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心理学
华东师范公开课——学习心理学,在当今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先了解下学习相关的子心理学,有助于学习上的提升。
编辑于2020-06-27 20:07:52学习心理学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定义
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把信息和经验转化为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终身过程
学习的侧面
学习动力/动机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学习环境/情景
研究取向
哲学取向
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心理学取向
实证的行为水平研究
学习的心理机制
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策略
学习的类型
学习心理学的目标
探索学习规律
构建学习理论
指导学生学习
生物生理学取向
神经学科,强调学习的生理基础
学习的神经元基础
当神经元和突触通过重复使用而强化自身,或者出现重新组织时,学习和记忆就发生了
知识学习
类型
符号代表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
识记阶段
理解吸收新知识
保持阶段
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应用阶段
提取、应用新知识
知识习得的条件
外部条件
新知识需要意义,如果无意义会导致机械记忆;
有些知识没有意义,可以人为的赋予意义以帮助记忆
内部条件
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如果原有知识不可用,就无法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必然导致机械记忆,这时必须学习背景性知识
如果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可辨别性差,也容易导致保持、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比较或人为赋予意义来增强记忆。
已有知识的稳定性
如果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不牢固,容易导致 新知识的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必须复习好相关的旧知识。
智力技能的学习
智力技能的内涵
本质上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都属于智能的学习
按层级分类
辨别学习
归纳、区别
概念应用
一个具象或抽象事物的解释
规则学习
数学公式
高级规则学习
写作
多个要求来解一个数学问题
智力技能的习得过程
陈述性阶段
知道怎么做
意识控制的应用阶段
能做
自动化阶段
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
按成分分类
概念学习
具体概念的学习
具体概念指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如“鸟”这一概念。
具体概念的学习要经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比较适合采用发现式学习
给予若干个案例,让其自己归纳
定义性概念的学习
定义性概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物理中的“功”概念。
一般认为,定义性概念的学习一般采用先理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作分析说明的策略,比较适合采用接受式学习。
规则的学习
定义
规则学习,本质上就是利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关系,或者说,能运用规则在其适用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办事。
规则是指以句子或其他符号组合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包括原理、法则、公式和定理等
规则学习方法
例-规法
是指首先学习、分析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
属于发现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范畴
归纳
逻辑学上
发现法
心理学上
规-例法
是指首先学习、理解规则的涵义,然后借助于例证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与应用的学习策略
接受学习
心理学上
例-规-例
高级规则的学习
定义
一般来说,高级规则的习得主要靠发现学习。它的习得或形成必须以相关的下位规则的习得为先决条件
智力技能习得的条件
外部条件
必须清楚的阐明“操作程序”
流程
必须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正例与反例
全面性的案例
必须提供大量的练习,并给予反馈
实践与总结
内部条件
首先必须以陈述性知识的形成获得
具备概念知识
必须具备相关的子技能或下位技能
基础扎实
必须经过适量的变式练习
适量案例练习以提升熟练度
自主学习
意义
农业时代
7-14岁接受的教育足够应付其后40年的工作与生活
工业时代,人们求学的时间拓展为5-22岁
当今社会,需要终身学习
定义
一般指个体自觉主动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与能力
多维度上的自主学习
动机
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
内容
自己选择的
方法
有计划的或者经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
学习时间
定时而有效
善于自我管理
学习过程
自我监督
学习环境
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我评价
客观评价自己得学习的各个环节上的优缺,及时作出调整
获得途径
直接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课上讨论,解决不了老师帮忙思考
观察学习
学习实验
借用他人学习方法,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
自学能力获得的过程
观察或反思阶段
模仿、尝试阶段
自我控制阶段
学习困难,学习干扰作斗争
自觉、习惯阶段
自主学习的条件
内在条件
能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元认知发展水平)
想学
自主学习必须以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
会学
自主学习必须已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保障(强弱方法相结合)
坚持学
