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品储存与养护
对药品储存与养护这门课程的总结和整理
编辑于2020-05-20 11:13:44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从管理的角度,药品应具有的特点
安全性
稳定性
有效性
均一性
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要求
(1)对人员的基本要求
(2)对设施与设备的要求
第二节 药品储存与养护目的和意义
目的
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降低损耗
保证市场供应
促进流通顺畅迅速
监督药品质量
提高应急能力
消除地区差异
意义
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保证药品的使用价值。
加强用品的流通,满足人民防治疾病的需要。
降低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药品储存养护的基本任务
加强药品储存量管理
加强药品仓库设备设施和库房安全管理
加强药品储存养护的业务管理
第二章 药品的仓储管理
第一节 药品分类储存管理
GSP对库房分类的要求
按一般管理要求
按温度管理要求
药品仓库的种类
第二节 药品仓库的作业管理
药品仓库的设置
药品仓库的库区布局
第三节 药品仓库经济指标与设备管理
药品仓库经济指标管理
仓储成本核算
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的效益、效率与质量分析指标
药品的盘点与损耗
仓库设备管理
Gsp对仓库设备管理的要求
仓库设备的种类
第四节 安全消防管理
防火措施
常用消防设备
灭火器
消防栓
砂箱(桶)
安全灭火
隔离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
第三章 药品出入库管理
第一节 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
内在因素
化学变化
水解性,氧化性,还原性,其他因素
物理变化
吸湿性,风化性,挥发性,升华性,溶化性,冻结性
生物学变化
外在因素
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时间,微生物,其他
第二节 药品的入库验收
收货
安排卸货场地
点准收货件数
办理交接手续
货位安排
验收
验收标准:应执行国家、部颁和地方标准
验收内容
数量点收
包装检验
质量检验:外观性状检和抽样送检(四分开)
药品的拒收
抽样的原则与方法
验收记录
特殊管理药品验收
入库
验收完毕,按指定地点入库,记账并完成交接。(发生异常情况时有权拒收并报告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第三节 药品的在库养护
药品的合理储存
药品色标管理
药品的合理堆放
分类储存
药品的分区
货位编号
药品堆垛
药品的保管养护
一般药品的保管
性质不稳定药品的保管
有效期药品的保管
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
危险性药品的保管
药品的在库养护
第四节 药品的出库验发
核单
配货
复核
复核记录保存至超过有效期一年,至少保存三年;
贵重药品、特殊管理药品发货,由发货、复核两人共同进行;
进口药品应将加盖原印章的注册证和口岸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随药品同行;
发货
自提
送货
取样
药品出库的原则
坚持“三查六对”制度
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第五节 药品的包装和运输
药品分包装
提货-检查-分装-包装-入库
药品包装
药品运输
第六节 安全消防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火源
燃烧的类型
闪燃
着火
自燃
爆炸
灭火方法
隔离法
窒息法
冷却法
抑制法
第四章 仓库温湿度管理
第一节 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基本知识
温度:空气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温度计摄氏度表示
空气温度:距离地面高度1.5米处的空气温度
库房温度:库房单位体积内空气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最高气温:13-14时冬季,14-15时夏季。)
气温年变化(最低气温:一月内陆、二月沿海;最高气温:七月内陆、八月沿海。)
库内温度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但仓库内的温度变化比外界慢。)
湿度的变化规律
湿度的基本知识
湿度:空气中水蒸气含有量的大小
