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内容丰富且浅显易懂,前后历史还有对比类比。整书按历史顺序梳理,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同时包含大量耳熟能详的时代代表作品,并由深入浅出的讲解。值得希望对中国美术史、艺术史有初步了解的朋友阅读。
编辑于2023-09-16 12:09:24 北京市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蒋勋
绘画的开始
绘画的 观察思考 与表达
象形文字
书画同源
旦--日
象
中国最早的绘画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内部两条鱼,鱼耳朵人头图案
外部“线”、“面”、“留白”构成不同三角
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
陕西宝鸡双耳壶:线条画出的渔网
彩陶文化与农业有关 生活安定,较多时间
直线和曲线
线条
涂面
留白
红色:生锈铁矿 黑色:含锰的石头
黑陶
刻
印
拓
用竹棍或者刀子刻出花纹
商周 前1600—前256年
农业社会对绘画题材的影响
铜器
动物画:想象力的发挥
人物画:家庭制度完整,人之间关系密切,转为人物画
”模“”范“
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21年
绘画观念和技巧的大进步
帛画
写实肖像画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观念技术很大进步 国家分裂、百家争鸣--影响艺术
汉 前202年-220年
绘画多样化&书画同源
帛画
写实和想象的结合
“西汉彩绘帛画”:天界+人间+地界
壁画
丝绸之路的东西往来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中人地一生
砖画(画像砖)
画像砖+拓本,“版画来源
社会生活景象:农耕、收割、打猎、跳丸、打井取盐
神话:飞、伏羲&女娲
漆器(红黑两色)
南方出国最出名
人像、怪兽、酒杯
彩绘陶
线条和色彩
线条勾勒轮廓,颜色填涂空间,颜色易褪色,线条留存
从色彩走入线条:毛笔勾勒
“马王堆棺木”
隶书
书画同源:象形文字不再象形,但是书法绘画同一工具--毛笔
毛笔的妙用:用“中锋”写字-画画
魏晋
“屯垦”制度下的人民生活记录画
壁画 (砖壁画)
一块砖-- 一个单元-- 一件事
“嘉峪关古墓壁画”
大壁画
屯垦
营垒
农兵合一 出战入耕
小壁画
牧马、牧牛
采桑、牛耕、扬场
烫鸡、持锤杀牛
魏晋中国西北部地区 人民生活纪录片
分裂时代: 曹操-魏、刘备-蜀、孙权-吴
东晋 220年—420年
“春蚕吐丝描”画出的贵族和文人生活
砖画
“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王戎:痒痒挠
山涛:敬酒
阮籍:啸&写诗
嵇康:美男子的“广陵散”-抚琴
向秀:学者-思考问题
刘伶:喝酒
阮咸:乐器阮咸
荣启期:隐士
技法工整细致 北方倾向民间畜牧农耕 南方重视文人优美生活
顾恺之(第一个中国画家)和春蚕吐丝描(线条连绵不断,婉转柔细)
“女史箴图”
提倡女性道德
“洛神赋图”
曹植洛水河边见到女神
“烈女传图”
文学--艺术
北魏 386年—534年
受外来民族影响的宗教艺术
敦煌艺术
千佛洞的佛像壁画与彩塑: 模仿印度,开凿洞窟 画风由西域、印度传入, 色彩大胆,不重视线条
“尸毗王本生图”
尸毗王割肉喂鹰
“鹿王本生图”
鹿王救男子,男子忘恩负义
“萨陲那太子本生图”
萨垂那舍身饲虎
西魏 535年―556年
佛教的文化及绘画新风格的行程
壁画
宗教画
“得眼林”
五百强盗被挖眼,佛陀重赐光明,皈依佛法
菩萨形象汉化 外来印度风格消失
融合的神话绘画
“说法图”
佛陀说法
北魏飞天+汉化飞天 楚辞九头龙描述印度佛教 不同神话组合
写实绘画的再现
249窟“狩猎图”
汉代传统绘画写实风格
唐 618年—907年
国势鼎盛 为艺术文化 带来伟大 特殊色彩
宗教画
勾勒的菩萨画像
白描线条勾勒,安静祥和&智慧美丽
彩塑菩萨
