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绘画和画学论著
中国绘画和画学论著,内容有史前美术、先秦和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绘画和画学论著
史前美术
壁画
岩画
地画
先秦和秦汉
长沙楚墓帛画
战国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西汉墓室壁画
卜千秋夫妇墓
烧沟61号墓
画像石
始于西汉,建筑材料
《荆轲刺秦王》山东嘉祥县武梁祠
画像砖
始于战国,盛于两汉,装饰材料
《戈射收获画像砖》《荷塘鱼猎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
绘画
曹不兴
地位:NO.1 佛像之祖;落墨为蝇
卫协
地位:谢赫评“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顾恺之
地位:东晋最伟大画家、“画、才、痴”三绝
风格:密体;高古游丝描
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传仁智图》
陆探微
地位:第一品第一人
风格:密体;秀骨清像
张僧繇
地位:张家样
风格:“疏体”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曹仲达
地位:曹家样
风格:曹衣出水
论著
作品:《论画》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谢赫
作品:《古画品录》
理论
教育功能:明劝诫。
六法论:①气韵生动②骨法用笔③应物象形 ④随类赋彩⑤经营位置⑥传移模写
绘画遗迹
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
南朝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嘉峪关 魏晋《进食图》
隋唐
人物
初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画圣、莼菜条、吴带当风
张萱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
《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
山水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开创了青绿山水画
唐
南宗
王维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张璪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北宗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花鸟
韩幹《照夜白图》《牧马图》
韩滉《五牛图》
边鸾
花鸟画之祖
五代十国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文苑图》
北方重峦峻岭
荆浩
《匡庐图》
《笔法记》“六要论”
关仝
关家山水
南方秀丽风光
董源
《潇湘图》
巨然
西蜀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南唐 徐熙
《石榴图》
两宋
山水画
北宋
李成
"气象萧疏,烟林清″
《读碑窠石图》《晴峦萧寺图》
范宽
“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溪山行旅途》
郭熙“卷云皴”
《早春图》
米氏云山“米点皴”
米芾
米友仁
南宋四家
李唐
《采薇图》“不食周粟”
刘松年
马远“大斧劈皴”
《踏歌图》《寒江独钓图》
夏圭
花鸟画
院体花鸟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徐崇嗣
创出“没骨法”
崔白
革新了北宋院体花鸟绘画风格,萧条冷峻的画风
《双喜图》《寒雀图》
赵佶
"瘦金体″
文人花鸟
苏轼
《枯木怪石图》
文同
“湖州竹派”“胸有成竹”
《墨竹图》
元代
赵孟頫
标榜“古意”。“书画本来同”
《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
元四家
黄公望“长披麻皴”
“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
吴镇
《鱼父图》“三段式构图”
倪瓒“折带皴”
三段式构图
《鱼庄秋霁图》《六君子图》
王蒙“解索皴”“牛毛皴”
《青卞隐居图》
王冕
《墨梅图》
山西苪城-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三清殿内《朝元图》
明代
早期
浙派:戴进,吴伟
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中期
吴门四家
沈周
《庐山高图》
文徵明
《真赏斋图》
参与设计了拙政园
唐寅
三白法,善题拔
《王蜀宫妓图》
仇英
工笔重彩
《汉宫春晓图》
晚期华停派
董其昌
提出“文人画”的称谓
“南北宗论”
南宗-顿悟:文人山水
北宗-渐修:青绿山水
陈淳
徐渭
完成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变革
《墨葡萄图》
人物画
南陈北崔
陈洪绶《水浒叶子》《西厢记插图》擅长版画
崔子忠
波臣派
曾鲸
《王时敏像》《张卿子像》
清代
清六家
娄东派:王时敏、王原祁、王鉴
虞山派:王翚
常州派:吴历、恽寿平
清初四僧
朱耷
《荷石水禽图》
石涛
《苦瓜和尚画语录》
弘仁
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海阳四家之一
髡残
明亡前出家为僧
清代中期扬州八怪
郑燮、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土慎、罗聘、高凤翰
郑燮: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六分半书
晚清海派
未定居上海:赵之谦、虚谷
三任:任颐、任熊、任熏
晚期吴昌硕-西冷印社社长
近现代
油画
陈丹青
《西藏组画》
董希文
《开国大典》
中式廓
《血衣》
罗中立
《父亲》
詹建军
《狼牙山五壮士》
罗工柳
《地道战》
中西融合
岭南画派
高剑父(春睡画院)、高奇峰、陈树人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刘海粟
1920年,成立中国第一个人体模特儿工作室
1912年,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
徐悲鸿
《八骏图》《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林风眠
《渔村》《油灯花果》《小鸟》
李可染
《万山红遍》
蒋兆和
《流民图》
中国画
齐白石
“三百石印富翁”
理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蛙声十里出山泉》《不倒翁》《水芋游虾图》
黄宾虹
黑密厚重、浑厚华滋
《山水册页》
潘天寿
用笔老辣生涩《映日图》
石鲁
长安画派创始人
《转战陕北》
漫画
张乐平
“三毛之父”《三毛流浪记》
丰子恺
美术教育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