即最后得到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
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评价每个方面,而不是只根据第一印象做出判断。
24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未知的事物-放血效应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未知事物的放血效应?
放血疗法基于身体的“体液学说”,这种学说统治了医学界2000多年,直到19世纪才被放弃。
在其他领域,我们也不是在一种理论被证明错误时放弃它,而是在有更好的理论出现时才放弃它,这种现象被称为“放血效应”。
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我们的投资策略、生活理念和对他人的看法,如果事实和我们的观点不符,我们应该立即放弃观点,而不是等待更好的理论出现。
25 为什么自己做的菜吃起来更香-非我发明症候群
“非我发明症候群”,即认为自己的想法比其他人的想法更好更重要。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人,也存在于企业和社会中。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审视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接受来自不同来源的建议。
26 你如何利用不可想象的事情-黑天鹅效应
“黑天鹅效应”,即不可预知的事件可能对生活、财务状况、企业等带来巨大影响。
由于人类的思维结构是为适应猎人和采集者的生活而进化的,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黑天鹅”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并尽可能从中获得积极影响,例如成为艺术家、发明家或企业家。同时,我们也需要避免那些有消极影响的“黑天鹅”,例如负债和奢华的生活。
27 为什么我们的知识不能延伸-依赖域现象
依赖域现象”,即知识很难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
作者举例说明了在医学、金融、文学等领域中的这种现象,并指出将知识从职业领域延伸到私人生活中尤其困难。
如果人们很擅长某个领域,其能力是很难延伸到另外一个领域的。
28 为什么你会认为其他人和你想的一样-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即高估自己和他人的一致性的思维错误。
这种错误在艺术、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很常见。
要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被普遍认同,也要尊重和自己不同的人的观点。
29 为什么你总是有道理的-篡改历史现象
人们会无意识地将过去的观点调整为今天的看法,以避免和自身之前的错误相碰撞。然而,即使我们非常经得起磨炼,承认错误也是感情上最难的任务之一。
此外,“闪光灯记忆”也是有错误的,它是大脑重构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记忆被错误所充斥,即便是似乎很准确的“闪光灯记忆”。
30 为什么你要和你的团队保持一致-群体内外偏见
探讨了群体同一性的形成和影响,以及群体内外偏见的心理学效应。
群体可以基于微小的标准而建立,群体内成员的观点会得到认同的可能性更大,而对于陌生人的偏见和厌恶是生物学上的事实。
因此,为了随意组成的群体而牺牲生活是一种愚蠢的错误。
31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天马行空-模糊不容性
“埃尔斯伯格悖论”或“模糊不容性”,即人们更喜欢已知的可能性。
文章举例说明了风险和模糊的区别,并指出在模糊的情况下,人们不能像在风险的情况下那样计算。
要学会忍受模糊,理解风险和模糊之间的区别。
32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现状最好-默认效应
默认设置往往是吸引人的,我们很容易陷入“现状最好”的思维定势,即使这会对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政府也会利用默认设置来引导公民做出更好的选择。例如,通过将便宜的汽车保险设为默认选项,新泽西州政府成功地鼓励了市民购买更便宜的保险。
33 你为什么会喜欢“最后的机会”-害怕后悔
对于后悔的害怕有时会使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为了避免后悔而保守地行动,或者因为“最后的机会”而做出决定。
然而,这种害怕也可以使我们整个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还是以悲剧的方式。
34 为什么显眼的不等于是重要的-凸显效应
本节探讨了“凸显效应”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影响。
当一个特征非常引人注目时,人们往往会过度重视它,而忽略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
这种现象在新闻报道、犯罪报道和股市预测中尤为常见。
因此,我们应该警惕“凸显效应”对我们的影响,不要被表面的特征所迷惑,要理性思考,客观分析。
35 为什么实践高于研究-知识的另一面
实践比研究知识更重要。
知识分为语言描述的和非语言描述的两种类型,但我们过度重视前者。
很多想法、产品和能力都是通过尝试和体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查阅书本和思考前人理论而来。
文字会掩盖能力,表达能力好的人会赢得更好的机会。
重要的知识在实践中,从现在开始停止阅读,作些可能会失败的尝试。
36 为什么钱不是赤裸裸的-赌场盈利效应
钱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包在感情的外衣里。
经济学家理查德·塔勒尔将“赌场盈利效应”称为人们在投机赢利之后愿意接受的风险等级升高,因此中彩票的人在几年之后往往比赢得大奖之前要穷。
在赢钱或被“赠送”钱时,要小心大手大脚花钱,最好将钱存入银行账户中。
37 为什么新年时下的决心很难实现-拖延症
拖延症是不理智的,因为我们的打算决不会被自动完成。
要避免拖延症,需要放松和充电,制订时间计划并设定清晰的分步目标,以及阻止分心的秘诀,如关闭网络和给自己设定公开的完成时间。
38 为什么你需要自己的王国-妒忌
妒忌是最愚蠢的情感之一,容易引起不理智的行为。
妒忌主要由财产、地位、健康、年龄、能力、受欢迎度、美丽等引起,而且我们主要会妒忌和自己相近的人。
避免妒忌的方法是停止与他人比较,找到自己擅长的事物,建立自己的王国。
39 为什么你宁愿读小说也不想看统计数据-心智理论效应
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心智理论”,即我们对其他人的思考和感受有着精细的感受。