雕像绘画结合,菩萨从男性变女性,“菩萨即宫娥”,中国人的母亲
“净土变”绘画
净土=幸福地方,印度宗教画--中国风俗画
印度画风--成熟的中国式佛教艺术
宫廷画
历史人物画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十三个帝王
”步辇图“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嫁文成公主。帝王比较大,显示威严。
宫廷画家
职贡画
阎立本
“职贡图”
少数民族&外国使者到长安进贡
宫廷画家
吴道子
“宋子天王图”
吴带当风
初唐/盛唐:宣扬国威
仕女画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贵妃姐妹春天出游,体态丰满,衣着艳丽
”捣练图“
宫廷妇女整理丝布,矿石颜料,不褪色。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宫廷妇女悠闲生活
中唐/晚唐:衰败,转向描写妇女
动物画
韩幹画马
”照夜白“
唐玄宗爱马,雪白,刚烈,线条动静对比
”牧马图“
一白一黑,工整谨慎
画马显示国威
韩滉画牛
”五牛图“
牛屁股高显长度,线条粗重显缓慢
墓室格式壁画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
九位宫廷妇女,真人大小,衣纹线条连续不断,勾画体态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
宫廷官吏,胡人,”仪仗“,吴道子”毛根出肉“
吴道子特征
山水画
“明皇幸蜀图”
唐明皇,安史之乱,经陕西去四川避难,标准青绿山水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
巨大岩石,流动白云,崎岖山路
金碧山水/青绿山水,人物很小
文人画
王维
”伏生授经图“
用功读书老人伏生,努力传授知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代 907年—960年
分裂局面下绘画的新风貌
山水画
北方的荆浩
“匡庐图”
大山垂直陡立代表,石头上的纹理“皱”
关仝--大山水
南方董源
“潇湘图”
标准江南风景:水品沙洲,芦苇,船只,“披麻皱“
南方巨然
“秋山问道”
直立大山+”披麻皱“土坡
北方:大山,崇山峻岭 南方:圆土坡,少陡直,没有坚硬石头 人物越来越小,自然太伟大 “荆,关,董,巨”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宫廷富贵豪华,丝竹歌弦
赵幹
“江行初雪图”
冬天寒冷萧条,孤独寂寞的感觉
宫廷画家
宗教画
贯休
“十六罗汉图”
可爱,不高不可攀,平凡的老百姓
花鸟画
黄筌
“写生珍禽图”
各种鸟,姿态不同,各种昆虫,写生画稿
周居寀
“山鹧棘雀图”
写生,安静的画面,幽静山谷。父子师承
“丹枫呦鹿图”
西方光影表现鹿的立体感
宋 960年—1279年
文人社会的 “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 艺术登峰造极
北宋 960—1127年
花鸟画
古代花鸟画黄金时代
崔白
“双喜图”
写实功力,精密观察,兔子鸟互相呼应
赵昌
“岁朝图”
红色绿色强烈对比,华丽丰富
大山水
李成
“寒林平野图”
专业化“寒林”--枯老的树木
范宽
“谿山行旅图”
关中平原高大的山,大山气势雄伟,一道泉水瀑布,
燕文贵
“溪山楼观图”
大山往上堆,使人仰头
郭熙
“早春图”
“卷云皱”-云可以流动,蟹爪树枝
王诜
“渔村小雪图“
冬天的山,乌云笼罩,被雪覆盖,树枝干枯
许道宁
“渔父图”
直立线条表示山丘,渔夫捕鱼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
柳枝摇摆,水雾聚集,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斧劈皱”--石头坚硬解释,松树沙沙响
格物 立轴
南宋 1127-1276
河流山水
夏珪
“溪山清远图”
“斧劈皱”加长,表现岩石体积
马远
“踏歌图”
一面踏步,一面唱歌,北宋山巨大,南宋山秀气
