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第-3-单元
历史第-3-单元的思维导图,内容有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起来看。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时间轴的思维导图,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约有2241年。
历史第-2-单元的思维导图,内容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举措
1.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巩固统一,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2. 分割地方权力,中央高度集权。巩固统一,防止分裂;办事效率低下
3.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反抗;边防虚空
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使行政效率低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辽、西夏、金的威胁;积弱
财政危机:岁币和岁赐;冗兵冗官冗员
王安石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富国—调控经济,开辟财源(青苗法,市易法)强兵—“兵农合一"(保甲法)
评价
进步性:达到富国目的,消除财政赤字
局限性:加重人民负担,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失败原因
根本:依靠地主阶级,以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为根本目的
重要:触及一些贵族利益,遭到他们阻挠和破坏;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长官宰相职权):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最高军政机构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907—1125年)
西夏(1038—1227年)
金朝(1115-1234年)
元朝(1271—1368年)
兴起:铁木真建立蒙古汉国;忽必烈定国号大元
巩固统一:全国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民族关系
民族矛盾:“四等人制”
民族交融: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形成民族大交融
行省制度
性质: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
意义: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我国行省制的开端
影响:蒙古由部落统治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扩大有效统治范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学复兴:
背景:儒学日益僵化;受到佛道冲击
代表:北宋,程颢;南宋,朱熹
影响:
强化了社会道德伦理秩序
从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很好的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文学艺术
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崛起
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元曲: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书法:名家辈出,吹求个性,布局法度
绘画:山水画成就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其他: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
少数民族文字
辽:契丹大字、小字。西夏:西夏文金:女真文字
蒙古:畏兀体蒙古文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
经济作物出现专业化种植
棉花种植普遍,棉纺织业得到发展
手工业
瓷器:宋五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元(青花瓷,釉里红)
矿冶:煤做燃料相当普遍,提高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普及,推动文化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繁荣:草市大量涌现;民间贸易活跃;出现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荣
城市兴盛:出现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市场活跃
经济重心南移
背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宋灭亡,人口大量南迁
表现
北方经济对南方依赖明显,南方成为全国粮仓
影响:经济发展带动南方文化进步,影响科举模式
社会变化
科举完善,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自由
宋代土地流转自由,政府放松对社会控制
市民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海外贸易兴盛原因
工商业发达
政府奖励
造船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