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炎病毒
结合人卫第九版教科书和课堂笔记+常用考点制作而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0-06-24 14:57:33肝炎病毒
概述
肝炎病毒是指一类主要侵犯肝脏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分类
甲型肝炎病毒
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
HEV
人肝炎病毒归纳总结表
甲型肝炎病毒
嗜肝病毒属
生物学性状
球形,直径27~32nm,20面体对称,无包膜
小RNA病毒科
ssRNA,7400bp
感染性核酸
1个血清型
动物模型
黑猩猩
狨猴
培养
可以在多种原代及传代细胞中增殖
但是其增殖速度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CPE)
抵抗力
60摄氏度,1h,PH3,100摄氏度5分钟可被灭活
致病性
传染源
病人
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
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为急性肝炎,一般不会慢性化
致病过程
HAV
口咽
肠粘膜以及肠道局部淋巴结中增殖
血液
病毒血症 的发生
肝脏
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主要是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
防治原则
紧急预防
γ-球蛋白
特异性预防
已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我国普遍使用减毒活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形态
球形
结构
核心
双股环状DNA(未闭合)
长链为正链,含完整的HBV基因组
短链为负链,长度约为负链的50-99%不等
DNA聚合酶
内衣壳
20面对称体,含HBsAg
核心抗原
外衣壳(包膜)
含HBsAg、前sAg
感染者血清电镜下可以见三种颗粒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42nm,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
小球形颗粒
最多见,22nm 主要成分是HBsAg 无感染性
因为不含有核酸,所以其无感染性
管形颗粒
22nm 长100~700nm,主要成分为HBsAg 无感染性
因为不含有核酸,所以其无感染性
基因组及其编码产物
S区
由S 前S1 前S2基因组成,编码S蛋白、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
C区
由C,前C基因组成,编码HBcAg HBeAg
HBc抗原,核心抗原
P区
编码DNA聚合酶
有逆转录酶
X区
编码HBxAg
复制
特点
有反转录过程
乙肝五项指标
相关知识
Ag
抗原
Ab
抗体
HBs
又被称为表面抗原,表面抗体
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显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
是乙肝感染的重要标志,提示乙肝或者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无症状携带者
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HBsAg持续半年以上,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HBsAb
是HBV感染人后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的HBsAg自然消失了
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肝了
中和抗体,无病毒感染能量,表示机体对乙型肝炎有免疫力
HBe
又被称为e抗原,e抗体,可溶性抗原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表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的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 的指标
HBeAb
是人体对于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阴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属于恢复阶段。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血清中无HBeAg,但是仍然能够产生抗乙肝e抗原的 抗体,此时需要乙肝病毒的DNA检测
HBc
只有核心抗体没有核心抗原
HBcAb
是内部抗原,在血清中难以检测到
IgM
y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
IgG
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HBc+
指的是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性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黑猩猩是对HBV敏感的细胞,可以用于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苗效果的评价
HBV的体外培养困难
抵抗力
较强,灭火需要100摄氏度,10分钟
致病原则及防治原则
传染源
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携带者
存在
HB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中(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中)
传播途径
血液、血液制品
输血或者血浆等制品、采血注射、手术、拔牙、针刺等
性传播
垂直传播
致病机制
免疫病理损伤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体液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
自身免疫所致的损伤
病毒感染导致自身抗原暴露
自身抗原
LPS肝特异性脂蛋白
LMAg肝细胞膜抗原
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
临床表型
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多样化
携带者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重症肝炎
微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大三阳
乙肝表面抗原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e抗原
+
小三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e抗原
+
核酸检测
荧光检测PCR
特异性预防
主动免疫
疫苗
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
酵母表达系统表达HBsAg
被动免疫
含高效价抗乙肝表面抗原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急性预防
医务工作或者被乙肝病毒患者污染伤口
慢性携带者的性伴侣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误用HBsAg阳性 的血液或者血制品者
治疗
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共同使用
丙肝病毒
生物学特性
+ssRNA(带正链的RNA)有包膜,可以被灭活
体外培养困难
易发生变异,感染易于慢性化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主要)
性传播
垂直传播
致病性
HCV感染易于慢性化,慢性转率约为40%~50%
大多数患者感染不明显,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微生物学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荧光检测
PCR
致病性
无疫苗
目前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二联疗法
丁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球形
35~37nm
-ssRNA,17000bp,包膜蛋白是HBsAg
缺陷病毒
辅助病毒是HBV
抗原型只有一个血清型
感染类型
联合感染
同时感染HBV和HDV,症状于感染HBV相似
重叠感染
已经感染了HBV 的患者又感染了HDV
使得乙肝病症加重或者恶化
戊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球形,无包膜
子主题
ssRNA,无包膜
不稳定,但是在液氮中可以保持稳定
体外培养困难
致病特点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主要感染
青壮年
结果
急性肝炎,~6周恢复
孕妇感染致死率较高
微生物学检查
检查粪便抗体
血清中抗HEVIgM
疫苗
基因工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