自主学习还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
遇到困难
内在策略
约束自己、监控自己、调节自己
外在策略
主动找别人帮忙
外在条件
教师或其他成人的教育指导
家庭氛围因素
同伴榜样与支持
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可利用性
文化水平/经济水平
自主教学流程
学习动机
按分类
内部动机
归因理论
任务成败的归因决定后继任务动机
六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其他因素(人或事)
自我效能理论
美.班杜拉
基本观点
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项具体任务的主观评价
人们面临着一项任务时,能否主动的全力以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效能的评估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强化自信心,产生进取心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成功的经验
他人的言语说服(权威性、可信性)
榜样的示范(观察学习,榜样的相似性,榜样的模仿性)
躯体的自我反馈
自我价值理论
美.M.Covigton
基本观点
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人是成功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
成功难以追求,改以逃避失败维持自我价值
自我保护现象
知之恐惧
避免自己学了还差,干脆不好好学
防卫机制
找借口
需要层次理论
外部动机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成就动机理论
类似期望理论
动机=预期成功概率*成功诱因价值
任务难度中等时,成就动机最强;任务简单,成功率高,不利于增强动机;任务太难,成功率低,不容易维持动机。
维克托·弗鲁姆
阿特金森
目标设置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目标特征与成就
与学生特征相切合
具体的、近期的、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又可以完成的目标,最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特征与与任务承诺
指派与选择
给予学生选择范围
给予学生选择权
默视与反馈
反馈是友好的关注与重视
成败归因理论
态度的学习
态度的涵义
是影响个体对客体、事件或人物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态度的构成成分
情感或情绪成分(好恶)
决定态度的强弱
行为成分(行为倾向)
认知成分(价值观)
态度的形成
顺序
顺从
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
认同
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
内化
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态度
方法
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
强化
榜样示范
沟通与说服
如何改变态度
方法
自我领悟:认知失调
经过自己深度思考改变自己的态度
角色扮演
换位思考所得的认知后改变态度
情感体验
强迫他发生行为改变
共情反应
动作技能的学习
内涵
学习三阶段
认知阶段
动作规范的掌握
示范
练习
整体练习法
指完整的学习某种动作技能的方法
例如:连贯的体操、跳水和游泳等动作
部分练习法
指某种动作的一个个环节进行练习,或者分别的练习各种亚技能的方法
例如:篮球、排球
练习和反馈
是影响动作技能获得的两个重要条件
反馈
即时反馈/外部反馈
“照镜子”练习
例如打乒乓、投篮
阶段性反馈
例如武术
自我反馈/内部反馈
例如身体变化对自己的反馈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
规律
练习起伏现象
高原现象
练到一定阶段不进步,还可能退步,但不意味着不再会进步
此时需要刻意练习+合理心态
研究性学习
概念
国内的定义
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国外的界定
布鲁纳“发现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
问题
界定良好问题
概念
目标、结构、条件非常清楚,只有一到两个标准答案
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
按照既定的规则解决
如果现有的规则不可以用,自己重新组合已有的规则;依旧不够用,学习新知识、新规则。
界定不良的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一是问题的起点、目标明确,但是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头脑风暴)
二是问题的起点、目标明确,也知道有若干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知道采用哪种办法好(个性化探究)
三是只有问题的起点明确,问题解决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都不明确(手段-目标分析法)
概念
答案不唯一或者没有根本,注重研究过程
学习步骤
体验式学习
名人对体验式的理解
孔子
不观高崖,何以之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亚里士多德
对于那些必须会做的事情来说,在能做之前,我们必须通过做来学习它
杜威
体验式学习论
在做中学; 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学习即生活; 内涵本质:直接经验+反思
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派
学习分认知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
认知学习=学术学习,如记忆单词或乘法表 体验式学习=知识应用,如修车学习发动机原理
体验式学习四个特征
个性化参与
学习动机内发
学习者自我评价
对学习者产生渗透性影响
內隐的学习方式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体验式学习=直接经验+情感体验
库柏
学习是经验的转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种方式
具体体验
反思性观察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抽象的理解
学习学科知识的常用方式
主动实验
只有四种学习方式都经历过后,学习才是最佳的。
体验式循环:1→2→3→4→1
相关记忆
情绪记忆
情节记忆
语义记忆
对相关知识的关系
与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很难通过外显的教学来教授,它几乎只能通过体验式学习来获得
与实用智力
真正的实用智力也是通过体验式学习来获得的
类别
认知体验式
步骤
认对真实世界进行感知和体验
对感知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