饱和湿度(最大湿度):在一定温度下,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最大量(单位为g/m3)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同体积的空气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湿度)之百分比
湿度的变化
绝对湿度:温度低,蒸发强度小,绝对湿度小
相对湿度:温度低,蒸发强度小,相对湿度大
第二节 温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
温度
温度过高的影响
药品变质
药品挥发
破坏剂型
温度过低的影响
药品变质
容器破裂、药品污染
湿度
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潮解、稀释、分解、发霉、变形、风化
第三节 仓库温湿度的调控与监测
温湿度的调控
温湿度的自动监测
第五章 仓库虫害的防治
第一节 仓库虫害的来源和危害
常见仓库虫害的种类
鞘翅目
米象
药材甲
日本蛛甲
黑皮蠹
鳞翅目
印度谷螟
地中海粉螟
螨类
粉螨
干酪螨
害虫生长发育的规律
卵(相对不活动的发育阶段)
幼虫(危害中药严重时期,也是仓库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蛹(静止阶段,害虫有较高的抵抗力)
成虫(破蛹而出为羽化)
仓库害虫的生活习惯
适应性
食性
隐蔽性
趋性
危害性
细菌
排泄粪便
洞孔或残缺
中药材虫蛀后会泛油,引起质变
货外包装及库房结构
第二节 仓库虫害与环境的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
致死高温区:50℃至60℃
最适宜温度区:25℃至32℃
维持生命的有效温度:8℃至40℃
不活动温度范围:35℃至40℃
适宜温度区:15℃至35℃
10℃以下害虫的生命活动受到严重抑制
-4℃以下虫体冻结致死
与湿度的关系
相对湿度在70%至80%(温度18至27℃),虫害的繁殖能力最强。
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27至35℃),虫害繁殖能力下降。
与空气的关系
当密闭环境下氧的浓度降到1%至2%,仓库害虫因缺氧窒息死亡。
第三节 仓库虫害的防治方法
预防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法
曝晒
高温烘燥
低温冷藏法
化学防治法(高效、快捷、经济)
氯化苦熏蒸法(三氯硝基甲烷)
磷化铝熏蒸法
近代养护法
自然降氧防治法
低氧低药量防治法
气调养护防治法
远红外干燥法
微波防治法
电热辐射防治法
鼠害的防治方法
卫生环境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
电子捕鼠器3-5cm离地
挡鼠板30-40cm
化学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
第九章 特殊管理药品的储存养护
第一节 特殊管理药品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
具有两重性(合理使用盛医疗必需品解除患者病痛;使用不当或滥用会影响到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类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毒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
第二节 特殊管理药品的储存和保管要求
储存保管流程
入库验收
分类储存
在库保管与养护
出库复核
储存保管要求
供销管理要求(定点经营制度)
用入库验收管理要求(双人验收)
贮存养护管理要求(专库)
出库管理要求(双人复核)
过期损坏药品的处理要求(申请销毁)
第八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第一节 中药材的储存养护
中药材的质量变异现象
霉变
虫蛀
变色
泛油(走油)
气味散失
风化
潮解溶化
粘连
升华
中药材的质量变异原因
自身因素
药材含水量
药材化学成分
环境因素
空气、温度、湿度、日光、霉菌、虫害
测定饮片含水量的主要方法
烘干法
甲苯法
气相色谱法
减压干燥法
中药材的储存保管
根及根茎类药材
花类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
全草类药材
树脂干膏类药材
动物类药材
特殊中药
第二节 中药饮片的储存养护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及质量检查
取样原则
核对
取样数量
取样量
代表性和均匀性
验收方法和内容
查验相关证明文件及运输状况
数量和外包装的验收
外观性状检查
纯度检查
内在质量验收
毒、麻饮片的验收
验收记录
中药饮片的储存
切制类饮片
炮制类饮片
中药饮片的养护技术
传统养护技术
