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思维导图,包括儿科学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儿科学的特点、儿童各时期的划分及特点,适用于学习应试。
编辑于2023-09-07 22:22:11 广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思维导图——《神经病学》······持续更新中 课堂学习时据教学PPT及对应教材(《神经病学 第8版》)制作,内容详细,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学习、应试或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参考。 因教学大纲不同,课本中部分章节没有制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后续加更。 专业其他课程导图可关注后在主页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点赞、收藏加关注,更多资料不迷路! 更新记录: 2023.11.28-创建作品集,付费使用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思维导图——《传染病学》······持续更新中 课堂学习时据教学PPT及对应教材(蓝皮《传染病学 第9版》)制作,内容详细,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学习、应试或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参考。 因教学大纲不同,课本中部分章节没有制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后续加更。 专业其他课程导图可关注后在主页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23.10.19-创建合集,导入总论、病毒性肝炎、AIDS、HFRS、HPAI、非典、乙脑七个作品,付费使用¥15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思维导图——《神经病学》······持续更新中 课堂学习时据教学PPT及对应教材(《神经病学 第8版》)制作,内容详细,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学习、应试或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参考。 因教学大纲不同,课本中部分章节没有制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后续加更。 专业其他课程导图可关注后在主页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点赞、收藏加关注,更多资料不迷路! 更新记录: 2023.11.28-创建作品集,付费使用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思维导图——《传染病学》······持续更新中 课堂学习时据教学PPT及对应教材(蓝皮《传染病学 第9版》)制作,内容详细,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学习、应试或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参考。 因教学大纲不同,课本中部分章节没有制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后续加更。 专业其他课程导图可关注后在主页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23.10.19-创建合集,导入总论、病毒性肝炎、AIDS、HFRS、HPAI、非典、乙脑七个作品,付费使用¥15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
研究对象
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胎儿-18岁)
研究内容
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的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研究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面,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学范围,如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儿童康复学
儿科学的特点
基本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
不是成人缩影,有别于成人的最大特点为成长性
儿童各个发育阶段的差异
各种器官的功能
对各种疾病的免疫能力
对疾病的反应
药物剂量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心智发育及运动能力
情绪反应的方式及类型
解剖特点
各比例改变、骨骼、内脏器官、系统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生理特点
脉搏、呼吸较快
消化系统:代谢旺盛、消化功能不成熟
肾脏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水电解紊乱
呼吸功能储备差,易发生呼吸衰竭
病理特点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而异
免疫特点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差
IgG可维持6月;IgM:不能通过胎盘;sIgA: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临床特点
疾病种类
先天性、遗传性和感染性疾病居多
临床表现
起病急,来势猛,易反复,变化多,表达差,定位不准
诊断
不同年龄疾病的种类、表现不同
治疗
药物按体重、体表面积计算;护理、支持疗法(营养)
预后
治疗及时、预后好、恢复快、后遗症少
与成人的区别
新生儿期心率最快,以后逐渐下降达到成人水平;右心占优势,电轴右偏
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含量亦高
小年龄儿童心脏呈横位,心胸比例较大,婴儿胸腺尚未退化,胸片可见胸腺影
神经系统
新生儿腹壁反射可呈阳性,腱反射亢进
生后2~3个月内脑膜刺激征中克氏征(Kernig sign)呈阳性
2岁前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呈阳性,婴儿期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头颜MRI可见脑外间隙增宽,脑沟脑回较成人浅
儿童年龄分期
胎儿期
时间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为止,共40周
特点
受精后2周心脏开始形成,4周血液循环,8周心脏四腔结构
母亲妊娠期间受不良因素影响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保健(通过对孕母保健实施)
预防先天性发育不全几遗传性疾病
预防孕期感染
避免接触射线、化学物质的污染
及时治疗慢性病
慎用药物
孕期监护和营养
预防早产
新生儿期
时间
自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包含在婴儿期内
特点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适应宫外环境,功能不完善,易发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溶血和感染等
保健
定期访视,注意护理和喂养
筛查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出生缺陷
高产儿管理:早产、颅内出血、溶血等监护
婴儿期
时间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特点
生长发育极迅速,营养需求高,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来自母体的抗体减少,易发生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保健
合理喂养
生长检测
体格锻炼
促进健康心理发展
预防接种
常见病的防治
幼儿期
时间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
特点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减缓,智能发育迅速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有限,意外伤害发生率高
营养需求高,断乳和转乳期食物添加须在此时进行
保健
合理安排膳食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早期教育
预防传染病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
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
→
特点
生长较缓慢,速度平稳
神经精神发育如同婴幼儿一样迅速,中枢神经系统比幼儿期更趋成熟
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基本成熟
保健
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合理营养及作息制度
体格锻炼
预防疾病与意外事故
加强心理保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行为异常与疾病
青春期
定义
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特点
女孩开始和结束比男孩早2年
男孩:13-14岁至18-20岁
女孩:11-12岁至17-18岁
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第二个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逐渐趋成熟
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心理发育达到新的水平,但不成熟(叛逆)
保健
合理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心理、性教育
道德、法制教育
儿童年龄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