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模型
把理论分析或理论模型放到实践中检验
情感体验式
始于对真实(或类真实)情境的体验,但通过情境体验
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情绪唤醒事件
个体对情绪唤醒事件的认知评价
行动体验式
一般包括实际操作、结果反思和行动修正三个基本过程
创新学习
何为创新
Stemberg :创新是产出新颖而适当的工作的能力
Mumford: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看上去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创新就是产出新颖而有用的产物
三个层次
大创新
小创新
微创新
累计的关系,从小积累到大
定义
是指能够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产物的学习活动
区别于常规学习的是学习结果中蕴含了原创性、适用性的新观念
创新学习的心理机制
维果斯基
创新即观念之间产生联想
创新即头脑中的知识激活和重组
二元联想
影响因素
智力
智力是创新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智商<120时,创新能力与智商相关显著,正相关; 智商>120时,创新能力与智商相关不显著,甚至毫无联系
情感
正相关
动机
内在动机是最为重要的创新动力
外部动机的作用比较复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里的<奖励的隐蔽性代价>
个性
创新者特征
流畅性
不确立
好奇心
独立性
冒险性
想象力
乱中求序的能力
开放性
灵活性
容忍模棱两可
环境
创新可以引导
从根部着手:让其生产新观点
有助于 创新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从事“想象”、“假定、“改造””、“设计”、“假设”、“推测”等生成任务,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学习
评价创新:不管总体作业质量如何,你需要用一个独立的、清晰的等级分数来褒奖学生的创造过程和努力。
多媒体学习
相关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
关注语言和非语言
认知负荷理论
内在认知负荷
认知的数量
外在认知负荷
认识的材料的呈现方式
关联认识负荷
增加认知方法
三种负荷可以叠加
八原则
多媒体原则
现象
学习词语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内容,比学习只有词语的呈现内容效果更好
原因
用词语和图像同时呈现时,学习者就有机会形成言语和图像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双重编码理论
工作记忆对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分离的
空间接近原则
书面或屏幕上的对应词语与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接近原则
现象
对应的词语画面同时呈现比即继时呈现,能使学习者学的得更好
一致性原则
当与学习,主题无关的材料(词语,画面和声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
通道原则
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效果更好
视觉通道+听觉通道相配最好
冗余原则
动画+解说效果>动画+解说+文本效果
文本属于多余,增加了认知负荷,但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可以
个体差异原则
多媒体设计效果对认知水平低的学习者的影响,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
因为:这是水平高的学习者。能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补偿媒体呈现中的不足
个性化原则
学生对交谈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效果就好于对陈述性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
布鲁姆
学习层次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前三层为基础学习 后三层为进阶学习——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学习形式
强方法
解决某些问题的步骤
弱方法
学习习惯
元认知发展水平
评定方法
自我报告法
出声思考法
对自发的个人的言语的观察
作业评定法
华罗庚
人物关系
伯乐之师
数学家熊庆来
事件
1931年考入清华
钱伟长
人物关系
叔叔
钱穆
自学成才者
父亲
钱挚
吴有训
物理系主任
国学大师
事件
1931年考入清华
1931年9月17日,朱自清劝其好好学国学。但他决定转物理专业救国,自学物理。
学习动力系统
自我效能感
中等的学生预防大池小鱼效应
学习动机
变式练习
定义
它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
地位
变式练习是学习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变式练习,对于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消除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用法
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
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建议
当然,教师最好采用连续呈现多个变式的方法,以便使所提供的变式同时储存于学生的工作记忆中。
下位规则
就高级规则而言的简单的基础规则
元认知
与认知的区别
认识和思考的对象不同
活动的内容不同
作用方式不同
发展速度不同
三个维度的元认知
元认知知识
静态的元认知
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 关于认知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力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结果等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体验
动态的元认知
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认识调节
过程/方法/技巧
主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监控和调节的过程
如反思行为
定义
对认知的认知就是元认知
作用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是负责管理、组织、调节、监控各个认知活动的过程
国内学者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系统的了解以及对自己如何进行认知系统信息处理的决策过程。
元认知的结构