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经
诗经超详细的内容,超多干货,值得拥有
编辑于2020-06-17 13:53:00诗经
成书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被称为“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有篇名无歌词的笙曲)。
《诗经》中收录的作品,始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终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一般认为,《陈风·株林》是《诗经》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600年。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后期,出现于孔子之前。《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大夫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观周乐,依次鉴赏“十五国风”、“二雅”和“周颂”,分类与《诗经》相同。说明此时《诗经》已经编撰完成。
结集方式
采诗
献诗
删诗
《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 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 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 始 ,《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 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分类(音🎶分类)
《风》/《国风》160篇
“风”即土风乐歌,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
周南、召南
西周建国后实行东西两都制度,西都为宗周镐京,东都为成周洛邑,由武王之弟周公和召公分别管理。周公居洛邑,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是周公统治下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召南》是召公统治下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河南西南部及长江中上游一带,较周南偏西。婚恋、礼俗诗较多。
邶、鄘(桑中之约)、卫
周灭商之后,将殷都朝歌及附近之地一分为三,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由管叔、蔡叔、霍叔“三监”管制。 “三监叛乱” 平定后,周公又分封康叔于此地,将三地都并入卫国。
卫都朝歌,在河南北部淇县一带。邶、鄘、卫三《风》,收录的都是卫地的诗歌。卫国商业发达,婚恋诗较多,讽刺统治阶层的诗也不少
王风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都洛邑地区的诗歌,称“王风”。诗作多悲凉乱离气氛
郑风
诗多言情之作。《论语》:“郑声淫”,“放郑声”
齐风
有写田猎、婚恋、家庭生活等题材的诗。
魏风
周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所灭。多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诗歌。《伐檀》、《硕鼠》。
唐风
唐风就是晋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唐地有晋水,所以后来国号改为晋。唐在今山西中部太原一带。晋国长期内斗,诗歌充满消极颓废、失望求助的情绪。
秦风
秦原来占据甘肃天水一带,平王东迁后,秦地扩大到西周王畿一带。秦人勇武善战,《秦风》富有尚武精神。
陈风
陈地在河南淮阳、安徽亳州一带。《陈风》多恋爱婚姻诗,崇信巫鬼的风俗颇为浓重。
桧风
“桧”也作郐,在今河南新密。郐国公元前769年被郑桓公所灭。《郐风》全为西周时作品。诗风较为忧伤惨淡。“自郐无讥”。
曹风
曹国在今山东西南曹县、菏泽、定陶一带。《曹风》多悲观失望气息。《蜉蝣》
豳风
豳地在今陕西邠县、栒邑一带,它是周民族祖先公刘开发之地。周是重视农业的民族,豳诗中农业诗尤为精彩。《七月》
《雅》105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大雅》31
大部分诗作于西周前期,也有少量西周末期作品。
《小雅》74
诗多创作于西周晚期,也有部分春秋初期作品
①“二雅”多半是周王朝士大夫上层人物的作品 ② 二雅中有反映贵族生活的宴饮诗,有战争诗,还有不少政治讽喻诗
《颂》40篇
“颂”借用为“容”,即形容,又指舞容,这里指的是宗庙祭祀中配舞的乐曲。多宗庙祭祀乐歌
《周颂》31
《周颂》是《诗经》中最早的诗,创作于西周初期
《鲁颂》4
春秋时代的作品
《商颂》5
不少学者认为是春秋宋国大夫正考父创作的祭祀商朝祖先的作品
流传
四家
“今文”
齐国的辕固生
鲁国的申培公
燕国韩婴
“古文”
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
流传到现在的《诗经》即为“毛诗”;其余三家均 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序”
现存《毛诗》第一篇《关雎》前面的长序,称“诗大序”,此 后各篇前的短序称“小序”,解释作品的创作背景或含义。统称“诗序”,即“毛诗序”
毛诗序可能是汉代学者所作。“诗序”对诗本义的介绍,强调儒家教化意义,有的有一定参 考价值,而有的则过于穿凿附会,不可信。
“毛传”(是现在最早的《诗经》注本)西汉学者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郑笺”,东汉学者郑玄为毛诗作注,著《毛诗传笺》
“孔疏”,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为毛传、郑笺作义疏,
南宋学者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以后流传最广的注本。
清代比较重要的《诗经》注本有方玉润《诗经原始》、陈奂《诗毛氏传疏》等
内容
《周颂》中的祭祖诗。多伴随宗庙祭祀仪式而创作使用。如《清庙》、《桓》等
《大雅》中周民族“史诗”
《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
展示从自周始祖后稷、 公刘、古公亶父到文王、武王的周民族创业历史,被现代学者称为“史诗”
农事、狩猎诗。周人非常重视农业,《诗经》中有不少农事诗,如《芣苢》、《七月》等
典礼饮宴诗。描写贵族士大夫宴请宾客的场面,如《伐木》、《鹿鸣》等
怨刺诗和讽刺诗
“二雅”中有不少贵族士大夫创作的批评时政的“怨刺诗
《十月之交》
《北山》
《节南山》等
《国风》中也有不少下层民众创作的讽刺统治阶层的作品
《伐檀》
《硕鼠》
《相鼠》等
战争徭役和思妇诗。如《出车》、《东山》、《采薇》等
《国风》中的婚恋诗。《诗经》中关于恋爱、婚姻题材的诗作数量很多,成就也很高
描写青年男女聚会的《溱洧》
描写结婚场景的《桃夭》
描写弃妇的《谷风》、《氓》
哀悼亡夫的《葛生》
作品赏析
芣 苢
伯兮
黍离
七月
东山
君子于役
伐檀
硕鼠
无衣
采薇
艺术特色
写实(最突出),朴素实在地书写现实人生
《诗经》中的诗作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描摹日常生活,按内心的切实感受抒发情怀,呈现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展示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内心世界。
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就是 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某事或某种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小雅·小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对于语言韵律及形式之美的的追求也极富特色
《诗经》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于音乐之美
用韵形式也丰富多变而有则,还多用重叠词和联绵词,在声音上给人以纯真悦耳、婉转铿锵的美感。
文学地位和影响
《诗经》大多为主观抒情言志之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成为诗人们的共识,这导致了中国古代诗学“言志”“缘情”说的出现,从而与西方“模仿”说相区别。
“二雅”有比较强烈的政治关怀和忧患意识,《国风》也涉及现实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由此“风雅”成为高倡诗歌现实性和思想性的一面旗帜
《诗经》多用比兴,援物借景以抒发情志和怀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诗抒情手法以情景关系为主体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