统计数字让我们感到冷漠,而人物形象和故事则更容易引起共鸣。
媒体和小说都利用了这一点,但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人物故事,同时关注背后的事实和统计数据。
40 为什么危机很少会是机会-“没有杀死我”谬误
认为危机可以使人变得更强大是一种错觉。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公司在危机中会受到削弱,只有极少数会变得更好。
经历危机后,人们应该更加谨慎地看待公司的经营状况。
此外,通过一次事故或崩溃而获得认识是最愚蠢的方式,因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危机发生前就可以实现。
41 为什么你偶尔应关注焦点之外的内容-注意力错觉
注意力错觉会导致危险的情况,例如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
我们通常只看到自己所关注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排除这种“注意力错觉”,要使自己去面对所有可能的和看上去不可能的场景,思考别人想不到的内容。
42 为什么大话也有说服力-策略性虚报
“策略性虚报”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效的,例如在大型项目中,没有人能承担完全责任,或者与很多企业相关联的项目,可以互相推诿,或者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的项目。
在重要情况下,例如眼科医生或将要雇用的员工,需要仔细考虑对方的过去表现,对比其他同类项目的持续时间、收益和成本,并加入高额罚款条款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43 为什么有时候你应该跟着感觉走-想得太多
有时候过度思考会阻碍大脑的感性智慧。
感性思维是大脑的一种原始方式,但不一定比理性思维差,经常比理性思维更好。
对于熟练掌握的能力或已回答过的问题,最好不要思考,而对于复杂的情况或人类进化史上未曾有过的情况,理性思考更有帮助。
44 为什么你打算做的事情过多-计划谬误
“计划谬误”,即人们倾向于高估时间和益处,低估成本和风险,导致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建议参考过去的经验,召开“最后期限”会议,虚构出糟糕的结果以提醒团队成员注意意外情况。
45 为什么拿锤子的人会把一切看成钉子-专业偏见
“专业偏见”,即人们倾向于用自己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式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偏见的危险在于,专业领域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解决问题。
建议人们学习其他领域的思维模式,以增加自己的思维工具箱。
46 为什么计划使人感到安心-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平静内心,解决未完成的任务。
研究表明,未完成的任务会一直追着我们,直到我们有了明确的完成任务的计划。
一个很好的计划就足够了,不必完成任务才能将其从大脑中清除。
47 你坐哪条船比你划桨的艺术更重要-能力错觉
成功的公司创立者只占所有公司创立者的不到1%,因为运气比实力更有决定性。
大多数创业者在第一家公司创立成功之后,无法使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公司获得同样的成功。
对于经理们来说,他们对一家公司的成功只有60%的决定意义。
有些领域是完全靠技能在生活,有些领域尽管需要能力,但能力却没有决定意义,还有一些领域纯粹偶然情况占主导,例如金融领域。
48 为什么检验清单使人盲目-正面效应
正面效应”,即存在的事物比不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意义更大。
这种现象在金融骗局、产品包装、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体现。
我们很少考虑没有发生的事情,对于不存在的事物我们是盲目的。
如果能够偶尔考虑下没有发生的情况,那我们会感到更满意,但这是种费力气的思考工作。
49 为什么会绕着箭画箭靶子-“挑葡萄干现象”
“挑葡萄干现象”,即在报告中只展示成功的业绩而掩盖失败的目标,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
文章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询问那些没有挑出来的“葡萄干”,即询问失败的项目或未实现的目标;二是审查企业设定的目标,因为人们在中途无声无息地换上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最初设定的目标。
50 石器时代对替罪羊的猎捕-单一因果谬误
单一因果谬误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即将一个事件归结于一个单一的原因。
这种错误在新闻报道、政治和商业决策中很常见。
事实上,任何事件都有多个原因,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例如,金融危机的原因不仅仅是货币政策、评级机构或投资者的愚蠢,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当销售额下降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实验性的测试,才能找到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
51 为什么开快车的人会开得更安全-意向性治疗谬误
开快车司机比理智司机更安全,因为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行程,不会卷入事故——这是“意向性治疗谬误”的一个例子。
一项研究表明,有大量负债的公司比没有负债的公司更能赚钱,因为效益不好的公司不会得到贷款,被自动归入没有负债的一类。
这种谬误也存在于医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研究对象是否被悄悄避开作为样品数据。
52 为什么你不应该读新闻-新闻错觉
本节了新闻对人们思维和行动的负面影响,包括新闻制作者利用人们对刺激的强烈反应,新闻的意义不大,以及浪费时间。
作者进行了一个实验,放弃了所有新闻的消费,结果思维变得更清晰,见识更深远,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而且从未错过重要的新闻。
建议读者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是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