“山径春行图”
诗人在春天的山路上行走,文字写在画上,题画诗
马麟
“静听松风图”
文人坐松树下,侧耳倾听,仿佛可以听见风从松叶中吹过的声音
人物画
城市居民生活景象
“闸口盘车图”
水闸转动磨面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开封城市居民生活细节
李嵩+苏汉臣
”货郎图“
一般人民图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两个儿童院中玩耍,奇石假山,芙蓉花
李唐
“灸艾图”
佛像、仙人平民化绘画
梁楷
泼墨仙人图
随意泼墨在纸上的仙人--写意画
李白行吟图
一两笔勾勒
文人画
大自然中的兰、竹、梅
文同
“墨竹图”
毛笔+颜色深浅的墨
水墨山水
米芾,米友仁
米家山水
浓淡不同的墨--山云的流动,云雾的山水
牧溪
水墨山水
弄湿纸张--用墨画,晕染效果
精通“诗、书、画”
宋亡后的文人画家
隐居山中
郑所南
“墨兰图”
无根植物,代表失去国家的心情
龚开画鬼
“中山出游图”
以戏作画,钟馗嫁妹妹
钱选和赵孟頫
钱选
“羲之观鹅图”
“贵妃上马图”
“桃枝松鼠图”
写生画
“浮玉山居图”
山水画
唐代复古
赵孟頫
“调良图”
线条勾勒人物马屁
“鹊华秋色图”
非常写实
”水村图“
色彩少,淡墨
山水画
管道昇
竹
赵雍
人物山水马屁
陈琳
溪凫图
横卷 长卷
元 1271年—1368
四大画家笔下的宁静与动态、平凡与伟大
元四大家
吴镇
“渔父图”
山水中的宁静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是一种智慧,不夸张不自大
倪瓒
“容膝斋图”
惜墨如金,简易中的静谧
王蒙
赵孟頫外甥
“青卞隐居图”
“具区林屋图”
很高很长的画上,画不安定的运动的山
元代四大家
明 1368年―1644
用人世精神来庙会社会的各种现象注
市民绘画
戴进
“渔人图”
充满各种声音
吴伟
“渔乐图”
用笔率直大胆
周臣
“流民图”
大饥荒百姓流亡
山水中人的生活
文人画
模仿和创新的沈周和文徵明
沈周
“策杖图”
用笔接近吴镇,细瘦的树,尖锐线条的山石
文徵明
“古木寒泉图”
“诗、书、画”三绝
松树枝干线条,腾空飞舞
个性潇洒的唐寅
“溪山渔隐图”
风声水声笛声一起在空气中荡漾
“仕女图”
民间歌舞女郎
泼墨的徐渭,陈淳和张凤
徐渭
大胆创新,不拘小节,狂躁疯狂
从元代盛行
人物画
仇英
“汉宫春晓”
“文姬归汉”
颜色艳丽,线条细致的历史人物画
崔子忠
“扫象图轴”
细密的笔画佛像,吸收民间版画性格
陈洪绶
“西厢记人物插画”
毛笔线条长而婉转,如流水柔美
吴彬
“仙山高土图轴”
怪异的人物和山水
小说盛行, 版画插画, 人物插画
明末四僧
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朱耷
“秋山图轴”
画面简单,留白居多,“简单”的极致
自有我在的石涛(朱若极)
黄山
勇于创造
明王室后代
孤高寒冷的渐江(法名弘仁)
黄山
干燥的笔画悬崖峭壁。比倪瓒孤高
繁复温暖的石谿(法名髡残)
“山高水长图轴”
颜色比较重,反复堆叠
清初四王
王石敏
王鉴
王翬
王原祁
宫廷画,临摹古画
清 1636年-1912年
西方绘画观念、技法的影响与绘画职业化
明末清初
人物肖像写实画家
曾琼
“张卿子像”
像现代摄影
外籍画家郎世宁
“乾隆皇帝及皇后图卷”
“八骏图轴”
最早用中国材料工具来画画的西洋画家
传教士带来西方绘画的观念和技法,透视学
明朝中期
画风自由活泼的扬州八怪
金农
“观荷图册页”
“采菱图册页“
写字的方法画画,流行歌词于画上
郑板桥
”竹石图轴“
书法、诗、绘画完全融合,书法提在正中央
罗聘(金农学生)
”醉钟馗图轴“
喜欢画鬼,讽刺
清末市民画家
绘画的职业化商业化
虚古
“蔬鱼图”
强烈西方色彩
蒲华
子主题
任熊
任薰
两兄弟,剑侠神仙人物
任伯年
历史,民间传说
清末民初
中西交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齐白石
贺大笔挥洒与工整细致于一体
徐悲鸿
“田横山五百士”
“奚我后”
“九方皋”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