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 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下到民间,形成诸子百家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诸子学说
儒家
孔子
政治
“礼”、“仁”、“德政”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培养六艺
文化
五经
孟子
仁政:政在得民
民本:民贵君轻
伦理:性本善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荀子
“仁义”和“王道”
哲学
唯物思想
伦理
性本恶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的辩证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天道与自然无为
齐物论
法家
李悝
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韩非子
集权观
加强群主集权
法治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 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
伦理观
兼爱,非攻
认识观
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逻辑学
重视类比和推论
百家争鸣
背景
1、社会关系方面:奴隶主阶级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崛起。 2、文化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百家争鸣。 3、政治方面: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由分裂到统一,社会的大变革。 4、经济方面: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内容
“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下到民间,形成诸子百家
影响
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4、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5、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