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章:体制与发展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自我整理大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乌合之众》
漫威观影顺序
电影名词
漫威
中国电影发展史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新闻中的伪科学内容分析研究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质:三种理论模式
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
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①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②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③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第二节、美国模式
商业型为绝对主体的美国广播电视
去规制化:反媒介集中于垄断的措施逐步放宽
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
主:美国商业电视体制运营的内部机制主要构成
①电视台:是节目传输和组织机构
②节目制作者:节目的实际策划、制作机构
子主题
③广告商:包括广告主及其广告代理商
补
由美国政府拨款成立并负责运营,美国国有/国营
“美国之音”(VOA)
“马蒂之声”(Radio Marti)
公共机构经营型(为平衡商业型广播电视媒体可能出现的媚俗、迎合受众的现象)
美国公共电视网PBS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第三节、西欧/日本模式
公营、商营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的双轨制
由原先较单一的公营政策的改变到双轨制
①自由化:引入新的私有/商营者,打破共有广播电视的一统天下,与原来的公共广电机构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②商业化:在经营中更多地强调市场因素和赢利倾向,减少国家对广电业的公共资源投入,使广告和其他商业性收入比重增加
③“去规制化”:国家政府放款甚至去除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为确保公共利益而曾作出的种种限制
公营、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平衡:以英国为例
1954议会通过“独立电视法案”,成立与BBC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独立电视局(ITA),管理独立(商业性的)电视广播
1971保守党政府宣布开放商业广播
1972 ITA改名为独立广播电视局(IBA),着手审批商业性和地方性的独立广播电台
从此,“公商并营”的广播电视体制在英国正式确立
公营与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节目互补
公营广播电视共通的目标:教育性和非商业性
作用
满足受众多元化节目的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过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下容易产生的节目低俗化的倾向
第四节、中国模式
国有属性不变,引入商业运营机制
与纯粹国有/国营广电体制相比,具有新特点:
①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电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②节目的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主要承担着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作用
③广电机构之间出现竞争激烈,但“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
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
“三位一体”:“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
中国广播电视是
党和人民的喉舌
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条例》规定
我国的广电台要由党和政府授权的广电行政部门设立
禁止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设立广播电视台
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的广播电视台
电台、电视台是国家重要的舆论宣传机关
对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的认识
要实现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首先必须实现广播电视资源的有偿使用、依法管理
其次,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控制、约束广播电视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航道
再次,实现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的前提是坚持广播电视的政治属性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
往往只考虑到传媒的“喉舌”功能,而对传媒的经济功能认识不足
各地各级媒体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条块分割,媒体资源分散,缺乏优化配置,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政企不分,经营意识不强,缺乏妥善平衡宣传工作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平衡
市场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宏观调控方式单单一,法制建设滞后。
缺乏传媒业高级管理人才
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1.加强新闻节目,强化“喉舌”功能,树立舆论导向
在我国,新闻类节目是实现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广播电视的政治功能、舆论导向作用的最重要、最直接、最集中的形式
结果是新闻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加强了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的力度,充分发挥新闻节目扬清激浊、扬善惩恶、针砭时弊等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的作用
2.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推动立法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大众传播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广播电视执照管理制度,加强批台、建台管理
建立电台、电视台的年检制度,加强电视台、电台常规化、规范化的管理,对于效益或不佳或社会效益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电台、电视台予以关、停、并、转的处理
建立健全节目许可证制度,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流通的管理
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议制,以加强宣传管理和舆论引导
建立健全引进节目的审查制度,加强对进口广播电视节目和引进影片的管理工作
强化对于卫星传输电视节目的管理工作,加快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同时加强对海外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工作
3.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公平竞争要注意的问题有
坚持争取的舆论导向不变
广播电视竞争的社会参与和社会调节
综合开发,资源共享,实现理性、双赢的市场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水印:Lyy
部分广播电视缩写为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