现代养护技术
第三节 中成药的储存养护
中成药的分类储存
一般固体中成药
控制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在75℃以下
注射剂
贮存温度在20℃以下的阴凉库,避光避热,防冻保存。堆垛不宜过高,避免重压
其他液体及半固体制剂
储存于阴凉干燥库房,避光避热防冻
胶剂膏药的中成药
储存时宜将内服、外用及不同性质的中药成分分别储存于阴凉、密封较好的小库房或容器内,防热防潮
中成药易变品种的养护
丸剂
密封贮存,防止受潮,发霉,虫蛀,变质,还应防止重压
片剂
储存在密闭干燥处,遮光、避热、防潮,库温在3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35%-70%为宜
散剂
贮存时注意防潮、防结块、防霉蛀,避免重压撞击。对含挥发性药物或吸潮性较强的散剂,要注意密封闭置阴凉干燥处
胶囊剂
密封并至室内阴凉干燥处贮存
糖浆剂
堆码时注意不要倒置重压,经常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煎膏剂
防日光直射和库房温湿度过高
注射剂
堆垛不宜过高
第七章 常用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第一节 药品的分类
遴选原则: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保证供应
按照药品的治疗作用将现代药品进行分类的目的
准确的把握药品的治疗作用
做到合理用药
更好地反映药品的治疗特性
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分类
处方药
非处方药
药品批准文号
子主题
第二节 药品易发生的变异现象和原因
内在因素
物理性质引起
熔化、挥发、吸湿、潮解、结块、稀释、风化、升华凝固、变形、分层、沉淀、蒸发等
化学性质引起
水解、氧化、光化分解、碳酸化、变旋、聚合、异构化、脱羧等
外界因素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光
温度
高温失效,低温变质
湿度
药品储存要求湿度RH为35%-75%
药品都有有效期,但中药除外
第三节 常见剂型药品的储存养护
散剂(附颗粒剂)的储存养护
质量变异:吸潮、变色、异臭、异味、挥发、分层、霉变、虫蛀、微生物污染
储存养护:防止吸潮造成的结块和霉变
片剂的储存养护
应密封、避光,在干燥凉处储存
受潮后不宜使用
注意有效期
胶囊剂的储存养护
质量变异:漏粉、漏液、粘软变形、霉变生虫
储存养护:干燥阴凉处,温度不宜高于30℃,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宜,以防潮防热为主
注射剂的储存养护
质量变异:变色、生霉、析出结晶或沉淀、脱片、白点、白块、冻结、结块、萎缩,其他质量变异
储存养护:避光储存
糖浆剂的储存养护
质量变异:霉变、沉淀、变色
储存养护:储存于密塞的容器中,避光置于凉爽处
栓剂的储存养护
质量变异:软化变形、出汗、干化、外观不透明、腐败
储存养护:置于密闭的容器内,放在干燥凉处,30℃以下储存,避免重压。炎热夏季贮于冰箱或冷藏室冷藏,注意防热和防潮。
软膏剂的储存与养护
质量变异:酸败、流油、发硬、分离、生霉、氧化或还原、变质、颜色改变
储存养护:置于密闭容器内,放在干燥阴凉处,30℃以下储存,避免重压。炎热夏季贮于冰箱或冷藏室冷藏,注意防热和防潮。
第四节 原料药的储存养护
具有特殊臭味的药品,应分隔储存,避免近旁、同柜、混合堆放。
挥发性
吸附性
第六章 药品的霉变与防治
第一节 霉菌的种类和生长繁殖条件
霉菌的种类
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条件是霉菌生活的物质基础(碳源,氮源,水,维生素等)
外界条件
温度(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湿度(霉菌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为75%)
光线
空气(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80%-90%,可将霉菌全部杀死)
第二节 霉菌对药品的危害
霉菌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危害
霉菌对中成药的危害
霉菌对其他药品的危害
第三节 药品霉变的防治方法
药物原料
控制中药材的含水量(含水量超过10%有利于霉菌生长)
密封法
吸潮法
通风除湿法
控制库内的相对湿度(应在70%左右)
吸潮剂吸湿
机械通风除湿
控制库内的温度(储藏温度在20℃以下,甚至能达到5-15℃更佳)
通风法
避光降温
排冷降温
保温
吸暖
生产环节的要求
辅助材料
制药设备
环境条件
操作人员
包装材料
药品储运流通环节的要求
冷库温度为2-10℃;
阴凉库不高于20℃;
常温库温度为0-30℃
库房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